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
摘 要 古詩詞是高中語文教學體系中的重要內容。構建古詩詞教學的高效課堂,不僅能夠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文學知識,還能夠進一步深化學生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體驗,發現并欣賞語文學習之美。在新課改背景下,語文教師必須抓住古詩詞教學的素養目標,尋找影響學生古詩詞學習興趣和古詩詞學習效果的問題,通過讀寫結合、鑒賞教學、創設情境、拓展內容等多樣化途徑,深化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與認識,提高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促進學生文學素養與語文核心素養同步發展。
關鍵詞 古詩詞教學 有效性策略 讀寫結合 創設情境 拓展內容
高中階段是學生豐富文學知識積累、培養文化價值理念的關鍵階段,教師構建古詩詞教學的高效課堂,能夠最大程度將學生注意力集中到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和繼承上,拓展學生知識與能力素養。在新課改背景下,古詩詞教學不僅關注學生知識內容上的把握,更要突出通過古詩詞的閱讀和欣賞體現出的能力素養。因此,教師必須始終與時俱進,在生本思想的指導下,通過讀寫結合、鑒賞教育、創設情景等途徑,深化學生古詩詞學習體驗,落實古詩詞教學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與培養審美能力的重要目標。
1.以意象、意境為核心的讀寫結合
意象和意境是古詩詞的重要組成部分,解讀和體會意象、意境不僅有助于學生了解詩歌內容、理解作者情感,更有助于豐富學生的文學積累與審美體驗,促進學生能力與素養的同步發展。為進一步激發學生古詩詞學習的興趣,教師必須始終把握古詩詞的核心意象,將意象、意境等要素轉化為學生理解古詩詞內容、加深情感體驗的重要媒介,在摘抄、改寫的過程中感受古詩詞之美。
以《歸園田居(其一)》的教學為例,本詩是陶淵明的代表作品,借助“塵網”“樊籠”等意象,表達了詩人對官場生活的厭惡之情以及隱居之意。本詩層次豐富,意蘊深厚,具備一定的理解難度。教師在授課時可以充分結合本課的意象特征,首先明確作者的創作背景和寫作目的,帶領學生梳理詩歌整體結構和內容,在此基礎上對具體詩句進行分析,為學生解讀不同意象代表的不同情感,鼓勵學生將意象以摘抄的形式記錄在筆記本上,并結合本詩的意象和意境,將詩歌改寫成一篇恰當表情達意的現代散文,通過這種文體改寫的方式提高詩歌教學的有效性,體會古詩詞中包含的豐富情感。
意象是品味古詩詞之美的重要內容,意境是古詩詞之美的重要體現,教師必須抓住意象和意境的作用,引導學生在讀寫結合中深化對詩歌的認識和理解。
2.以學生主體為核心的讀寫結合
教師構建讀寫結合的古詩詞教學課堂必須以學生能力實際為依據,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在古詩詞學習上的個性化訴求。由于不同學生在古詩詞的閱讀積累、欣賞能力以及學習思維上存在個性差異,教師在設計古詩詞讀寫任務時,要做好班級學生的學情把握工作,通過讀寫結合和學習任務的層次化設計,提高古詩詞教學課堂的有效性和全面性。
以《夢游天姥吟留別》的教學為例,本詩為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古體詩,要求學生了解詩歌中夢境的內涵,進一步深化對李白寫作風格和詩歌特點的認識。高中生在學習古體詩上的能力和基礎不同,教師在設計本課學習任務時可以充分結合層次化教學和讀寫結合的重要目標,引導學生在循序漸進中體會古詩詞之美:(1)熟讀并背誦詩歌內容,在誦讀和默寫中體會詩歌的豐富情感;(2)關注詩歌中心句的作用,以中心句為核心,結合詩歌內涵,以作者的口吻對整首詩進行散文改寫,深化對詩歌情感的體驗;(3)對古體詩的特點和李白創作風格進行總結,寫一篇簡短的詩歌學習報告,在學習和鑒賞中體會古詩詞和語文學習的魅力。
