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加利 王正 丁飛 王云翔
[摘 要]文章分析了軍校任職崗位課程的基本特點和混合式教學的內涵與理論基礎,梳理了某軍校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中存在的認識誤區,提出了任職崗位課程實施混合式教學改革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和對策措施。
[關鍵詞]混合式教學;任職崗位課程;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4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2)09-0219-03
軍校是新時代“三位一體”的軍事人才培養體系中的主力軍,主要承擔士兵、士官、生長軍官的學歷教育和首次任職培訓任務。任職崗位課程是軍校各層次人才培養的出口課程,旨在培養學員的第一崗位任職能力。積極吸納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與方法、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對于提高任職崗位課程的授課質量、提升軍校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一、軍任職崗位課程的基本特點
任職崗位課程是軍校高等教育和任職教育融合后的旨在培養學生第一崗位任職能力的核心課程,該類課程具有鮮明的軍事特色和崗位指向性,教學內容往往來源于部隊,更新快、保密性和專有性較強、實戰性要求高;教學目標聚焦于部隊崗位任職能力培養,主要包括裝備保障與管理能力、崗位業務能力以及組織指揮能力等,其普遍特點是要求學員根據所學知識,解決部隊崗位中所面臨的具體問題與具體任務。根據布魯姆對思維能力的分類,上述能力普遍具有高階性。
現階段,絕大部分任職崗位課程依托實裝或模擬器開展理實一體教學,這種施訓模式強調對實踐能力的培養,但對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仍有明顯不足,主要表現為:課程授課仍以填鴨式精講為主,寶貴的課堂授課時間往往被大量識記性知識的傳授所占用,師生、生生互動少,難以激發學員深度學習;教員習慣了唱獨角戲,而學員更是習慣了被動接受知識。這種施訓現狀很難達成培養學員解決部隊實際問題的高階思維能力的目的,學員往往“高分低能”。
二、混合式教學的特征與理論基礎
混合式教學是近年來高等教育領域非常流行的一種教學模式。對于混合式教學概念的界定,國內外學者從各自的研究視角出發,對其進行闡釋,比較有代表性的有教學方法說、課程說、學習方式說、融合說等幾種觀點[1]。綜觀學界對混合式教學的不同界定,筆者發現一個共同點,就是其依托電子或網絡技術對傳統課堂的教與學進行補充或改造而生成新的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基于一定的教學目標,把傳統的面對面課堂教學與現代的網絡學習有機地融合,實現教學目標最優的教學模式。
混合式教學的理論基礎呈現出多元性。布魯姆提出的面向全體學生的掌握學習理論指出,只要給予足夠的時間和適當的教學,幾乎所有的學生對幾乎所有的內容都可以達到掌握的程度。美國猶他州立大學Merrill提出的以問題為中心的“首要教學原理”認為,當學生解決真實世界中的問題時,其學習會得到促進;圍繞著真實問題的解決,他指出有效教學的四個階段包括激活、展示、運用和整合。關注高階思維養成的深度學習理論指出,教師應將高階思維能力的發展作為教學目標的一條暗線并貫穿課堂教學的始終,混合式教學就是要將淺層次的知識學習前移,寶貴的課堂教學則專注于知識的內化。促進記憶保留的主動學習理論在信息加工理論的基礎上,指出主動學習是促進知識由短期記憶轉化為長期記憶的最佳方式。
三、軍校任職崗位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的認識誤區
2018年6月,時任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上首次提出“金課”說法;同年8月教高函〔2018〕8號文件將這一說法正式寫入教育部文件;同年11月,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吳巖在“第十一屆大學教育論壇”的講話中進一步闡述了金課的標準與內涵,將金課的標準歸結為“兩性一度”: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高階性是從課程目標的角度要求金課要培養學生解決綜合復雜問題的能力和高級思維;創新性是從授課內容和教學模式的角度要求金課的課程內容具備前沿性和時代性,授課形式要具備先進性、互動性和探究性;而挑戰度主要從課程內容和考核的角度,增加課程難度、拓展課程深度,讓學員“跳一跳”才能夠得到[2]。金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提高本科教學質量,從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黨的新時代軍事教育方針明確提出“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專業化新型軍事人才”的總目標。軍校教育作為軍事人才培養的主渠道,對標金課建設標準,加強士官、生長軍官高等教育任職課程的建設與改革是落實新時代軍事教育方針的切實舉措。然而,軍校在探索混合式教學改革的過程中卻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改革必要性的認識誤區
