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忠才
摘要:小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務必應該具備極高的閱讀素養,能夠提高自我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成效,由此能夠使得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重大的提升和進步。小學語文教學者應該使用好思維導圖教學法,真正使得學生在未來的語文學習中提升自我的閱讀效率并得到更大的收獲。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缺少科學閱讀方法,對閱讀不感興趣,閱讀水平比較低。這種情況下不但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受到了嚴重影響,而且對學生的語文基礎也造成了影響。為了改變這種現象,我們可以試著用思維導圖的方法進行閱讀教學。
一、思維導圖應用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優勢
(一)強化中心詞語,增強學生的理解力、記憶力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主題的理解比較困難,難以抓住主要內容,于是出現對內容的歸納不完整、不充分等問題。思維導圖以中心詞為基礎,這個中心詞是文章的主題,中心詞不僅僅是文字,也可以輔之圖畫、符號等,使其更加具體化、形象化。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可以有效減輕背誦上的困難。
(二)集中學生注意,提高閱讀教學效率
閱讀是以文本的形式展現主要內容,大段文字難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學生覺得枯燥無味,課堂效率就會大大降低。而思維導圖采用多樣化的方式,將圖文結合,運用豐富的色彩,生動形象地呈現課文主要內容,凝聚學生的注意力。用條理清晰、顏色鮮明、形式多樣的思維導圖來輔助上課,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建構知識網絡,提升學生思維能力
閱讀文本有著自身的結構和層次,句與句、段與段之間有邏輯關系,這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要求較高。而學生的知識經驗不充分,對于比較抽象的閱讀材料難以從整體上把握。“思維導圖具有將知識可視化的功能,用圖形、線條、符號的方式將復雜的知識體系清晰地呈現在一張圖上。從思維導圖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課文的結構和層次,幫助學生從整體上來把握一篇文章的結構和重難點。”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運用思維導圖,梳理課堂知識
在學習過程中,只有學會了總結,才能學會學習。但是在實際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并沒有知識系統,一般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是通過不斷地練習來加強學生對課堂知識點的掌握。但是這樣的教學方式比較單一乏味,在教學過程中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導致課堂學習效率低下。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思維導圖就可以逐步地提升學生對知識整理的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思路更加清晰,以此讓課堂教學效率達到最高。
(二)運用思維導圖,提高閱讀效率
語文閱讀量大、類型多,許多學生在閱讀時抓不住重點,理不清思路,閱讀效率低。因此,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使用思維導圖,將復雜的教材內容清晰、直觀地展現出來,幫助學生深入地理解和分析閱讀材料,提高閱讀效率。例如,以《草船借箭》這一課文為例,在講述課文時,為了能夠讓學生從文中體會到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首先讓學生自己閱讀文本,抓住文中人物語言描寫部分,分析人物性格特點。然后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生活經驗構建一幅關于不同人物性格特征的思維導圖,并挑選學生對自己構建的思維導圖進行講解,并說明自己得出的這些結論的依據是什么。最后,教師對學生的講解進行補充說明,并構建一個更加全面的思維導圖,讓學生進行參考,并對自己的思維導圖進行補充修改。這樣,在閱讀教學中,通過讓學生自己閱讀文本,并根據自己的理解構建思維導圖,不僅可以使學生主動思考,加深對文章的理解,還可以讓學生發散思維、展開想象,建立屬于自己的思維導圖。
(三)運用思維導圖,構建知識網絡
小學生面對閱讀材料時往往難以提煉出有效信息,難以從整體上把握文章脈絡,學生的理解只是對文章的只言片語。運用思維導圖可以將文章概要簡單明了地呈現在學生面前,一目了然。教師可以通過設計思維導圖整合文本信息,直觀再現,學生既可以借助思維導圖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結構,學習新知,又可以利用思維導圖由一個點延伸開來將信息整合到一起,達到鞏固效果。就可以將學生這樣頭腦中零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構成知識網絡,這樣不僅利于學生對基本語言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實現學生對文本的深刻解讀,而且能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如學完一篇課文或是某一單元的文章,教師就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展現整個文章的知識脈絡,將零散的知識點完整化地展現出來,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這樣不僅利于學生對文章基本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而且能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這對于學生知識與技能都是一個提升。
(四)借助思維導圖,提升教學效率
思維導圖能夠清晰、簡潔的將文章的內容直觀展示,教師與學生能夠依據思維導圖在腦海中對文章有清晰的認知,讓學生與教師能夠共同進步。以部編版略讀課文《珍珠鳥》為例,這一篇課文內容較長,比較考驗學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比較考驗學生上課時的專注度,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能夠跟隨教師的思路,教師需要給予足夠多的時間讓學生去閱讀文章,查看雛鳥是如何逐步信賴作者的。思維導圖的使用可以節省大量這種時間,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雛鳥地點的變化為關鍵詞繪制思維導圖,從“四周活動”到“屋里飛來飛去”,再到“小桌子上”等等,通過這樣直觀的表達方式,學生可以清晰直觀的理解珍珠鳥與作者親近的整個過程,極大地縮短學生整理信息的時間,提高了本節課的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思維導圖非常適合運用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它可以直觀展現文章內容,教師在課堂上應引領學生自由發揮想象,將自己想象出來的成果用思維導圖展現出來。教師可以將語文閱讀和思維導圖有效結合在一起,對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很大幫助。
參考文獻:
[1]鄒海燕.思維導圖——打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密鑰”[C]..教育理論研究(第七輯)2019:102.
[2]李建南.淺談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C].2019:236-238.
[3]徐明.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妙用[C].2018:3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