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兵 姜桂娟 于慶蘭






摘? 要:課程思政是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形成課程教育教學方式的思政改革。專業課程是高校落實課程思政的關鍵著力點,對教育人、培養人至關重要。專業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因其理論指導性較強,教師容易弱化其隱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忽略對學生政治素養的培養。文章以“焙烤食品加工技術”課程為例,以“增強使命擔當,培養愛國精神”為課程改革目標,探索課程思政的實踐路徑,挖掘課程中的隱性思政元素,建立繼續教育學習資源庫,完善課程思政考核機制,形成課程思政改革體系。
關鍵詞:繼續教育;專業課程;課程思政
中圖分類號:G64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2)12-0124-04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繼續教育群體作為受教育群體之一,具有個性化、適應性、靈活性三大特點[2]。探索出適合繼續教育人群的課程思政改革舉措,與探索切合此類人群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同等重要,對加快培養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意義重大[3]。
本研究以國家級繼續教育課程思政示范課“焙烤食品加工技術”課程為例,介紹繼續教育群體的課程思政改革探索與實踐,以期為同類專業改革提供參考與借鑒。
一、構建“三依、三融、三核、兩軌”課程思政改革模式
(一)針對學習者的個性化需求,創新課程思政改革構建模式
當前,食品工業已經成為黑龍江省經濟運行新的增長動力,黑龍江的好糧、好油、好奶為烘焙企業的創新發展奠基。
焙烤食品加工技術課程基于創客創業啟蒙、從業者文化素養提升、烘焙愛好者入門引領、食品類學生技能提升等四大群體需求[4],根據培訓群體需求和培訓時長差異,設置烘焙食品文化科普和實用餅干、面包、蛋糕生產技術“套餐組合”,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二)切合繼續教育的適應性特點,創新“賞品做創”四階遞進教學模式
依標準(國家、企業、X標準)、融文化(黑土文化、烘焙文化、農經文化)、三核心(家國情懷、道德情操、科學觀)、雙軌并重(培訓、科普)創新課程思政體系構建模式,即“三依、三融、三核、兩軌”課程思政改革模式(圖1),從課前到課尾以“賞—品—做—創”四個環節推進能力進階,培養博聞、厚德、精技、研創人才。
(三)結合繼續教育群體的靈活性要求,打造優質精品在線開放課程
建成“甜品達人攻略——烘焙文化與加工技術”課程,將原輔材料、配方工藝、器具設備、關鍵技術、創新探索集成展示,迎合繼續教育學習者的學習習慣,擴展繼續教育學習者的學習時間和學習空間,做到時時、處處、人人可學,讓自學、交互、評價貫穿全程。
二、課程思政建設模式和方法路徑探索創新
(一)因材施教育人,挖掘凝練課程思政元素,植入三大 “思政基因片段”
課程基于繼續教育人群“針對性、適應性、靈活性”三大學習特點,瞄準現烤師、研發員崗位需求,設置烘焙簡史、餅干誕生記、面包誕生記、蛋糕誕生記等五大教學項目,下設面包文化縱覽、企業經典面包制作、“抗疫英雄”冷餐面包研制等12個子項目,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工匠精神、勞動精神和東北抗聯精神、北大荒精神融入課程教學,巧妙植入家國情懷、道德情操、科學觀三大核心“基因片段”[5]。
(二)創新課程思政體系、優選案例,助力繼續教育學員開拓視野
課程巧妙引入“糖業標桿——太古集團”“6s管理標準”等五育案例,多維賞、多類品、多實做,引導學生在烘焙食材、工具、造型、包裝等方面創新、創造,為后續創業、就業打下堅實基礎。
(三)師德引領,打造“1234”課程思政隊伍,為改革固本強基
課程把師德師風作為教師素質評價的第一標準,堅守職業道德,培養高尚道德情操,“堅守一個立德樹人初心,德技并修雙引擎賦能,思政教師、專業教師、企業大師協同育人,課題、課程、案例庫、創新創業項目四位一體”,組成“1234”教學團隊,使課程與思政交融、教書和育人互促,為烘焙產業培育扎根鑄魂英才。
(四)“1主線4結合”,建成省級精品課程,弘揚并輸出中國美食文化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充分挖掘專業文化、歷史資料、時政新聞、地域特點四類思政題材,建設“五育并舉”課程思政案例庫,形成“一課一案、一項一題、一節一例”特色[6]。“甜品達人攻略”慕課2019年課程獲批省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目前,國內選課人數超過35000人,國外(俄羅斯、孟加拉國、柬埔寨等)選課近200人。
(五)“賞—品—做—創”助力學員“博聞、厚德、精技、研創”能力提升
課程針對繼續教育學生存在的“烘焙文化、烘焙美學、創研能力、工匠精神”有待加強的學情特點,從課前到課尾“賞—品—做—創”精準施策,以一門優質線上課程賦能奠基、以省級校企共建基地開放支撐、以一批金牌烘焙大師傳技育人,開展混合式教學,啟用校企雙元、六維評價、四項考核,圍繞信息技術使用、操作標準程度、課堂參與度、匠心匠藝進行考核。
三、課程思政評價與成效
(一)課程考核評價方法機制建設情況
校企雙元分別圍繞操作標準、產品質量、學習能力素質評價和崗位能力評價、成本節約匠心匠藝、綜合素質評價六個維度進行評價,通過課前學習、卷面考試、項目考核、證書考取四項考核全面考查學習者學習情況。本研究以項目3為例,介紹具體的評價方法,詳見表3。
(二)校內外同行和學生評價情況
近三年,該課程承擔牡丹江市人社局、石管家有限公司和學院培訓部組織的“職業技能提升行動計劃”“中式面點師”培訓項目6期43個班次,培訓繼續教育學員2500余人,評教成績三期均優秀,課程思政成效顯著。校內督導評價優秀,校內學生評教成績99.5。
(三)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成效
教育部現代學徒制試點食品加工技術專業攜手龍頭企業哈爾濱米旗食品有限公司共育食品英才,7人獲企業優秀學徒,獲省烘焙大賽一等獎,打造了“農經烘焙品牌”。近三年共建省級精品課程1門,榮獲省級教師教學能力大賽一、二等獎各1項,省微課大賽二等獎1項。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線上教學七步法國內推廣,案例入選省線上教學簡報,為新疆職教同仁培訓2期,分享教改經驗3000余人次。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省級教學成果二等獎各1項,輻射帶動了同類院校食品類專業課程改革。
四、結語
“焙烤食品加工技術”課程教學過程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主線,不斷挖掘、提煉課程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建立融入課程思政的新教學模式,明確育人導向。教師要始終保持學習的熱情,提高自身修養,與時俱進,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和潛能,深化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三農”情懷,提升學生的專業自信、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實現專業知識傳授、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
參考文獻:
[1] 漆勇政,孫倩茹. 農林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路徑[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06):46-48.
[2] 賀靜. 課程思政視角下高職旅游專業教學改革實踐研究[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21,41(03):58-61.
[3] 劉奕琳. 推進專業課程開展思政教育的探索與思考[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1(02):81-83.
[4] 劉艷艷,顧潤國. 高職醫學院校課程思政教學資源庫建設實踐[J]. 職業技術教育,2021,42(02):64-68.
[5] 吳紅梅. “三全育人”理念下《包裝設計》課程思政改革與實踐[J]. 包裝工程,2020,41(S1):183-186.
[6] 戴健. 高校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建構探析[J]. 江蘇高教,2020(12):100-103.
(責任編輯: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