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諾
摘 要:當今,小學德育的重要性已經越發(fā)凸顯,小學美術課堂也應完成相應的德育目標,在美術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幫助學生養(yǎng)成高尚美好的道德品質。本文即對小學美術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現狀進行了一定的探究,分析了現狀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小學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對策提出了三點建議。
關鍵詞:小學美術;美術教學;德育教育;對策分析
小學美術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也要注意對學生美好品質的培養(yǎng)。就美術教學課堂而言,就應注意將德育滲透與美術教學有效融合,無形中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和珍惜當下、愛護環(huán)境的優(yōu)秀品德。因此,對于小學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進行研究有著重要的實際意義。教師應該重視德育,采用靈活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體會畫作中珍貴美好的情感,品味畫家事跡中堅韌崇高道德品格,進一步形成自己的優(yōu)秀道德觀念。
一、小學美術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現狀
(一)對德育滲透缺乏重視
目前的小學教育受應試考試的影響較大,不少學校都將學生應試成績放在第一位,學校的教育資源也朝著應試教育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傾斜,就算是小學美術教育也不例外。調查發(fā)現,54%的小學學校校方都將大量精力放在了語文、英語和數學等主課上,對于美術課這種應試性不強的課程則關注度不高,且存在一定的忽視現象。34%的美術教師都對美術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目標一知半解,造成德育滲透目標難以實現的現狀。另一方面,42%的教師在進行美術課堂教學時,教學方式較為落后,德育滲透環(huán)節(jié)和美術教學環(huán)節(jié)互相脫節(jié),課堂氣氛沉悶枯燥,難以激發(fā)小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動力。
(二)教師團隊不夠專業(yè)
美術作為小學教育中的一個學科,并未得到相應的重視,反映到學校師資配備上,就形成教師團隊專業(yè)能力較差,師資力量不理想的問題。調查顯示,22%的學校為了節(jié)省開支,減少教師的聘用量,會讓主課的教師兼任美術教師。兼任的教師美術專業(yè)能力差,對于美術課堂的教學任務尚且不能高質量完成,德育滲透這一目標的完成就更是遙不可及。其次,部分聘任留校的美術教師也存在教學觀念陳舊的問題,他們使用傳統(tǒng)老舊的美術教學方法教學,忽視了德育滲透的教學目標,對課堂創(chuàng)新程度也遠遠不夠。學生則認為課堂沉悶無聊,不愿融入參與課堂學習,參與課堂討論和小組活動時也提不起興趣,對課堂的體驗感較差。
(三)德育滲透過于理論化
調查發(fā)現,35%的美術教師為了實現課堂德育滲透的目標,都在美術課堂上留出一定時間進行德育說教。這種做法不僅壓縮了小學生課堂上學習美術的時間,也讓德育滲透變得過于理論化,讓學生只聽到干巴巴的理論,還會引起部分小學生的厭煩心理,得不償失,也不利于美術和德育的有效結合。另一方面,德育滲透環(huán)節(jié)過于理論化、生硬化,也會影響學生整體的聽課體驗,讓原本生動有趣的美術課也變得生硬無聊,無法達到德育滲透于美術的教學目標。
二、小學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對策分析
(一)體會美好情感,培養(yǎng)美好品德
小學美術教學更多的是幫助學生養(yǎng)成一雙發(fā)現美的眼睛,教學過程中展現的很多畫作也能讓學生體會到畫家細膩美好的情感。畫家筆下生機勃勃、春意盎然的花草能夠讓學生感受到春天的美好,讓學生明白最好的生活方式就是活在當下,用發(fā)現美的眼睛來欣賞當下,讓自己的生活也變得如畫作一般充滿生命力。畫家筆下靈動活潑惟妙惟肖的動物寫生也能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堅韌與頑強,讓學生體會到生命的可貴,養(yǎng)成珍惜生命、愛護動物的美好品德。而逼真寫實的人物畫像,就更能激發(fā)學生心中的情感,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畫父母、畫朋友、畫老師來體會人與人之間的珍貴情感,讓自己對父母的思念、對朋友的喜愛都能訴諸弊端,讓學生變得尊敬師長、關愛同學、孝順父母,在美術學習中一天天形成良好的品德觀念。