只有學生的興趣和能力作為構建古詩詞教學課堂的重要導向,才能真正將學生注意力集中到傳統文化的學習和積累上,促進學生語文素養持續發展。
1.設置專題鑒賞課程
在新課改背景下,古詩詞教學課堂要求實現知識、技能目標與核心素養目標的有機統一,關注學生鑒賞意識和鑒賞能力,形成正確的文化價值理念。教師要以專題鑒賞課程為重要抓手,通過鑒賞教育的滲透,提高學生文學鑒賞意識和鑒賞能力。
以《短歌行》的教學為例。本課要求學生掌握詩歌鑒賞和學習的方法,把握曹操在詩歌中表現出來的遠大志向和英雄形象,在此基礎上學習曹操積極進取的精神,落實本課詩歌教學的核心素養目標。高中生在古詩詞學習上具備一定經驗,但是缺乏有效鑒賞方式的積累。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專題詩歌鑒賞課程的方式,在拓展學生文學積累的基礎上提高學生對詩歌之美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比如,教師可以首先帶領學生學習詩歌整體內容,了解詩歌的情感態度和主要寫作方式,形成關于本詩的整體認識;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將學生劃分為詩歌鑒賞小組,通過對創作背景、曹操生平、主旨情感等要素的交流和討論,對詩歌主題內容進行鑒賞,在濃厚學習氛圍中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教師要始終將鑒賞教育作為古詩詞教學課堂的重要內容,為學生能力素養同步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氛圍。
2.設計詩詞鑒賞活動
除了設置專題鑒賞課程以外,教師還要以古詩詞鑒賞活動為載體,為學生設計豐富多彩的古詩詞誦讀活動、鑒賞點評活動或以演促學活動,引導學生在親身實踐、體驗中感受古詩詞的藝術魅力和語文學習之美。
以《聲聲慢》的教學為例,本詞是女詞人李清照創作的婉約詞,語言清新自然,音調優美,為教師設計詩歌鑒賞活動提供了更多可能的切入點。教師在設計本課教學方案時可以充分結合學生對李清照的學習興趣和婉約詞的具體特點,可以設計一個班內詩詞朗誦比賽,鼓勵學生在錄音或視頻的指導下進行詩詞誦讀,在一定時間的訓練后走上講臺大膽展示。教師綜合考查學生在情感、力度、熟練度等方面的表現,為優勝學生提供一定實物獎勵。在朗誦比賽活動的參與中,學生會充分體會到古詩詞的藝術魅力,切實增強古詩詞審美鑒賞能力,詩詞鑒賞教學的有效性由此得以提高。
高中生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表現力,教師可以充分開展多種形式的古詩詞鑒賞活動,進一步調動學生的自主意識,提高古詩詞鑒賞教學效果。
1.運用多媒體創設詩歌情境
在信息技術背景下,多媒體音視頻軟件成為創設學習情境的重要工具。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巧妙運用多媒體音視頻軟件的教育功能,借助與古詩詞主題或內容相一致的音樂或視頻內容,烘托情感氛圍,深化學生古詩詞學習的情感體驗。
以《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的教學為例。本課相傳為南唐后主李煜的絕命詩,意蘊深厚,情感豐富,具備較高的審美和鑒賞價值。教師在授課時可以充分結合詩歌特點,在正式授課前,為學生播放一段與當時歷史背景相符合的影視片段或紀錄片,幫助學生形成關于當時歷史背景的整體把握,創設相應的古詩詞學習情境。教師還可以在學生閱讀和鑒賞過程中播放與本詩相關的唱詞或其他形式的樂曲,烘托悲憤的學習氛圍,提高古詩詞鑒賞教學的實際效果。
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出現打破了傳統古詩詞教學的局限性,為展示詩歌傳統文化的魅力和美感提供更多媒介,教師要不斷與時俱進,在情境創設的過程中將其教育功能落到實處。
2.運用課堂互動創設問題情境
除了多媒體音視頻軟件的運用以外,實踐活動也是創設詩歌學習情境的重要手段,要求教師充分發揮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的重要作用,在合作學習或簡單的情境模擬中深化對詩歌情感態度的認識和理解,突出古詩詞的文化魅力與鑒賞價值。
