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小祥
摘要:隨著多媒體技術的蓬勃發展,傳統的課堂教學觀念需要重新被認識,如何發揮和利用好學生在課堂上的自主和實踐能力成為重中之重,古詩詞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學習對于增強學生文化素養具有重要意義,另外,教師作為學生的引路人,也應緊跟時代步伐,及時更新教學方式,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本文通過對于構建高效小學語文古詩詞方法進行研究,結合當下社會環境,對于當下的教學具有一定地借鑒意義。
關鍵詞:高效課堂 古詩詞 小學語文 方法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正文]詩歌作為一種書寫形式,可謂之文學之祖,藝術之根源,深深地反應出一個民族的烙印,體現詩人自身的生活態度與精神風貌,也是當今快節奏生活下的一瓢清泉。小學生正處于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在此期間加強對于古詩詞的學習,對于傳承中華民族的文化精髓具有重要意義,然目前課堂教學卻存在一些不足,如何創新古詩詞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真正做到寓教于樂,在師生共同努力下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要求,是當下值得思考的重要命題。
一、分析古詩詞教學現狀
關于語文古詩詞的教學是一件較為復雜的工作,從教學方式與理論研究來說對于缺乏深厚經驗的老師都是一個比較大的挑戰,傳統的照本宣科的方法,應付應試教育也顯然與當下現狀不符合,古詩詞語言都比較凝練,看似簡單的文字實則蘊含豐富的意義,有限的篇幅表達著詩人悠遠意境和強烈的情感。古詩詞不僅僅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所蘊含的教育意義,也是不言而喻的。另外,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缺乏相應的知識儲備,認知水平有限,需要老師帶領學習,收集相關資料,如作者的學習經歷、生活經歷、時代背景等,更要在老師的帶領下深度入挖掘古詩詞人文內涵與價值意義,進行淺顯的情感體驗,感受古詩詞的優美,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而不僅僅停留在書本的學習,教師也應該增加方法上的傳授,形成師生間的交流。
二、高效古詩詞課堂路徑探析
2.1交流預習思考,活躍課堂氛圍
作為教師,要培養學生重視課前預習工作,特別是古詩詞的學習,通過朗讀,初步感受古詩詞的大意與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且在閱讀中提取有效信息,學習提前收集作者相關背景資料,有了這些資料,能夠幫助學生了解相關的背景經歷,如我們在學習李煜的《相見歡》若是不去了解李煜的生平經歷,是無法與其詩歌產生共鳴的,不查找李清照的相關資料則無法完全體會她從文化名媛走向顛沛流離的心境,由于少年隨父親生活于繁華汴京的經歷,才創作出后來廣為傳頌的《如夢令》,不了解他南渡的經歷也無法理解《武陵春》中載不動許多愁的凄慘。同時,在預習時也要仔細查看詩詞中的注釋,初步感知問題,提出自己的思考與問題,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效率。
比如在進行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游山西村》時,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對于陸游的生平經歷進行學習和查找,此詩是創作于1164年初春,當時的陸游正是在朝堂在受到排擠并罷官閑在家中,在農村生活中他感受了光明,將這種思想感情傾瀉在了自己的詩歌之中,全詩構成了一幅秀麗山村的自然風光的淳樸。緊接著,可以讓學生認真看文中的注釋,比如臘酒,則是臘月制作的米酒,山重水復則是一座座山、水重重疊疊,無時是沒有一定的時間的意思。最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分享初讀的感悟以及解決學生提出的相關疑問,真正做到學有所思。
2.1多元化教學方式,多媒體進入課堂
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對新媒體的熱情和興趣都非常高,若教師在教學中借助多媒體,借助影像資料,語音朗讀,故事分享的方式教學,讓學生在一種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得到知識。 通過作者的圖片、音頻以及視頻材料的準備,將課堂創造成一個與古詩詞作品中所描繪的場景,讓學生更好地感受作者表達的情感氛圍,圖文并茂的課堂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增強學生的記憶力,保持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且古詩詞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相關不同題材、古詩詞資源進行對比學習。采用傳統的收集方式耗時且不易展示,若利用網絡教學卻可以獲得較為豐富的教學資源,豐富了課堂容量,擴大學生的視野以及擴大知識面,同時也幫助老師提高了教學效率。
比如在進行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詠柳》的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播放視頻,讓學生在圖畫中感受到“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的春日風景,欣賞婀娜多姿的柳樹,同時聆聽視頻中對于字詞的解釋,增加印象,徐應彩在研究中還提醒各位教師需要注意的是,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古詩詞教學時,要結合小學古詩詞的教學目標,從學生的需要和教學實際出發,切不可照搬照抄現成的教學課件,也不可讓多媒體教學課堂流于形式
結束語
綜上所述,古典詩詞作品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結了千百年來中華人民的智慧,它對小學生的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品德品性的形成是潛移默化的,具有深遠的意義和無法替代的作用。縱觀這幾年小學語文教材的不斷修訂可以看出,古詩詞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逐步增大,目前對于小學語文古詩詞的教學要求不斷提升。作為以為語文教師,更作為學生學習路上的引導者,也應該不斷自我進步和改革,逐步推進新技術與新方法走向小學生課堂。
參考文獻
[1]徐應彩.現代信息技術與古詩詞相整合的教學策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4,11(04):203.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 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3.620514EC-5787-467A-B35C-34715EDBA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