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娜

摘? 要:目前對專業外語課課程思政的直接研究較為鮮見,但相關研究能夠為構建“外語+專業+思政”三位一體的專業外語課課程思政教學模式提供理論基礎。文章從大學英語課“課程思政”、廣義“課程思政”、“專業外語課”教學三個方面綜述了相關文獻,基于文獻梳理提出專業外語課課程思政未來的可能趨勢與亟待解決的問題,進而基于文獻啟示構建專業外語課課程思政BOPPPS教學模式。
關鍵詞:專業外語;課程思政;外語教學;BOPPPS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2)12-0148-04
要實現專業外語課“外語+專業+思政”三位一體的良好教學效果,需要立足專業外語課的課程特殊性,構建有效教學模式。目前我國學術研究中對專業外語課如何實現“課程思政”的直接研究較為匱乏?,F實需求與研究現狀之間的落差,彰顯出進行專業外語課課程思政教學研究的迫切需要。相關間接研究為如何推進專業外語課課程思政提供了有益借鑒及實踐工作思路。本研究在梳理大學英語課課程思政研究、廣義課程思政研究、專業外語課教學研究等相關文獻的基礎上,基于文獻啟示構建了專業外語課課程思政的BOPPPS教學模式。
一、大學英語課“課程思政”的研究
專業外語課與大學英語課具有教學上的相通之處,尤其體現在以“英語”為課堂主要語言上。語言本身具有西方特色,如何在外來語言教學情境下融入課程思政內容是二者共同面臨的問題。已有的英語課“課程思政”相關研究主要探討了如下內容:
大學英語課必須承擔課程思政任務。已有研究針對大學英語課“課程思政功能”的現狀進行了分析,提出在課程思政的教學要求下,大學英語課尚未發揮理想的課程思政功能[1]。與此同時,諸多高校英語課任教教師提出,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雙重育人同步推進的目標內在要求推行與落實英語課課程思政任務[2-3]。可以看出,大學英語課面臨著課程思政需求和課程思政現狀不理想的矛盾。
大學英語課課程思政實現路徑。學者們分別從大學英語課的課程思政教學方式、推進路徑、授課內容三方面進行了思考。在探索大學英語課課程思政的方式中,分別提出了“產出導向法”“創新驅動”“利用云平臺”與“圖像傳播”等多元要素綜合的方式[4],這些方式融傳統教學與現代科技于一體,并強調了教學過程的動態性。研究也指出,大學英語課的課程思政需要注重如下路徑:顯性與隱性融合、任務與滲透融合、吸收與思辨融合,表明大學英語課的課程思政應當潛移默化、融于課堂知識,并在思考中強化。圍繞課程思政,大學英語課的教學內容要精選、教學設計要優化、教學空間要拓展[5]。
大學英語課課程思政的人文基礎。在大學英語課程思政中,也需要緊緊圍繞“人文性”,將課程思政作為大學英語構建全球化人才的重要途徑[6]??傊?,已有研究指出,由于英語課程有承載西方文化意識形態的特殊性,所以大學英語課程是實施課程思政的重要舞臺,是引領大學生價值取向的重要陣地[7]。
二、關于廣義“課程思政”的研究
(一)“課程思政”概念內涵的界定
針對課程思政內涵,從德育觀、思想政治教育觀、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觀等不同視角進行了界定。德育視角的“課程思政”概念是指將德育滲透、貫穿教育和教學的全過程,助力學生的全面發展[8]。從思想政治教育視角看,“課程思政就是立足課程作為學科專業發展的基礎地位,從育人維度來關照課程價值,實現思政寓課程,課程融思政,發揮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作用,共同致力于探究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理念新模式”[9],或是“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程教學和改革的各環節、各方面,實現立德樹人潤物無聲”[10]。從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視角看,“課程思政”是指“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貫穿教學和研究全過程”[11]。
(二)“課程思政”的著力點或路徑
課程思政需要尋找有力抓手。針對課程思政的著力點或推進路徑形成了如下觀點:
第一,“課程思政”要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罢n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可以考慮幾個向度:國家認同、政治認同、道路認同、理論認同、制度認同、文化認同等[12],這些向度層面可以同時融合專業知識與思政要素。為此,需要進行“大思政”的課程建設,建立教育“共同體”[13]。
第二,“課程思政”要做到理念先行。內在認知決定外顯行為。學者們認為教育者的課程思政理念直接影響課程思政效果,為此樹立正確的“課程思政”理念進而落實課程思政至關重要[14]。而在理念上需要樹立協同育人理念、整體育人理念和發展育人理念[15],即從整體和系統化視角理解育人工作。
第三,在具體授課實踐中多點著力。授課包含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等多個環節。授課中建立相關的思政材料資料庫,將其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國精神等有機結合;在考核中,結合思想政治設置專門考核模塊[16];教學方法中,結合實際生問師答。基于OBE教育理念,可以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上進行改革創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17]。
第四,提升教師素養與能力。教師是課程思政的實施者和直接踐行者,教師的綜合素質直接決定課程思政能否順利推進。課程思政過程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18]。這一過程,“教師應堅持教書和育人相統一,既做‘經師又做‘人師”,“教師要修身立德,做出示范,成為學生做人的一面鏡子”[19]。
第五,做好“課程思政”,需要把脈學生需求。這包括了解需求和激發需求兩個維度。如復旦大學的課程思政實踐中,“從選題入手,發揮學校辦學優勢,既緊扣時代發展又回應學生關切,既體現深厚學術積淀又有效激發學生求知需求”[20]。
(三)以課程思政為導向重視不同學科的育人功能E5C04FCF-3DE6-4A71-B572-B02AD1A9241E