以《登岳陽樓》的教學為例。本課為杜甫的經典作品之一,記錄了詩人漂泊到岳陽,登上岳陽樓、回顧家鄉的感慨,內容極為豐富,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憂憤和憂國憂民的情懷。教師在創設本課的學習情境時,可以充分抓住本詩的創作背景,為學生設計相互銜接的互動問題,引發學生對古詩詞情感的思考。比如,教師可以在正式授課前向學生提出前置性問題:“憂國憂民是杜甫的代名詞之一,在本詩中有哪些內容體現了這一點?”在課堂討論環節,教師則可以繼續提出銜接性問題:“除了憂國憂民之外,你還讀出了杜甫的哪些情緒?”鼓勵學生在問題情境中深度思考,構建活躍的古詩詞教學課堂。
問題情境是活躍學生思維的重要途徑,教師必須重視問題情境的引導作用,讓學生在思考中感受和體會古詩詞的魅力以及語文學習之美。
1.以教學微課為媒介豐富古詩詞課堂內容
信息技術不僅能夠將多媒體教學設備和學習軟件引入高中語文課堂之中,也能借助其網絡化和智能化特點,將廣泛的網絡學習資源引入教學課堂之上,為教師豐富古詩詞課堂學習內容提供更多空間。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發揮好微課、慕課等網絡資源在指導詩歌學習上的輔助作用,讓學生全面、深度了解古詩詞的文化美感。
以《將進酒》的教學為例。本課具備突出的浪漫主義風格,要求學生在閱讀、背誦和欣賞中探索詩人狂放不羈的性格以及其性格的由來,體會、品味古詩詞的意境和感情。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充分立足教學目標,為學生整合與詩人李白相關的微課資源。在熟悉詩歌內容之前,為學生播放5-10分鐘的微課視頻,講解李白的寫作風格與人生經歷,明確浪漫主義詩歌的特點,夯實學生學習和鑒賞的知識基礎,進一步拓展學生文學積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除了微課和慕課的運用以外,教師還可以借助精品教學課件或示范課程等形式,拓展學生的古詩詞積累,延伸課堂學習內容。
2.以群文閱讀為手段豐富古詩詞課堂內容
群文閱讀是拓展學生閱讀積累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鑒賞詩歌、學習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依托。針對部分高中生出現的閱讀積累不夠的問題,教師可以從群文閱讀課堂的構建入手,抓住不同古詩詞在情感態度、創作風格、體裁上的相似之處,幫助學生在古詩詞的連續性閱讀中體會和把握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和美感。
以《春江花月夜》的教學為例。本課以“月”為線索,將景、理、情渾融一體,哀而不傷,具備較高的文學價值和美感。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充分結合“月”這一意象,為學生收集與月亮相關的古詩詞內容,如《水調歌頭》《望月懷遠》等,并將相應詞句摘選出來,分析不同情境下月亮體現出的不同情感,在古詩詞的拓展閱讀和鑒賞中體會古詩詞千變萬化、意蘊深厚的文學美感,促進學生閱讀積累與欣賞能力同步發展。
教師要借鑒好群文閱讀的經驗和技巧,關注學生閱讀基礎和積累情況,在廣泛的閱讀和鑒賞中突出古詩詞的魅力和語文之美。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必須始終立足高中生能力實際和學習興趣,一方面關注讀寫結合在古詩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培養學生古詩詞鑒賞能力,引導學生積累和鑒賞古詩詞的描寫方式、抒情方法、意象的構建與意境的營造等,另一方面關注情景創設法在古詩詞鑒賞教學中的運用,為學生創設主題詩歌情境,并巧妙運用信息技術拓展古詩詞鑒賞課堂學習內容。多視角、多維度為學生構建有深度、有內涵的古詩詞鑒賞學習課堂,為學生文學素養的發展與語文核心素養的達成保駕護航。
[作者通聯:江蘇常熟市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