宋士達
關鍵詞:小學體育;田徑教學;趣味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6-
傳統時期的體育教學僅僅是引導學生進行項目的訓練和動作的規范,這樣的教學方式并不能滿足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心理和發展特點,阻礙了體育教學的發展。在這樣的環境下,小學體育開展教學改革已經成為新時期的必然趨勢。老師通過趣味化的田徑教學方式,能夠讓小學階段的田徑教學充滿時代的活力,從而吸引學生積極的配合老師開展田徑教學,激發學生的運動熱情。本文主要以田徑教學為例,探究趣味教學的方式與價值。
1 克服畏難心理,趣味田徑教學
對新事物具有好奇心和探索欲,是小學階段學生心理上最為突出的一個特點。田徑運動對于小學生而言既陌生又熟悉,既具有熟悉感又具有神秘性。傳統時期的老師往往通過單純的體能訓練方式,來對學生進行田徑教學,這樣的方式會在一定程度上消磨學生對田徑的好奇心,甚至讓他們產生畏懼的心理。因此,老師需要對教學的側重進行改變,讓田徑教學充滿趣味性。比如,老師可以在進行“蛙跳”訓練的時候,讓學生以青蛙跳的方式一邊跳一邊“呱”,以這樣報數的方式來進行蛙跳比賽,其中次數和時間最少的學生獲得勝利。這樣的方式能夠使學生對田徑訓練的畏懼心理得到有效分解,從而實現田徑訓練的高效、高質開展。
2 開展競技比賽,快樂體育運動
田徑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競賽性質,而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如何在好勝心的驅使下積極地參與比賽,同時又保證自身的安全,則成為老師需要考慮的內容。老師通過對競技項目進行趣味優化,讓項目既能具有趣味性,又能避免學生運動中受到傷害。比如,學生在全面了解快速跑的規范動作和規則之后,老師可以借用發令槍等相關器材,讓學生置身于真實的百米比賽情境中去,從而能夠讓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進行百米比賽,并在比賽的過程中實現快速跑技術的靈活運用,從而讓學生能夠建立起正確的體育運動概念,讓他們的體育項目學習越來越系統化、規模化,讓學生的體育學習成螺旋式的上升,逐漸形成終身運動的科學運動理念。
3 創新教學內容,促進學生參與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身體和心理正處于發展的黃金階段,尤其是在六年級,作為小學向初中過渡的關鍵階段,學生擁有一個良好的體魄和科學的運動理念,能夠為學生今后的發展和學習奠定穩固的基礎。這一時期的學生心理發展和需求已經步入了新的階段,老師為了能夠適應學生的客觀需求,必須對教學的內容進行豐富和充實,通過練習與訓練進行田徑運動教學的融合開展,讓學生的興趣和參與都得到良好的激發。比如,老師在進行短跑訓練的時候,老師可以開展“捉兔子”活動,讓學生在規定的路線上進行你追我趕式快速逃跑,被抓到的學生則成為“兔子”。在學生開始活動之前,老師需要對學生進行短跑姿勢和規則的訓練,讓學生能夠在規范動作的基礎上進行活動,從而讓學生更好更快地學習到運動的技巧和知識,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到運動的魅力。
4 優化教學形式,培養學生熱情
學生對田徑項目的學習無法產生興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教學方式的一成不變。這樣千篇一律的教學方式,正在逐漸消耗學生對田徑的熱情和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對老師的體育教學產生嚴重的阻礙。創新小學體育田徑教學的形式,已經成為新時期體育教學改革的客觀需要。因此,老師必須要認識到現階段田徑教學在形式上的局限性,以趣味化的方式讓教學形式煥然一新。比如,在進行仰臥起坐的教學時,老師可以將其美名為“鯉魚打挺”,然后將學生等量分為幾個小組,讓學生們都像鯉魚一樣,一個接一個地進行接力打挺游戲,哪一個組在一分鐘內接力打挺的次數最多、最標準,就能夠成為冠軍組,同時小組內部打挺次數最多最標準的學生還能夠成為冠軍組的冠軍。老師以這樣充滿趣味性的田徑項目教學方式,能夠因其自身的生動性和形象性來激發學生從樂于參與,到愛上體育,對體育運動表示出極大的參與興趣,并對老師的教學工作表現出大力的支持,讓學生能夠在運動中得到想象力和創造力的不斷發展和提升。
綜上所述,體育作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基本方式之一,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老師通過實現小學學生身心發展客觀要求、學生當下學習習慣和體育趣味教學三者的有效融合,能夠讓學生在參與田徑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學習興趣的充分調動,和主觀能動性的充分激發,從而讓學生能夠在更好的情緒帶領下全面地掌握田徑運動的技能技術,為今后學生形成終身體育的正確運動理念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穎. 少兒趣味田徑對小學體育教育的影響探究[J]. 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1,(20):123-124.
[2]錢錦一. 少兒趣味田徑運動引入小學體育課堂的可行性分析[J]. 新體育,2021,(18):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