大學學習階段的知識體系具有高度復合性和復雜性特征,高校的思想政治資源開發要做到: 一是充分利用各門專業課的育人資源,在各類知識傳播中嵌入思政內容;二是要充分利用各門課程教師的主體力量[21]。教師需要認識到:每一門課程都有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要求,而這些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腳點”[22]。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課程之間的“生成性”關系,課程思政的關鍵和核心在于找準契合點,以無縫對接和有機互融方式,建立生成性的內在契合關系[23]。
(四)關于BOPPPS模型及其在課程思政中的應用
在探尋課程思政有效教學模式中,學者們提出BOPPPS教學模式具有突出優勢。BOPPPS模型作為具有較強操作性的課程設計模式,由導言(Bridge in)、目標(Objective)、前測(Pre-test)、參與式學習(Participation)、后測(Post-test)和總結(Summary)六個環節構成。該模式的顯著特征是強調以學員為主體、以目標為導向的參與式教學模式,各個環節中均強調目標引領下的師生互動與學生參與[24]。參照BOPPPS教學模型的模塊化對所授課程進行教學設計,其突出優勢表現為可以根據不同需要做出適當的調整,把控教學環節和內容,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25]。
三、關于專業外語課教學的研究
第一,關于專業外語中素質教育或全人教育的研究。專業外語的素質教育功能需要做到:杜絕以分取人,樹立素質教育意識,并開展豐富多彩的課程活動[26]。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的“全人教育”目標出發,文旭等提出,專業外語教育“要注意學生的個性特征,轉變教師角色,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以及豐富學生跨學科知識”[27]。第二,關于專業外語課堂實踐。孫書勤提出,在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師生共同探求真理的教學觀下,時事報道、分組討論、專題講解、熱點問題討論均是提升專業外語教學效果的有效課堂實踐手段[28]。這就像李嘉等人研究中指出的將教、學、做一體化[29]。第三,關于教材建設。教材是課程的基礎性依托。焦述強等人提出,專業外語教材的設計與優化十分重要,尤其內容要避免單一、形式化[30]。劉興波指出,“在自編教材、選用外文書刊的基礎上結合我國大學生英語教學現狀及專業特點,提倡編寫適合學科特征的專業外語教材”[31]。
四、專業外語課課程思政未來的可能趨勢及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專業外語課課程思政的未來可能趨勢
已有相關理論研究為專業外語課課程思政提供了有益借鑒,并且也呈現了未來推進專業外語課課程思政的可能發展趨勢。
首先,BOPPPS教學模式對于教學過程中全程貫穿課程思政而言具有適用性,有利于更有效地在課堂教學中開展課程思政。專業外語課課程思政可以依托BOPPPS教學模式開展,進行全程設計。
其次,關于專業類課程的課程思政研究,從最初的內涵及其與思政課程的關系探討,拓展到更加廣泛的價值、面臨的問題、可能實現的路徑。關于外語類課程建設而言,課程思政應當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同時外語類課程由于所用語言的特征,使得課程思政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專業外語類課程教學的關注點也由傳統的對教學方法、考核模式、教材建設以及教師自身修養,拓展到了關于學生的素質教育或全人教育。因此,依托專業外語課的課程思政的全人教育是必然趨勢。
(二)相關研究尚存的不足及未來可深入探討之處
相關研究中尚有諸多待解決的問題,還留有大量需要研究探討的內容,這也為推進專業外語課課程思政從哪里著手提供了思路。鑒于專業外語課三位一體的特征和授課過程的復雜性,對于專業外語課的課程思政模式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應當從如下幾個方面探尋答案。
著力基于BOPPPS教學模式的“專業外語”課程思政的授課環節與授課形式設計。在前文的未來趨勢分析中明確提出BOPPPS教學模式是未來專業外語課課程思政的依托模式,是專業外語課課程思政的形式維度。本維度需要解決的是在進行專業外語課的課程思政實踐中,選擇哪些授課形式,這些授課形式分別安排在哪些環節,這些形式要怎樣組合在一起。
合理規劃“專業外語”課課程思政的授課內容組合安排。在這一維度要重點解決的是如何將外語思維、專業知識、思想政治融為一體,使得課程思政順理成章從而避免內容突兀。
明確“專業外語”課程思政對教師的要求。在專業外語授課過程中,尤其結合課程思政的授課實踐,教師自身的素養、學識、能力均對授課質量和課程思政的實現程度有著重要影響。
五、專業外語課課程思政BOPPPS教學模式設計
基于文獻啟示,構建如圖1所示的專業外語課BOPPPS課程思政教學模式。該模式要求:
首先,調查了解學生對專業外語課的期望,包括對教師的期望、課程內容的期望、授課形式的期望等方面。各類課程中,學生都會對教師具有明確的差異化期望和要求。同時,課程前期、中期、后期均會伴有學生結合課程期待形成的授課效果評價。調查這些內容,了解學生對課程的期望,發現學生學習動力的影響因素,能有效激勵學生學習動力。
其次,結合課程特點和學生期望,基于BOPPPS教學環節,對課程進行優化設計。在每一單元課程內容講授中,在聽說讀寫訓練中,將專業知識點與思政內容同步融會貫通到課程的導言、目標、前測、參與式學習、后測和課程總結的每個環節。尤其需要設計如何在英語的語言邏輯體系下合理組織、表達課程思政內容。
最后,要求專業外語課教師正確定位自我,既要明確自我要求,又要提升自我能力。專業外語課教師在學識、能力、品德等各方面均需不斷自我提升,從而塑造專業外語課教師的形象。
參考文獻:
[1] 曹睿. 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實施途徑探究[J].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0,36(11):119-120+123.E5C04FCF-3DE6-4A71-B572-B02AD1A9241E
[2] 葉俊,盤華. “四個自信”視域下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功能的實現路徑[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20):45-46+49.
