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琴
[摘 ? ?要]近年來,有關青少年自傷或犯罪傷人、死亡等事件信息在各種媒體上不時出現。據統計,全國每年約有1.6萬名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這些信息不僅帶給人們聽聞上的驚駭,而且暴露出了時下青少年生命意識的缺乏和對自身和他人生命的漠視。鑒于此,有必要客觀分析青少年生命教育的歷史與現狀,深刻認識生命教育的內涵和意義,從社會、家庭、學校、教師層面探索對青少年開展生命教育的措施和策略,唯其如此,才能充分發揮社會、家庭、學校各方的教育作用,對青少年開展全方位、深層次的生命教育,謀求生命教育的最優化。
[關鍵詞]青少年;生命教育;現狀;實施;策略
生命教育,時不待人;生命教育,各方共育。客觀分析青少年生命教育的歷史與現狀,深刻認識生命教育的內涵和意義,充分發揮社會、家庭、學校各方的教育作用,形成教育合力,采取科學、合理措施對青少年開展全方位、深層次的生命教育,是目前必須重視的一項教育工作。
一、青少年生命教育的歷史與現狀
(一)生命教育的歷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外國的一些學者才從生命的角度開始反思人類的行為,包括戰爭以及一些對人類生命造成傷害的方面。被稱為“非洲之子”的阿爾貝特·史懷澤在《敬畏生命》中認為人的生命以及一切生物的生命都是神圣的,這一著作喚起了人們對生命教育的思考,在1952年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20世紀60年代,美國學者杰·唐納·華特士明確提出生命教育思想,并在加州創建學校予以踐行。之后,生命教育隨之在其他國家和地區開始了研究與實踐。
自新課程改革以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其本旨就是充分尊重、關心、理解、信任每一個學生,健康其身心、發展其潛能、提升其素質,促進和培育學生個體生命的精神成長與發展。《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還把生命教育作為與體育、勞動教育、安全教育、國防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并列的六大教育之一。生命教育課程也在一些地方開始制定并實施,全國有更多的中小學參與生命教育實驗中,生命教育理念像滾雪球一樣被踐行開來。例如,上海市于2004年出臺《上海市中小學生命教育指導綱要》,遼寧省于2004年啟動中小學生生命教育課程,制訂并實施《中小學生命教育專項工作方案》,云南省于2008年以省委、省政府為主體在全省各級各類學校中推行“三生教育”,即生命、生存、生活教育。
(二)生命教育的現狀
目前,我國更加重視生命教育工作,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教育實踐,都取得了許多顯著成果,但還沒有形成一個完善的系統,在某些方面亟待改變。一是理論研究比較深入、豐富,而缺乏進一步的實踐研究。自生命教育在我國開展以來,許多生命教育理論研究成果不斷涌現。但是這些研究主要由高校開展,像北京師范大學顧明遠教授提出的“教育的本質就是生命教育”,華東師范大學葉瀾教授提出的“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南京師范大學馮建軍教授提出的“以生命教育整合道德教育,將道德教育融入生命教育之中,建構道德的生命教育”,首都師范大學劉慧教授提出的“生命之美:生命教育的至臻境界”,等等。這些觀點在基礎教育界產生了較大的反響,對生命教育理論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近年來,在上海、遼寧等地也開展了生命教育的實踐,但并沒有在全國各個學校鋪開,實踐研究成果較少。二是學校一般都比較重視對學生的生命教育,但是社區、家庭關注的較少。作為生命教育的責任主體,社會、家庭、學校都應該高度重視,合力開展生命教育。而現實的情況是社區、家庭對生命教育比較生疏,尤其是那些家長文化水平低、父母離異的特殊家庭,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影響大。三是對青少年中特殊個體的關注度不夠高,學校面向全體學生開展生命教育的時候多,針對不同個體的不同情況開展生命教育的時候少。社區對所在區域居民的家庭情況了解多,但對于特殊家庭中孩子的生活情況乃至對生命的態度表現掌握得少。四是社會節奏的加快、生活競爭壓力的加大、經濟條件差距的拉大以及自身學習、生活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對青少年的思想、行為等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導致了對自身安全、生命乃至別人安全、生命的漠視。
二、生命教育的內涵和重要意義
(一)生命教育的內涵
