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秋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生活化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2)-16-
隨著時代的發展,小學數學教師有了更多先進的教學技術和教學手段可供選擇,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也有了長足的進步。但總體來看,小學生對數學知識技能的掌握與應用反而有所退步。究其原因,正在與隨著科技的發展,小學生認為小學數學課本上的各種問題都可以通過手機等便攜電子設備上的軟件加以解決,學習數學知識除了應對考試之外似乎已經失去了實際意義。這顯然是一種錯誤的認識,是小學生有限的生活經驗帶來的一種偏見。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就必須也用生活來“說話”,建立起更加全面的生活及數學學科認識。
一、構建生活化情境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上,數學知識通常以比較枯燥無聊的形象出現,小學生因此而難以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出現思維上的惰性,不愿意主動思考,只會被動接受教師的知識灌輸。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學生在課堂上的被動其實是師生雙方共同作用的結果,而教師在教學方法上的失誤是造成這種結果的重要根源。為了讓枯燥的知識變得有趣,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積極構建生活化情境,而且要以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為核心,通過學生熟悉且感興趣的生活場景激發他們探索數學知識和參與數學教學的愿望,提高學習質量。
例如,在學習“公頃和平方千米”時,教師可以準備好道具,在課堂上搭建出校園的簡易沙盤,然后告訴學生學校的占地面積是多少公頃或多少平方千米。隨后再搭建當地的其他知名區域,比如某個公園,然后告訴學生這個公園又是多少公頃或多少千米。最后在教室中畫出一個大致的范圍,如果與校園和公園一樣,按照某個固定的值縮小,那么這個范圍內就是北京的故宮,讓學生想象自己身處在這三個區域之中會有什么樣的感覺。以上情境創設能夠帶給學生震撼的直觀體驗,拓展學生的思路和視野,也讓學生的生活經驗切實發揮作用。
二、應用生活化素材
生活化情境是由大量的生活化素材組合構成的。但是,即使沒有構成具體的情境,只要引入學生熟悉且感興趣的生活化素材,也能起到較好的效果。比如一個學生熟悉的卡通形象,圍繞這個形象就可以設計出其身體各部分的面積計算等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或者針對學生生活的一個問題,就能夠引起學生的豐富聯想,學生會自主地在頭腦中構建起相應的生活情境,并對問題加以分析和解決。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和對學生的了解科學選擇并應用生活化素材。
例如,在學習“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時候,就有大量的生活化素材可供教師利用。比如很多游樂場的滑梯,從側面看就是梯形的形狀;商場中很多商品的包裝或商標上就有平行四邊形。教師可以展示一些典型的梯形和平行四邊形,然后舉出生活事物中的一兩個例子,接著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中尋找更多實例,分享給同學和老師,最好還能在紙上畫出來。完成之后,教師帶領學生總結這些形狀都有哪些基本的特點,從而得出平行四邊形與梯形的概念。學生在回憶和分享的時候,對象是生活素材,自然會想到相應的生活場景,提升興趣。
三、開展生活化實踐
除了生活化場景與生活化素材之外,生活化實踐也非常重要。場景和素材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無處不在,但并不足以證明學好數學知識的必要性。正如上文所說,現在的小學生已經可以借助電子設備等各種外部幫助解決數學問題,使得他們認為學習數學知識沒有太大的用處。而通過生活化實踐,他們會發現電子設備等外部幫助并不會隨時存在,甚至有時并不如人的速度更快,比人的準確率更高。這樣可以從根本上扭轉小學生對數學學科的態度,同時也讓生活真正成為學生自主學習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寶庫。
例如,在學習“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注意觀察生活中人們解決小數加減法問題時的場景,他們一定會發現學好這部分知識的重要作用。比如在早點鋪里,大多數人都是根據價目表快速完成計算和付賬的過程,很少有人會用手機打開計算器去計算。而且,人們自己完成的計算很少會出錯,反而是使用計算器計算的人不僅完成計算的流程更長,而且會因為按錯按鍵而更容易導致出現錯誤的結果。學生通過自己的充分嘗試,在有效提升了自身小數加減法計算能力的基礎上,也會對此深有體會。更重視自己的能力成長。
總之,有效的生活化教學策略對于提高小學數學學科的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幫助。希望大家既能重視生活化教學,又能不斷進取,發現更多有效的策略方法,推動生活化教學效果乃至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持續發展進步。
參考文獻
[1]王美英. 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探討[J]. 科普童話:新課堂, 2019(8):1.
[2]劉愛霞. 小學數學課堂生活化教學的研究[J]. 中華少年, 20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