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定賢
關鍵詞:小學數學;體驗式教學;應用分析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6-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和促進者,指出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學應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加深學生的學習體驗是增強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體驗式教學法的應用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的有效落實,有助于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為數學教學的改革與創新提供了可能的選擇。本文提出了創設情境、聯系生活、自主學習等體驗式教學方法,探討了體驗式教學方法的作用和應用策略,以期對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有所貢獻。
一、在生活情境中深化學生體驗
根據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教師應加強現實生活與數學課程內容的有效聯系,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和轉化能力。教師數學學習的主要目標是服務于學生的現實生活。數學課程內容本身具有實踐性的特點。教師構建數學課程參考情境,可以使學生在個人生活體驗與數學課程內容之間形成有效的關系,使學生能夠自己發現、探索和解決問題,從而增強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個人體驗。
例如,在“圖形的變換”課程中,教師可以將游樂園的娛樂項目引入課堂:游樂園里有許多有趣的娛樂項目。這些娛樂項目讓人們通過高速旋轉和平移體驗刺激,如彈跳塔、激戰鯊魚島、豪華波浪、旱雪滑梯、高空踩車、海洋木馬等。學生們喜歡玩游樂園的游樂設備。將這些游戲引入課堂,讓學生結合實際生活經驗,理解數學中的旋轉和平移概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可以問學生問題:“你能告訴我這些娛樂節目是做什么的嗎?”要求學生描述和分析娛樂設施的運動形式。例如,學生會將彈跳塔、高空踩車、旱雪滑梯等娛樂設備劃分為筆直移動的項目;像激戰鯊魚島、豪華波浪、海洋木馬等項目屬于旋轉項目。然后,老師可以總結平移和旋轉的特點。沿直線運動而不改變軌跡和方向的運動屬于平移運動,繞定點旋轉的運動屬于旋轉運動。因此,通過學生感興趣的生活實例,可以引入抽象概念,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
二、在自主學習中深化學生體驗
學生的學習經驗來自他們對課堂的參與,以學生為主體,構建自主探究課堂,調動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是增強學生學習體驗感的有效手段。小學合作教學模式打破了教學只注重知識、忽視學生課堂體驗的傳統。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小學學習任務的驅動下,通過分工協作學習知識。在這樣的教室里,學生只有充分參與才能完成他們的學習任務。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感,有效地增強了學生的課堂體驗感。
例如,教師可以首先將學習任務引入小組合作課堂:春天來了,叔叔帶小紅和小明去公園放風箏。中午他們去買面包填飽肚子。叔叔吃了兩個面包。小紅和小明每人吃一個。店里的面館每個3元,買五個面包可以享受2.5元的折扣。他們怎樣才能更恰當地購買面包?學生通過提問進行小組討論。通過小組討論,發揮集體智慧。學生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可以找到開放式問題的適當答案。在小學討論中,學生們可以自由發言,這比傳統的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學生更愿意參與學習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性,從而增強學習體驗,增強學習效果。
三、在實踐活動中深化學生體驗
體驗式教學不僅可以在課堂上進行,也可以在校園操場和生活中進行。走出校園,走進生活,學生們可以通過個人體驗和體驗來提高他們的數學學習體驗感。因此,教師可以積極組織教學實踐活動,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開展實踐活動。一方面,它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使他們能夠體驗學習和生活的樂趣。另一方面,學生可以在更廣闊的數學學習世界中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和數學的魅力。
讓學生走出校園,學生可以參與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實踐活動,也可以參與各種有趣的項目,如數學知識競賽、游戲競賽等,以促進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形成良好的競爭意識和團隊合作意識,從而幫助學生在游戲中更好地鞏固和內化數學知識,讓學生在比賽中對數學知識有更深刻的體驗和理解。因此,數學教師不僅要重視課堂教學,還要積極引導學生走出校園,貼近生活,勤于實踐,感受不同數學知識的魅力,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結語
體驗式教學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在體驗中思考,在思考中鍛煉,在思考中創造,培養和發展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在體驗式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通過親身實踐體驗成功的喜悅,進而激發強烈的求知欲。同時,在體驗式課堂中,教師深入學生內心,與學生一起體驗學習知識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體驗期望、等待、焦慮、興奮等各種心理,與學生分享獲取知識的快樂。
參考文獻
[1]盧忠.巧用體驗式教學法 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1(05):219-220.
[2]趙建明.小學數學體驗學習的實踐探索[J].新課程,2021(3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