生命教育是教育者幫助受教育者認識、尊重、珍惜、熱愛、發展生命,端正生活態度,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質量的一種教育活動,包括對生命的關注、對人的優勢生存能力的培養和生命價值的提升等方面的內容。認識、尊重、珍惜、熱愛、發展生命是生命教育的基本目標,端正生活態度乃至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質量,是生命教育的最終目的。其中,認識生命是尊重、珍惜、熱愛生命的基礎,包括通過對自然現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熱愛自然生命,運用基本的生活知識和技能提升自己對周圍世界認識的能力,通過與自然界和諧相處的生活態度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就青少年來說,認識生命就是讓青少年了解生命由來和各發展階段的生理、心理特點,掌握自我保護的基本技能,并能正確面對生老病死等生命現象。為此,教育者要從心理、生理和倫理三個層面全面關懷青少年的學習、生活乃至成長過程中的生命歷程,教育他們深刻認識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感悟生命的不易和寶貴,由尊重、珍惜、熱愛自身生命到尊重、珍惜、熱愛他人生命,由尊重、珍惜、熱愛自身生命的每一天,到關懷、尊重、珍惜、熱愛他人生命的每一天,走好自身人生乃至力所能及地幫助他人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做到健康成長你我他、和諧共沐風雨光。
(二)生命教育的重要意義
對生命個體來說,每個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都神圣而不可侵犯。生命是寶貴的,一旦失去就不可挽回。生命就是尊嚴,生命就是擁有活著的權利,生命就是尊重活著的存在。生命教育就是要讓人們認識到自身和他人生命的寶貴與神圣。
從家庭和社會的角度講,“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從生命的孕育到生命的誕生,都包孕著家庭與社會的責任,一個人的生命不只屬于自己,也屬于家庭和社會。父母的養老送終、國家的未來建設,都是一個作為生命體的人必須承擔的責任。生命教育就是要讓人認識到活著的重大責任。無論是由于自身的原因還是別人的原因,失去了生命就難以盡到應盡的責任。
從教育本身的意義和作用講,生命教育能夠讓一個人活得更像人,能夠讓一個人變得更完善、更具有發展力、更能提高自身的生存質量,能夠讓人更加珍惜來之不易而寶貴的生命,讓生命存在、發展得更美好、更有意義。針對青少年過度自我化的人生觀以及對生命不重視的態度,生命教育的開展能夠有效避免由此引發的各種各樣的生理、心理、社會問題;能夠引導青少年樹立積極、健康、正確的生命觀,培養他們對生命現象的正確看法和觀點、態度,正確看待生命的不易,懂得關懷、尊重、珍惜、熱愛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消除任何對生命存在的威脅;能夠促進學生心理、身體、智力、情感、精神、道德、品質等方面的發展。
三、對青少年開展生命教育的措施和策略
(一)社會層面
政府和社會對生命教育的關注程度關系著社區、家庭、學校對生命教育的重視程度。尤其是社區,對每一個家庭的情況了如指掌,如果能夠及時針對特殊家庭的特殊情況按照相關政策給予關懷、幫助和引導,并對難以解決的問題提請上級有關部門研究、解決,則有可能避免青少年因家庭而漠視生命問題的出現。為此,從政府和社會層面講,高度關注教育管理部門、社區、學校所開展的青少年生命教育工作,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以及體育、勞動教育、安全教育、國防教育、可持續發展教育,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在導向上引領,在目標上明確,在宣傳上跟進,在成效上考核,在大力營造生命教育氛圍的同時,通過行政權力的執行和社會作用的發揮為青少年的生命教育工作提供職能保障。同時,要充分發揮教育主管部門和社區對家庭的正確引導作用,為家庭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提供方法措施和便利條件。
(二)家庭層面
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是影響和決定孩子性格養成和健康成長的重要環境。一個合格的家長,會為家庭和孩子負責,能夠有意識地為孩子創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讓孩子感受家庭的溫暖、父母的關愛、生活的安全感,從而養成助人為樂、與人友善、文明有禮、知恩感恩等良好性格和品質。為此,注重孩子的生命安全教育,家長首先要主動學習生命教育理念,通過參加社區組織的青少年生命教育實踐活動、學校舉辦的青少年生命教育培訓班,加強對生命教育理念、內涵、意義和作用等方面的認識,徹底從陳舊落后的教育觀念中轉變過來。其次,家長要正確處理生命教育與其他教育的關系,不可顧此失彼,因小失大,而要根據孩子生理、心理和個性特點,及時關愛孩子、消除或化解可能影響孩子心理、行為的問題或矛盾、困難等,并借助生活中點點滴滴的有利教育時機,對孩子滲透生命教育,為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和生命的平安幸福駐守好最穩固、最基本的陣地。再次,進行親子教育,用孩子特別喜歡的稚嫩的聲音給孩子講一些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熱愛生命、發展生命的感人故事,并結合生活實際或生活常識、生活經驗告訴孩子什么事情是危險的,不可以做;什么情況下比較危險,自己該如何脫險或請求家人或別人幫助脫險;等等。最后,家長還要牢固樹立為家庭負責、為孩子負責的意識,承擔家庭教育的重擔,為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可持續發展考慮,穩固家庭結構,避免因家庭的破裂而影響孩子的健康與安全。
