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炳聰
摘 要:小學數學學科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的優化,一直是小學數學教師較為關注的核心點之一,隨著越來越多教學方法應用到小學數學課堂之中,使得小學數學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其中動感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設計與實施,能夠遵從學生興趣愛好特點,開展具有動態性和目的性的教學活動,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動態教學的指導之中,收獲大量的數學基本知識,以此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和學習效果,促使學生數學綜合素養和綜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本文分析研究,在動感教學視角之下,小學數學教師應如何進行教學方法和教學結構的優化,為學生帶來不同的學習體驗,促使學生能夠在動感教學的引導之中開展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
關鍵詞:動感教學;小學數學;教學
動感教學主要是以學生興趣為核心,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從而實施有效的動態教學引導,并尊重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主體性地位,讓學生能夠在主動分析、主動思考與主動創造之下完成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認知,以此構建系統性與完整性的數學知識體系,大幅度提升學生數學綜合素養水平。所以,小學數學教師應關注動感教學在數學課堂中的設計與實施,促使學生綜合學習能力得到全面發展。
一、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
小學數學課堂之中開展動感教學模式,主要中心點是強化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參與感,使得學生能夠在開展自主思考、自主分析之下自主解決實際的數學問題。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在動感教學之下開展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保證學生的思維和行為,能夠在課堂之中實現自由性和自主性,促使學生學習思維和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比如,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平行與垂直之時,教師可以采取布置任務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先讓學生在紙上畫出任意的兩條直線,會出現什么樣的情況?經過探究,學生發現兩條直線不是平行就是相交。這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將自己不同的想法告訴大家。緊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并且畫出兩條平行線和垂直線,這就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讓其通過交流與合作得到答案,大大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
二、鍛煉“動腦”速度
小學數學教師在新課開展教學之前,可以有效實施動感教學的引入,畢竟對于動感教學而言,最關鍵的時期便是新課教學之前的三分鐘,在這一時期學生能夠點燃對于數學新課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動感教學之中,應對學生數學知識和數學技能進行有效的訓練,幫助學生為后期新課學習做好相應的準備工作。在動感教學之下,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借助快速數學訓練的方式,提升學生的數學技能和數學思維,緊緊抓住學生學習注意力,讓學生能夠在快速訓練之中,強化對于所學習新課知識的理解和認知,增強小學數學動感教學的效率與效果。
比如,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比例的基本性質之時,在這個環節,老師可以用可以給出8-10組比,讓學生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來判斷哪些比能夠組成比例。如,6:9和9:12這一組比,運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兩個外項的積等于兩個內項的積來判斷,6×12≠9×9,因此,二者不能組成比例。而3:0.5和21:3.5這一組,因為3×3.5=0.5×21,所以二者可以組成比例。
三、啟發“動心”難度
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動感教學活動之中,可以借助小組探究與互動的方式,解決學生在學習知識常見的數學問題,在小組探究與互動的構建之下,小學數學教師應關注學困生具體的學習情況,在重難點知識的講解過程中,幫助學困生能夠樹立正確的數學思維,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以此解決學困生容易出現錯誤的問題,讓學生能夠在小組探究和交流之時,實現情感和心理上的有效表達,盡可能提升每一個學生在動感教學之下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質量。
比如,小學數學教師在比例的基本性質的教學過程中,這部分內容的難點是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質,掌握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的方法。在展示交流環節,優秀學生進一部表達自己對“比例的基本性質”的理解。而對于學困生而言,就要求他們能夠在自己的認識水平上來掌握判斷兩個比能否組成比例的方法。在交流中,老師的講解、優秀學生的演繹、學困生的理解讓重難點成功突破,這樣的教學能夠讓學生感受破解難題后的“心動”感,增加課堂動感,提高教學效率。
四、數學知識與游戲相結合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之中,動感教學實施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在數學課堂之中思維和行為變得更加活躍,從而營造一個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彰顯小學數學學科教學的生動性與趣味性,保證學生能夠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之下主動掌握數學知識。因此,游戲教學與動感教學相結合,能夠更加發揮出動感教學內在的趣味性和生動性,并且在游戲的加持之中,使得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變得更具有吸引力,讓學生能夠在參與游戲之時,達到寓教于樂的基本目的,促使學生學習思維和學習能力得到全面發展。
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數學解題比賽的游戲。比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講授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算法,在學生掌握后,將其分成四個小組,共同解答黑板上的題目,然后進行搶答,哪一組最先回答且回答正確就加一分,到最后統計,分數最高的小組獲得獎勵,以此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思考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數學知識,大大提高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學習發展。
總之,動感教學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為學生構建一個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并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得學生能夠在開展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之下,完成對于數學知識體系的構建。而小學數學教師也需要在針對性和層次性之下開展動感教學活動,促使學生數學思維和數學能力得到綜合性發展。
參考文獻
[1]羅永恒.動感教學視角下的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策略淺析[J].好日子,2019(16):1-1.
[2]褚慶貴.數學思維視角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策略分析[J].讀寫算:教師版,2017(40):179-179.
[3]馬玉蘭.有效教學視角下農村小學數學教學策略的問題研究[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6(08X):10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