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幼萌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學生提問;課堂提問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6-
引言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提問意識與提問能力,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注重提升學生的提問意識與能力,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興趣,使其帶著問題深入思考,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促進學生學習質量和學習效率的全面提高。為了有效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教師有必要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積極采取有效策略,培養學生的提問意識與提問能力[1]。
一、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增強學生的提問勇氣
傳統教育理念強調嚴師出高徒,教育者也認為嚴肅、嚴格的教育氛圍才能使學生愛學習、有教養。然而在這種教育理念下,課堂氛圍比較壓抑,學生容易對教師產生畏懼心理,不愿意在課堂上和教師互動、交流。為了有效改善這一現狀,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優先選擇適當且符合學生理解能力的教學方式,以激發其學習熱情[2]。
首先,小學語文教師有必要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營造師生和諧、互相尊重、相互理解、彼此寬容的教學氛圍,營造良好的語文課堂環境。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期間,要始終保持積極向上的情緒,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以此來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其次,教師要多鼓勵與引導學生,增強學生提問的勇氣。學生在語文課堂上通常會提出一些比較簡單的問題,甚至會提出一些比較幼稚、可笑的問題。面對這些問題,教師要有耐心,多引導與鼓勵學生,調動學生提問的積極性。
二、由好奇至樂于問
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身心尚未成熟,好奇心也比較強,性格活潑好動,喜愛模仿,有著直觀、具體、形象的思維特點。對此,教師應當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些特點,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好奇心予以保護,同時將提問范圍進行拓展,讓學生充分體驗到成功提問的樂趣,讓學生變得喜歡提問、善于提問。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小學生經常出現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因為課堂外的事物而分心走神等問題,對此,教師應當及時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教學內容上來,使學生的好奇心放在本節課的知識中,從而提高教學質量[3]。
比如:在教學一年級語文上冊《烏鴉喝水》這篇文章時,首先教師要導入新課,保護學生的好奇心,以課題為核心引導學生發出質疑。
師:今天我為大家帶來了一位新朋友(運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們展示烏鴉的圖片),大家認識它嗎?
生:認識。
師:它是誰?
生:烏鴉。
師:雖然烏鴉外表長得不是特別好看,但是它的頭腦卻非常聰明,而且還很愛動腦筋,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課文中的烏鴉是如何解決它想喝水的問題的。
板書題目,讓大家齊讀題目。
師:讀了這個課題,你們心中有什么疑惑嗎?你們想知道些什么?
A生:我想知道烏鴉為什么喝不到水?
B生:烏鴉喝到水了嗎?
C生:烏鴉是怎么喝到水的?
……
最后教師做出總結:“同學們真聰明,和課文中的烏鴉一樣,愛動腦筋,提出了這么多有意義的問題。”本次課堂上,教師在新課導入環節通過多媒體展示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教師通過提問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這大大提升了學生的質疑能力。
三、引導學生善于提問
教師倡導學生提問,但是部分學生卻的確問不出問題,或者問不出高質量的問題,這時候,就需要教師指導學生善于提問。教師可從問的內容與深度上進行指導,以發揮問的效用。
(1)強化閱讀預習,讓學生的提問有內容
教師可以設置這樣的預習作業,比如說,就某某段落而言,你能發現哪些問題。以《窮人》為例,教師列出文章中的一段,讓學生認真閱讀,看能不能發現一些問題。附文:丈夫清早駕著小船出海,這時候還沒有回來。丈夫不顧惜身體,冒著寒冷和風暴出去打魚,她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干活,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學生反復地讀,也發現了許多各不相同的問題。一學生問,上一段寫的,“孩子們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著腳跑來跑去。”與這一段是不是沒有聯系。另一學生問,這一段去掉,對全文會有什么樣的影響;這一段在表達文本的主題上起著什么樣的作用。一個學生直接問,上面幾段都寫到這對夫婦窮,但是這一段好像沒有寫到,這樣做是不是想表達什么。讓學生預習了,讓他們分析了,學生就有問的內容了。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能給學生充分發揮的段落,讓他們不斷地深入思考。學生在預習的環節問多了,教師在解讀環節就可以圍繞著學生的提問轉。
(2)拓展群文閱讀、讓學生的提問有深度
如果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能給學生一篇與這個主題相關的文章,他們在閱讀時,就會自然地展開比較,進而就能提出一些有深度的問題。因此,教師在閱讀中要拓展群文閱讀,一方面拓展學生的視野,另一方面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能讓他們的提問變得深刻而又豐富。以《窮人》這課為例,在學完之后,教師補充了閱讀文本——伊索寓言中的《死神認定的窮人》。學生讀完之后,提出這樣的問題:以伊索寓言中的觀點看托爾斯泰筆下的桑娜夫婦還覺得他們窮嗎?寓言中說,一個人的財產減去他的欲望,剩下的才是財富。教材文本中的桑娜夫婦是不是就是富翁?同時學生還不解地提出:如果以伊索寓言的觀點來看,當今社會有好多富人,難道在骨子里是窮人?在對比閱讀中,學生的提問很有深度。借助群閱讀,他們深化了對原文的理解。
結束語
總之,在提問中,學生閱讀的內涵得到拓展,閱讀的能力得到延伸,關鍵是他們在閱讀中獲得了精神上的滿足與能力上的生長。精神上的滿足來自閱讀中的獲得感;能力上的生長來自自主地探究,自主地生長。
參考文獻
[1]王翠芳.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如何培養學生“問”的能力[J].文理導航(下旬),2020(04):50+52.
[2]張鳳琴.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提問能力[J].華夏教師,2020(05):14-15.DOI:10.16704/j.cnki.hxjs.2020.05.008.
[3]王曉莉.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提問能力[J].家長,2019(3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