軍隊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相比地方高校少很多,并且軍校的網絡環境和課程內容的涉密性使得學生難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開展學習,加之軍隊院校任職崗位課程內容專有性、小眾化的特點,缺乏優質線上學習資源,因此很多教員對任職崗位課程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的必要性產生懷疑。存在這種認識的主要原因是對混合式教學的內涵理解不夠,沒有抓住混合式教學的精髓與本質,而只關注于授課形式的改進。
最初的混合式教學主要應用于公司培訓,員工通過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培訓效益。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傳統課堂教學受到了在線學習的挑戰。而從理論和實踐角度,混合式教學能夠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學員主體的作用,混合方式多種多樣,核心要義在于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體驗。這種教學模式符合當下的金課建設標準,某種程度上代表了未來課堂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
(二)教學設計的認識誤區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分為線上自主學習和線下教員引導學習。線上學習是課程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且從教學設計上應該綜合考慮線上線下開展一體化設計。然而,部分課程實施混合式教學改革時,搞不清楚線上該學什么、怎么學,有些甚至把原來的授課內容簡單地轉至線下,進而導致線上線下教學內容簡單重復。還有部分觀點認為,線上教學等同于傳統授課模式的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只是形式上稍有變化。以上各種錯誤認識的根源在于,對混合式教學設計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得不透。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課程設計主要由課前線上學習階段、課堂線下知識內化階段和課后線上知識遷移階段三大教學環節組成,三個環節環環相扣。在課前線上學習階段,通過豐富的線上教學資源,可以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解決低階識記性知識和課程上不宜消化的知識學習,對于學有余力的學生,還可根據學習資料拓展學習。在課堂線下知識內化階段,教師應評價線上學習情況,講解難點、概述重點、補充盲點,通過精心設計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內化知識。在課后線上知識遷移階段,教師應安排遷移任務,并在線上對學生答疑解惑,幫助學生在更高層次上理解學習內容。
(三)教員角色定位的認識誤區
混合式教學能夠充分體現學員的主體地位和教員的主導地位。實施混合式改革的部分教員認為,學員主體地位的體現只限于線上學習,然而實際上,由于缺乏對線上學習的精心設計,線上學習效果大打折扣;而線上學習效果不佳、線下課堂授課學員參與度低,導致本該由教員引導的翻轉課程又變回了教員當主角而非主導的傳統授課模式。
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教師的工作量將增大,對教學的主導作用將增強。在混合式教學中,教員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仍然要繼續做傳統授課模式下的分析學情、分析內容等工作,同時還需進一步優化加工教學內容、區分知識屬性、設計教學活動。知識的學習過程非常復雜,教育學家在研究知識學習的過程中,采用了不同的知識分類方法,典型的包括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和加涅的學習結果分類理論。以學習結果分類為例,可分為言語信息(陳述性)、智慧技能、認知策略、動作技能以及態度。不同的知識類型所對應的高效學習方式是不同的,教師在混合式設計教學時必須打破原有知識體系,進行有機重組,并用合適的資源、合理的教學活動串聯課程的所有知識點。
四、軍校任職崗位課程實施混合式教學的對策
軍隊任職崗位課程實施混合式教學改革存在種種認識誤區,其根本原因是教員對混合式教學的內涵理解不夠深入。針對這些問題,建議實施混合式教學改革時采取以下對策。
(一)強化混合式教學的理論學習與典型推廣
關于混合式教學的相關學習資源較多,理論和方法比較完善,軍校教員對混合式教學理論的學習往往以自學的形式開展,個人理解存在偏差,從而導致指導實踐時走形變樣。為此,軍隊院校在實施混合式教學改革時,首先應加強教學理論的集訓和指導,通過理論集訓統一教員對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認識,糾正部分教員對于線上線下教學改革必要性的淺層次認知。
此外,在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探索實踐中,教學管理部門應根據任職崗位課程類別、內容特點等遴選出典型代表,通過教學設計展評、典型課例培育、教學資源針對性建設等措施,建強試點,以庖丁解牛式的試點研究與實踐,加速混合式教學改革過程,提升教學改革質量。
