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波

摘要:“制作一個醫用冷藏盒”是一個任務復雜度較高的物理跨學科實踐活動,所需學習資源離學生生活較遠。因此,開設一節準備課,幫助學生明確問題、分解任務、制訂計劃、了解注意事項,從而明確目標、具化路徑。
關鍵詞:初中物理;跨學科實踐活動;“制作一個醫用冷藏盒”
“制作一個醫用冷藏盒”是一個任務復雜度較高的物理跨學科實踐活動,所需學習資源離學生生活較遠。因此,筆者專門開設了一節準備課,幫助學生明確問題、分解任務、制訂計劃、了解注意事項,從而明確目標、具化路徑。
一、教學目標:瞄準實踐活動的靶向
“制作一個醫用冷藏盒”活動,在任務類型上,屬于設計與制作類;在教學組織上,宜采用項目學習的方式;在活動周期上,一般分“動員準備”“活動實施”和“展示評價”等環節。具體實踐任務是“設計并制作一個能維持較長時間低溫的醫用冷藏盒”,可分解出的子任務是“選擇(比較)物質的保溫性能”和“選擇(比較)物質的凝固點”。指向的物理觀念是“不同的物質,其物理屬性一般不同”,需要運用比較、綜合、創新等科學思維,有利于提升任務分解、設計制作、評估交流等實踐能力。
由此,確定“制作一個醫用冷藏盒”活動準備課的教學目標:
1.了解藥品的運輸和存放對溫度有要求,認識到保溫性能、凝固點等物質的物理屬性對溫度有影響。
2.通過討論,初步形成“選擇(比較)物質的保溫性能”和“選擇(比較)物質的凝固點”的方案。
3.繪制醫用冷藏盒的設計圖,列出材料清單,并初步確定小組分工。
二、教學過程:具化實踐活動的路徑
(一)基于真實情境,明確待解決的實際問題
物理跨學科實踐活動是從學生的真實生活和發展需要出發,從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轉化為活動問題,通過探究、服務、制作、體驗等方式,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實踐性課程內容。它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
課始,教師播放視頻,讓學生了解醫藥存放常識,知道不同醫藥的運輸和存放有不同的溫度要求。醫用運輸車和存儲柜是當今不可或缺的設備,但偏遠山區并未普及這些設備,自制醫用冷藏盒就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然后,教師提出真實情境任務:“為救治病人,急需將一種藥品送到偏遠的山村。這種藥品要求在0 ℃以下存放。由于山高路遠、氣溫較高,請你設計并制作一個醫用冷藏盒,以滿足運輸途中保持低溫的要求。”為進一步明確任務,教師展示一個制作好的醫用冷藏盒樣品[將裝藥品的保溫盒放在泡沫(帶反光內膽)保溫袋中,在保溫盒中放入事先在電冰箱內凝固的鹽冰],說明其材料與結構,展示測量的溫度變化情況,并引導學生分析保持低溫的多種途徑及其所涉及的物質物理屬性。
(二)立足項目需求,分解任務
“將一個大任務分解成若干子任務,再把每個子任務進一步分解成具體的任務串(問題鏈)”,是物理跨學科實踐活動準備工作的核心。
本課,教師這樣帶領學生分解任務:
師從物質的物理屬性考慮,如何選擇保溫材料和放在保溫瓶中的低溫物質?即我們的研究可以分解為比較不同材料的保溫性能、選擇合適的低溫物質以及檢驗冷藏盒的保溫性能三個子任務。
1.比較不同材料的保溫性能
師要維持低溫,就要盡量“切斷”與外界的熱傳遞,需要材料有較好的保溫性能。
師生討論后得到如下任務串:
(1)通過什么現象,比較(反映)不同材料的保溫性能?
(2)需要哪些器材?需要收集哪些數據?
(3)請設計記錄數據的表格。
(4)調查:建筑物外墻所選用的是什么保溫材料?生鮮包裝所選用的是什么保溫材料?
