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書滔
摘 要:鄉村振興作為一個時代命題,對于我國的政治經濟發展和社會格局構建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農村青年作為我國農村建設舞臺的重要力量,肩負著鄉村地區生產勞動和思想變革的重要歷史責任。對于鄉村地區青年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養成,必須立足鄉村振興戰略,積極開展農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從思想上提高對農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認識,通過正向激勵梳理好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者間的互動關系。從物質基礎、教育載體和工作機制三方面入手,剖析現階段在鄉村地區開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義,并結合目前鄉村地區的政治經濟實際情況,提出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優化路徑,希望能為我國的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幫助。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優化路徑
目前,我國鄉村地區正肩負著銜接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歷史責任和歷史使命,必須鞏固好脫貧攻堅成果,提高農村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而從我國目前的頂層設計和長遠規劃來看,“三農”問題是我國整個發展戰略中尤為重要的一環。鄉村振興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有效依托,是促進鄉村地區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的重要保障。由于農業、農村和農民三者間的關系,在我國的發展歷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解決鄉村地區的發展問題,在一定意義上關系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均衡發展格局。而青年作為鄉村地區的主要力量,其思想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落地。
一、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價值與意義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開展農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政策環境和政策保障,而開展農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利于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一)鄉村振興戰略為農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政策環境和政策保障
農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為我國鄉村振興戰略中比較重要的一環,在政策環境和政策保障方面享有一定的便利。第一,鄉村地區的經濟發展為開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和前提保障,鄉村地區的人民政府和居民自治機構擁有充足的資金支持和物質基礎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而不必擠占其他用于社會經濟發展的寶貴資源。第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也在一定意義上為青年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政治條件和輿論氛圍。由于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在我國已經實施了數年之久,鄉村地區的人民群眾尤其是青年群體,對于黨和政府的信任度比較高、認可度較強,他們不會在心中抵觸鄉村地區所推行的政策,而是會在一定意義上擁護當地政府所作出的各項便民利民惠民新舉措。這樣事實上是為開展農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較為良好的政治環境和社會環境,使農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壓力得到了減輕。第三,由于基層民主自治制度在鄉村地區的進一步完善和創新,居民自治日益成為鄉村地區社會治理新格局的重要部分,目前從政治生活的態勢和范圍來看,有序化成了鄉村地區政治生活中的一個日常命題。而一個較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氛圍,也為鄉村地區的青年自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幫助。
(二)開展農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一方面,鄉村地區開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實上是對位于鄉村地區的青年的主觀世界上的一種改造,通過這種改造可以有效地激發農村青年勇于脫貧和奮斗的主觀斗志,在一定意義上有利于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進一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扶貧要先扶志。這個志就是志氣的志,志向的志。只有從思想上改造好農村青年的主觀世界,提高他們對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主觀需要,才能夠真正從他們的內心激發起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另一方面,在鄉村地區開展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實上也是為鄉村振興在一定意義上提供了人才保障。實現鄉村振興的遠大目標,必須牢牢依靠鄉村地區的各類人才,只有通過開展農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全面地提高農村青年的思想素質和道德水平,為鄉村地區提供更多更好服務。
二、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優化路徑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優化路徑可以“從優化教育環境,夯實物質基礎;豐富教育內容,創新教育載體;完善工作機制,加強黨的建設”三個方面進行具體的實踐和探索。
(一)優化教育環境,夯實物質基礎
優化農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從教育環境入手,提高鄉村地區對于青年人才的吸引力和向心力。要加大鄉村地區的財政支持和資金引導,通過正向的資金流動,為新農村建設夯實物質基礎,進一步提高鄉村地區對于有限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和使用質量,確保將有限資金能夠最大限度地投入到有益于農村青年主觀世界改造的地方。馬克思主義理論認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要提高農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質量和實效,就必須從鄉村地區的經濟基礎入手,通過多種方式、協調多個平臺共同優化鄉村地區的教育環境,使得農村青年能夠在硬件條件更好、基礎設施更為完善的鄉村思想政治課堂中學到知識。
(二)豐富教育內容,創新教育載體
要提高鄉村地區的教育效果和教育質量,優化農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踐路徑,真正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幫助,就必須真正地創新鄉村地區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并對現有的教育載體予以優化。一方面,因為真正能夠吸引到農村青年的永遠是他們在思想政治課堂中學到的知識,所以就要提高鄉村思想政治課堂中的趣味性和生動性,而不能只注重理論的深奧性,不得不切實地考慮鄉村地區青年對于前沿理論的接受程度。另一方面,鄉村地區負責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干部,要樹立寓教于樂的教學理念,通過大數據融媒體的新興信息傳播方式,構建全方位傳播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要通過移動互聯技術和互聯網平臺創新鄉村地區的教育載體,將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轉移到“線上線下”雙結合中來,實現地理位置限制和時間差異條件的雙重突破和重要進展。
(三)完善工作機制,加強黨的建設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要高效提升鄉村地區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就必須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基層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切實完善好鄉村地區思想政治教育的日常工作機制,創新人才培養手段和方式,著力優化基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干部隊伍的結構構成,切實發揮黨組織和共產黨員的政治核心和先鋒引領作用。基層黨組織和居民自治機構要選派本轄區內的優秀共產黨員作為黨組織代表,將其安排到各個鄉鎮或街道當中以對口幫扶的形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通過開黨課、上黨校的方式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鄉村地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種類,豐富鄉村地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涵。同時,基層黨組織要堅持黨建作為組織引領和政治引領,切實抓好農村基層黨風廉政建設,以助力鄉村地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層黨組織要根據自己的職責定位,定期開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或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以履行自己的職責和使命。
三、結 語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鄉村振興作為我國的基本戰略之一,要在其實踐過程中切實發揮好教育的作用。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塑造農村青年的主觀世界,提高他們的道德修養和道德水平,必須長期通過制度化和常態化予以堅持和確認。目前鄉村地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在物質基礎、教育載體和工作機制三方面存在問題,必須要結合各鄉村的實際工作狀況,履行相關部門職責定位,解決好在實際的農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暴露出的問題,以滿足鄉村振興戰略對于農村青年的思想要求和能力要求。
參考文獻:
[1]黃娟.如何做好農村青年思政教育[J].人民論壇,2018(10):123-125.
[2]楊勇,張遠.融媒體視域下高校農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策探析[J].高教學刊,2021(10):171-175.
[3]田澤乾.培育農村青年新時代奮斗精神探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1,32(22):33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