[3] 王永超. “課程思政”視閾下“文化自信”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融入研究[J]. 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10):5-6.
[4] 崔曉莉. 利用云平臺開展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途徑[J]. 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20(10):31-33.
[5] 宋輝,馬應心. 課程思政視域下的大學英語教學課例研究[J]. 德州學院學報,2020,36(05):89-92.
[6] 應慧,馬少靜,謝天宇. 從人文性視角探究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方法[J]. 高教學刊,2020(31):181-184.
[7] 秦顥馨,劉志宇. 課程思政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引領價值取向的應用[J]. 華北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0(05):60-64+69.
[8] 吳月齊. 試論高校推進“課程思政”的三個著力點[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01):67-69.
[9] 余江濤,王文起,徐晏清. 專業教師實踐“課程思政”的邏輯及其要領——以理工科課程為例[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01):64-66.
[10] 高德毅,宗愛東. 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 中國高等教育,2017(01):43-46.
[11] 高燕. 課程思政建設的關鍵問題與解決路徑[J]. 中國高等教育,2017(Z3):11-14.
[12] 邱仁富. “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的理論闡釋[J]. 思想教育研究,2018(04):109-113.
[13] 何紅娟. “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發展的內在邏輯及建構策略[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05):60-64.
[14] 譚曉爽. 課程思政的價值內涵與實踐路徑探析[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04):44-45.
[15] 鄭永廷. 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的若干思考——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 思想理論教育,2017(01):4-9.
[16] 楊立平. 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政治教學八法[J]. 中國高等教育,2017(18):30-32.
[17] 顧瑩.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醫學課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討[J]. 科技視界,2017(23):34-35.
[18] 陸道坤. 課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問題及解決思路——基于專業課程思政的探討[J]. 思想理論教育,2018(03):64-69.
[19] 邱偉光. 課程思政的價值意蘊與生成路徑[J]. 思想理論教育,2017(07):10-14.
[20] 馮妮,王大可,鄧春楠. 上海高?!爸袊盗小彼颊n程實踐及啟示研究[J]. 社科縱橫,2017(12):151-155.
[21] 張增田,趙慶來. 教師教育共同體:內涵、意蘊與策略[J]. 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6):132-135.
[22] 閔輝. 課程思政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育人功能[J]. 中國高等教育,2017(Z3):21-24.
[23] 肖香龍. 思政課與其他課程須建立協同育人機制[J]. 中國高等教育,2017(23):14-15.
[24] 江玲,劉奇,羅錦英. 面向智慧教室的BOPPPS教學模式及應用[J]. 武夷學院學報,2020,39(09):81-85.
[25] 王微微,徐鵬贏,吳波. 基于BOPPPS教學模式的電子商務法課程思政教學設計——以“電子商務法基本原則”為例[J]. 教育教學論壇,2020(40):41-43.
[26] 孫麗梅. 專業外語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29(11):168-169.
[27] 文旭,夏云. 全人教育在外語教育中的現實化[J]. 外語界,2014(05):76-82.
[28] 孫書勤. 專業外語教學模式探析[J]. 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3):72-74.
[29] 李嘉,張景偉. 工學結合的專業外語課程改革與實踐[J]. 高等建筑教育,2015,24(05):91-94.
[30] 焦述強,陳艷. 專業外語教學的幾點看法和認識[J]. 中國地質教育,2006(03):76-79.
[31] 劉興波. 關于專業外語教學改革的思考——以公共管理專業英語教學為例[J]. 大學教育,2013(11):106-108.
(責任編輯:陳華康)E5C04FCF-3DE6-4A71-B572-B02AD1A9241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