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益
摘要: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給現代教學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使得現代教學變得更加便利,并不斷創新。現如今高中地理的教學方式在不斷地更新,如在課堂之上進行以圖導學。“以圖導學”要求教師挖掘地理教材當中隱藏的圖像資源,并且借助現代信息技術促進學生利用圖像探索新知,以優化學生學習過程。
關鍵詞:高中 地理教學 以圖導學
高中地理課堂教學如果只采用傳統的教學形式,單純讓學生背誦書本知識,無益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以及學生能力的提高。由此,就需要教師基于新課程改革理念,樹立一種新的教學觀念,將地圖的講解融入地理課堂之中,形成以圖導學的新模式。在高中地理課程當中,教師應用地理圖像進行教學時應培養學生描述事物、論證事物的能力,讓學生在圖文并茂的學習環境當中不僅能夠自己解讀信息,還能夠解讀所學知識。這無疑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動作用,使得學生能夠在圖文并茂的課堂之中獲得發展和進步。
一、鼓勵學生尋找圖像,以圖像導入學習
在新時代新背景下,引領學生獲得信息,并且基于有效信息的引領進行有效的學習,是目前高中地理教學的重要內容,所以在新背景下教師可以引領學生利用圖像信息學習相關知識。首先,在學生學習之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預習,學會讀懂地理書本上的圖像,并且引領學生挖掘圖像背后的信息。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可以合理地呈現與學習內容相關的圖像,引領學生借助直觀的圖像,明白抽象的地理知識,讓學生能夠在直觀形象之中學習抽象的知識。
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高中地理“人口分布”的內容時,為了引領學生掌握人口分布的影響因素,并且了解世界人口分布以及我國人口分布的特點,可以有效地利用地理圖像引導學生進行群體分布學習。教師可以讓學生課下收集有關我國人口分布的圖像。學生在收集的過程當中自然會對圖像信息的獲取產生興趣,為了解我國人口分布的特點打下基礎,同時在自己預習的過程當中也能夠初步把握我國人口分布的特點。而在導入本課時,教師可以先呈現人山人海、排隊等多種生活現象的相關圖片,以圖片激發學生建立起地理知識與生活的聯系。隨后,教師就可通過投影儀呈現世界人口分布圖,然后引導學生思考:世界人口分布都在哪些范圍之內?世界人口分布有什么樣的特點?以此讓學生基于地理圖形的引導走入地理課堂。
二、創新課堂教學模式,以圖像指導教學
首先,教師可以呈現形式多樣的圖像,讓學生在各種圖像當中學會靈活學習,以活躍學生思維。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還可以借助一些地圖軟件直接引領學生結合所學知識繪制出三維圖像,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真正地實現知識到圖像的過渡,深入理解知識。
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高中地理“地域文化與城鄉景觀”的內容時,為了更好地引領學生了解地域文化在城鄉景觀中的體現,并且能夠結合不同的地區理解地域文化的特點和影響因素,可借助圖像指導教學,改變以往抽象化的教學模式。首先,教師可以呈現南美洲太平洋東岸的海港城市的圖片,圖片色彩豐富,異彩紛呈,從而吸引學生了解當地景觀有什么特點。在此基礎之上,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的家鄉有怎樣豐富的地域文化,從而讓學生走入新知。其次,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還可以采取圖片與文字相結合的方式,讓學生根據圖片的引領完成文字的填寫,進而了解文化具有地域性,了解“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的道理。再次,在帶領學生初步了解地域特點具有差異性后,就可呈現不同的文化,引領學生思考地域文化是在哪些方面形成的,進而學會結合圖片從建筑、裝飾、飲食以及其他非物質方面入手思考地域文化形成的原因。
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以圖像探索新知
在信息技術背景下,教師可以有效地借助一些軟件,適當地引入一些圖片,讓學生理解復雜的地形,了解各地的地貌特征和居民生活習俗。不僅如此,教師在引入圖像之時還應該呈現豐富的內容,體現不同地方的特色。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不同圖片的對比之中產生思考和聯想,從而推動學生自主探索新知。
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高中地理“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內容時,由于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與高中生既遙遠又貼近(所謂遙遠是指許多高中生并未注意現代交通運輸的主要方式以及布局,所謂貼近是指大多數學生都已接觸了常見的幾種交通運輸方式),教師可呈現圖片,生動形象地引領學生去了解當前主要的交通運輸方式以及布局。在本課教學之中,教師可以初步運用圖像比較法、圖像分析法、圖像討論法帶領學生學習新知。首先,教師可以借助圖片呈現現代主要的幾種交通運輸方式,引導學生結合圖片總結交通方式的優缺點。其次,教師可以引領學生比較現代五種運輸方式,讓學生思考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探討不同交通運輸方式的差異。為了簡化學生學習過程,讓學生更好地融入新知學習中,教師可以呈現與運輸速度、靈活性等多方面內容有關的圖片,讓學生在圖片的引領之中總結不同運輸方式在這些方面存在的差異。最后,教師再運用圖形分析的方法,讓學生了解交通運輸方式的發展方向,讓學生由課堂上地理知識的學習過渡到生活化地理知識的學習。
四、重視課堂總結反思,以圖像鞏固所學
在學生學習完本課內容之后,教師可呈現圖片,引領學生思考本課學習主題,抓住學習重點,克服畏難情緒。教師也可以引領學生通過繪制地理圖像來總結本課所學知識,實現學生對知識的鞏固,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讓學生將零散的知識系統化。
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高中地理“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的影響”的內容時,為了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具象化,教師通常會呈現不同區域的圖像,引領學生比較自然環境、人類活動區域的差異,并且了解不同發展階段的地理環境對人類生活方式的不同影響。在引領學生學習新知之后,教師同樣要借助圖像鞏固學生所學。首先,教師可以借助圖像引導學生回答相關問題,以促進地理知識的應用。其次,在學生思考之后,教師就可以引領學生應用圖像歸納所學,以實現知識的總結與反思,從而使學生的學習過程由零散化走向系統化。
簡而言之,在高中地理課堂之中,教師要有效地引入圖像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為教師的教學服務。在課堂當中教師要注重借助信息技術引入不同形式的圖像,讓學生在直觀引領之下,學習更多的地理知識。教師還可以呈現豐富的圖像,實現地理課堂的豐富化、多樣化,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還會使得地理課堂更加生動,從而使學生的學科素養得到真正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淑芝.以圖導學法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J].試題與研究,2019(17):155.
[2]陸雁.“以圖導學”教學模式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9.
責任編輯:黃大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