(三)學校層面
一是根據社會發展需要和學生教育實際制訂《青少年生命教育實施方案》,把生命教育列為必不可少的一門校本課程,積極、主動承擔培養學生認知生命意義的責任,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家庭現實狀況和個性發展需要,在為每一名學生提供公平學習機會和生命發展基礎的同時,重視對特殊學生個體開展有針對性的生命教育。
二是把生命教育和語文、數學、科學、體育、美術、音樂、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等課程并行開設,以此構成學校教育的完整知識結構和體系。在這一體系之下,學校生命教育需要基于生活,以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為邏輯起點,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成長規律和各學科生命教育相關知識,引導學生從日常生活情景中感受生命的本質,了解生命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與價值、意義,逐步適應社會中的一些波折,學會分析和解決一些生活中面臨的實際問題,在生命教育的過程中體驗生命的精彩與魅力。培養學生終身的探索樂趣、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樹立初步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能力。
三是重點加強對弱勢或特殊個體的教育,把弱勢或特殊個體作為生命教育的重點對象,將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咨詢服務結合起來,引導弱勢或特殊個體正確認識挫折,把學習、生活上的壓力化為動力,在尊重、關愛他們的基礎上,給予生命教育。
四是發揮學校對家庭生命教育的指導和影響作用,引導、幫助家庭開展生命教育活動。例如,借助家長學校這一平臺,學校可以為家長提供充分的生命教育資源;也可以對家長進行生命教育專題講座或培訓,轉變家長的傳統教育思想,樹立家長的生命教育理念,引導家長運用正確的方法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等等。再如,通過家校聯動,開設青少年生命教育沙龍、工作坊等,緊緊圍繞青少年的生命安全內容,從青少年面臨的重大安全問題入手,由家校共同交流傷害預防的基本理念、實用知識和實操方法,以及如何珍愛他人生命等問題,為家校開展生命教育實踐活動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
(四)教師層面
一是把生命教育融入學科教學活動中,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各科教材中都有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知識點,結合這些知識點的學習,教師在授課時應避免照本宣科,而要善于從學科知識中挖掘生命教育的內容或主題,把生命教育巧妙融入學科教學中,通過積極引導,讓學生饒有趣味地思考生命的價值及意義等相關問題,對學生恰如其分地進行生命教育。
二是借助校本課程的開發、課后服務游戲活動的開展、課外實踐活動的體驗,對學生進行多樣化的生命教育,喚起學生真實的生命情感感受,讓學生體驗生命的可貴。在多樣化的生命教育過程中,教師需要從學生的視角出發,引導學生在學習與活動體驗中提出自己的生命所產生的疑問、表達自己對生命的思考,在思考、交流中提升自己對生命的認識。
三是通過仿真模擬、情景再現等生命教育方式,開展專門的生命教育體驗式教學,讓教學內容觸及學生靈魂。生命教育體驗式教學需要教師貼近生活實際設計情境,并與相關專業人員協同教學,給學生以更加真實的實踐體驗,從感受場景、情境中人物的各種情緒,體會他們的喜、怒、哀、樂,體會別人的處境和這一處境中的需求,進而將情緒體驗內化為生命情懷、生命價值觀。同時,生命教育體驗式教學必須避免在活動中發生意外傷害事故,但也不能因為害怕事故的發生而降低體驗的真實性。
總之,對青少年開展生命教育,是時下必須重視的一項教育工作。它不僅符合青少年的健康成長訴求,而且適合社會和諧的需要、符合人類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可以說,讓青少年認識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懂得關心、理解、信任別人和尊重、珍惜、熱愛、發展生命,就是促使學生朝著幸福的方向努力;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就是在造就學生強健的體魄。所以,社會、家庭、學校必須高度重視生命教育,需要把它做“精”,做“細”。
參考文獻:
[1]許若蘭,郭朝輝.論生命教育的缺失與構建——和諧社會呼喚生命教育[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7(03).
[2]梁巧.潤澤生命敬畏生命——淺述生命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J].消費導刊,2008(12).
(責任編輯:劉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