例如,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的第八課中,教師便需要帶領學生進入一個鳥語花香的世界。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林風眠畫的《白鷺》、王雪濤畫的《牡丹》、潘天壽畫的《花卉小品》,通過這些畫作教給學生珍惜花草、愛護環(huán)境的道理。然后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討論自己想要畫的花卉,并對該種花卉帶給自己的美感進行暢所欲言,創(chuàng)造輕松快樂的學習氛圍,增強學生的參與興趣,也讓學生通過具體的畫作體會到花朵的美麗珍貴。同時,學生完成畫作后,教師還可開展小小花朵贈送大會,讓學生將畫好的畫作送給自己的朋友,無形中鞏固班上同學之間的友誼,也能讓美術創(chuàng)作的歡欣愉悅通過分享的方式實現最大化,讓學生明白,美好的事物要大家一起分享,才會讓自己更加快樂。
(二)經典畫作培養(yǎng)學生堅韌品格
經典的畫作既能帶給學生美的體驗,畫作中也蘊含著畫家本人的深厚情感。教師可以在具體教學中,對畫家的生平故事進行一定的講解,讓學生從畫家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中,感悟畫家笑對人生、堅韌不屈的高貴品格。經典畫作的題材也非常豐富,花鳥山水、人物建筑盡皆囊括其中。教師可以通過在課堂上展示多幅世界名作,開拓學生視野,拓展學生胸懷。
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級上冊的第五課中,教師便可向學生展示梵高的速寫畫作《露天咖啡館》,并對梵高的生平故事進行一定的講解,讓學生體會畫家梵高對藝術的狂熱執(zhí)著,學會梵高的頑強品質,從小發(fā)現自己的興趣志向,并在教師的鼓勵下堅定執(zhí)著地朝著目標前進。其次,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放映現實生活中宏偉建筑,播放北京奧運會鳥巢的建筑視頻片段,讓學生在宏偉的鳥巢建筑中體會作為中國人的自豪感,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感。隨后,教師便向學生布置美術任務,讓學生簡單描畫現實生活中的建筑物,當學生遇到困難時,便用勵志畫家的故事不斷鼓勵學生,讓學生養(yǎng)成堅持認真的好習慣,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品格。
(三)運用啟發(fā)式教學,德育美術相結合
啟發(fā)式教學是一種常見的教育方式,教師通過科學合理的設置問題來促進學生思考和理解,在進行美術課堂的德育滲透時,也可以采用這種教學方式。教師可在美術教學中適當穿插一些德育問題,讓學生從對畫作的學習領悟中轉向對道德人生的深層思考,讓學生在無形中就形成自己的道德價值觀,有利于美術課堂的德育滲透教育。
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的第十課《彩膜臉譜》中,教師不僅可以向學生展示不同的彩墨臉譜,還可以為學生播放一段精湛生動的戲曲表演,并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式提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些戲曲表演者們是怎樣表演出這樣吸引人的演出的嗎?”學生甲針對問題思考后,便會回答:“是因為經過了漫長艱苦的訓練。”學生乙也會回答:“是因為表演者之間的融洽配合,才有了正常生動的演出?!蓖ㄟ^這樣的啟發(fā)式問題,學生會不由自主的對一些道德問題展開思考,并養(yǎng)成團結同學、認真堅持的美好品質,有效完成德育滲透目標,讓德育滲透與美術教學真正成為一個整體。
結束語
小學正是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道德品質的關鍵時期,美術教師應在實際教學中進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滲透,引導其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養(yǎng)成,進一步提升學生審美能力、鑒賞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從而更有利于學生情操的陶冶和綜合素質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 宋育蕾. 關于小學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對策分析[J]. 魅力中國,2021(52):209-210. DOI:10.12294/j.issn.1673-0992.2021.52.209.
[2] 黃春梅. 小學美術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對策分析[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9(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