2.選擇合適的低溫物質
師要獲得低溫,就需要利用低溫物質吸熱制冷。不同的醫藥對溫度要求有所不同,需要選擇合適的低溫物質。
師生討論后得到如下任務串:
(1)調查:用冷鏈配送冰淇淋蛋糕、生鮮(大閘蟹、水蜜桃等),用到的低溫物質分別是什么?哪些低溫物質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容易制取?
(2)怎樣制取低溫物質?將待選物質放入冰箱中冷凍。
(3)如何測量不同物質的凝固點?
提示:一段時間后,放入冰箱的待選物質凝固變為固態。將待選物質放入保溫瓶中緩慢熔化,(晶體)溫度維持在熔點,不斷吸熱,使保溫瓶中保持低溫。顯然,保溫瓶中的溫度跟該物質的熔點有關。將上述熔點不同的低溫物質分別放入保溫瓶中,記錄瓶中氣溫的變化。
(4)保溫瓶里的溫度就是低溫物質的熔點嗎?
可能的發現:環境溫度比低溫物質的熔點略高;不同的低溫物質,吸熱制冷的效果(如保持低溫的時間長短)可能有所不同。最后,根據藥品的溫度要求,確定合適的低溫物質。
3.檢驗冷藏盒的保溫性能
師該冷藏盒是否滿足設計需求?應從哪些角度加以檢驗?
師生討論后得到如下任務串:
(1)冷藏盒內的溫度是否達到設計需求?
(2)能滿足低溫要求的持續時長是多少?
培養解決真實問題的實踐能力,是物理課程的重要育人目標。會科學地表征問題、合理地分解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也是實踐能力的重要因素。同時,注重與生活的聯系,如調查建筑物所使用的保溫材料、冷鏈配送所使用的低溫物質等。這能讓學生切實體會到“物質的物理屬性”有著廣泛的應用,“物質的物理屬性”影響著材料的性能并決定其用途。需要說明的是,上述子任務涉及的設問,課上均不提供答案(必要時做適當提示),僅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關注這些問題,并自行設計方案解決這一系列問題。
(三)制訂計劃,形成初步的實踐方案
師為方便同學們在課后順利開展制作活動,請結合上述探討,制訂初步計劃。在制訂計劃時,你需要考慮以下問題:(1)需要哪些器材、材料?分別通過什么途徑獲得?(2)如何繪制醫用冷藏盒的設計草圖(并對暫未確定所用材料的部分進行標注)?(3)小組成員間怎樣分工?完成各個子任務的時間節點是什么?怎樣記錄制作的過程?完成討論后,(出示下頁表1)填寫實施計劃書,并簽名確認。
在對任務充分了解和合理分解后,經歷深入研討,在此基礎上制訂并簽署活動實施計劃書。這既能保障實踐活動順利推進,又能強化小組成員的責任擔當意識——這也是物理跨學科實踐活動的育人價值之一。
(四)了解安全等注意事項
師為保證安全,切實提高活動實效,老師還有幾點溫馨提示:(1)取用低溫物質時,戴好手套,防止凍傷。(2)實踐活動的全過程,都要加強交流與合作。可以檢索網絡、查閱資料,多與小組成員溝通進展、交流發現與困惑,也歡迎同學們在實踐過程中與老師溝通。(3)及時記錄實踐過程,并為你們制作的冷藏盒寫一份使用說明,尤其要指出所適用的藥品。做好作品展示與介紹的準備。在實踐中發現,在實踐中發展!無比期待同學們設計與制作的作品!
本次物理跨學科實踐活動涉及課后活動,安全教育不可缺位,這也是物理(科學)教育應有的溫度。通過實踐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增進其合作與交流的技能,同樣是物理跨學科實踐活動可能實現的育人價值。因此,教師提示學生獲取信息有多種渠道,要全過程加強交流與合作,讓學生為展示匯報做好準備。
做好準備工作,是提升學生物理跨學科實踐活動參與率和品質度的基礎。此外,教師還要加強對物理跨學科實踐活動育人價值的體認,不斷豐富物理跨學科實踐活動的組織策略。比如,讓學生提前了解活動的流程和要求;布置適當的活動任務單,讓學生提前了解知識、方法和設備等;合理分組,使學生之間能取長補短、共同進步;既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大膽設計、敢于創新,也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給予適當的點撥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