典型模式應具有可復制性,應注重思路和做法的具體介紹,將好的模式通過教案、教學成果固化,并在實踐中不斷優化、迭代,最終形成適合各類課程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并形成具有統一性的教學設計模式。
(二)強化教學設計的審查與指導
教學設計是教學實施的依據,是貫徹教學理念的具體體現,高質量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設計是確保混合式教學改革效益的關鍵。在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設計時應重點關注以下幾個問題[3-6]。一是合理解構知識體系,并有機重構學習體系。混合式教學設計要在布魯姆教學目標分類法的基礎上,將課程內容知識點按照自主學習、引導學習和深度學習的層次進行拆解,明確線上線下學習內容。在分解的基礎上,以貫穿課程或課程教學模塊的一條主線,對教學空間、學習方法、教與學的關系進行重構,使得教學行為引起和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活動,通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和有效完成學習過程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二是處理好普適標準與個性化設計的關系。混合式教學須遵循“以學習為中心”“兩性一度”的基本原則,但是在具體的設計與實施中,要充分結合軍事任職崗位課程的具體實際,提取課堂教學問題中的“最小顆粒度”,找準混合式教學的作用點,也就是哪些模塊適合采用混合式教學,哪些模塊適合進行傳統的課堂授課。三是重視線上與線下學習的統一性。線上學習是每個階段學習的起點和小結,學生在線完成學習內容的總結、檢驗與反思,從頭和尾兩個環節對課堂教學的質量進行保障。線下教學主要實施教師引導下的學生深度參與的研討式、探究式學習。線下學習是實現課堂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的最主要途徑之一。線上和線下教學環環相扣、循環往復,構成完整的教學周期,形成貫穿 “課前+課中+課后”的學習閉環。在混合式教學中,要注重線上、線下教學的整體性,注重“新”“舊”知識的綜合貫通。四是厘清主體與主導的關系。混合式教學構建的是一種新型師生關系,在混合式教學課堂中,學生自主的、合作的、探究式的學習占據主要的教學實踐和空間,教師在其中的角色是課堂的組織者、討論的引導者、學習的幫扶者。同時,還要關注教師對學生線上學習的引導作用,這種作用體現在線上學習任務的設計、線上測試的考核點設計等方面。
混合式教學改革教學管理部門應該結合上述四點,對任職崗位課程教學的混合式教學改革教學設計進行審查,并開展有針對性的集體研究和指導,從總體上把握混合式教學改革的“四梁八柱”。
(三)強化激勵混合式教學改革的制度建設
當前,混合式教學模式對部隊院校而言屬于新生事物,相關的認識還不夠統一,軍隊支撐任職崗位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的相關制度和法規還不夠完善,而混合式教學改革是對原有課程的重塑重構,改革所需工作量巨大,部分課程教學改革團隊在改革過程中有畏難情緒,為此,有必要在制度上設置對于混合式教學改革的激勵措施,引導和激發教員積極投入教改中。
首先,應樹立鮮明的改革導向。改革的成效需要課程團隊付出巨大的努力,經過多輪實踐才能獲得,軍校應在課程評優、教學競賽、教學成果等方面向混合式教學改革課程傾斜,不能過分求全盡美,而應發現亮點就要讓它光彩奪目。其次,應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防止混合式教學改革成為滋生“水課”的溫床,教學管理部門應從文檔查閱、教學督導、學生反饋等多種渠道考查教改情況。最后,應尊重混合式教學改革的多樣性。混合式教學本就沒有固定的模式、套路,而要根據學員情況、教學內容和教學環境,靈活采用多種授課模式。教學管理部門在嚴把各類標準的同時,還應允許教員進行多種模式的嘗試。總之,要使混合式教學改革在軍校課程教學中落地開花,絕對離不開各種制度機制的保障。
五、結束語
軍校任職崗位課程是院校培養專業化軍事人才的一類重要課程,對標金課標準,通過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可以提升課程的教學質量,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在實施混合式教學改革中還應加強制度和機制建設,強化混合式教學理論的學習與推廣,結合軍校任職崗位課程的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混合式教學設計。
[ 參 考 文 獻 ]
[1] 許明. 當代國外大學本科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6.
[2] 湯智,計偉榮. 金課:范式特征、建設困局與突圍路徑[J]. 中國高教研究,2020(11):54-59.
[3] 張景玉. 對任職培訓開展混合式教學的思考[J].繼續教育,2015(1):79-81.
[4] 何陽美. 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混合式教學設計探究[J].山東教育(高教),2020(9):57-59.
[5] 丁舒珊,賀小飛,薛玉蓮. 高校開展混合式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 北京教育(高級),2020(11):43-46.
[6] 于歆杰. 論混合式教學的六大關系[J]. 中國大學教學,2019(5):14-18.
[責任編輯:劉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