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國紅
摘? 要:核心素養對學生的學習、成長和發展具有關鍵作用。根據課程改革相關要求,高中物理教學既要使學生習得教材中的物理知識,又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文章立足于農村高中物理教學實踐,從教學模式、學科觀念、學生思維以及學習態度等方面探究了如何貫徹課程改革精神,有效開展核心素養教育。
關鍵詞:高中物理;核心素養;農村教育
依據課程改革的要求,核心素養的培養旨在強調學生關注個人的全面發展,提升個體適應社會變化的能力。教師應該推動教學模式由知識的灌輸轉向綜合能力的培養,把使學生成長為具有創新意識和時代競爭力的新型人才作為教學的核心目標。就高中物理教學而言,教師不能僅將視野停留在讓學生在高考時取得佳績,而應該引導學生發現物理學習與社會發展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通過學習物理知識適應社會、發現世界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一、培養核心素養的必要性
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物理教學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物理核心素養包括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索、科學態度與責任四個方面。物理教學能夠讓學生學會通過物理實驗探索生活中的問題及其發展規律,對客觀世界形成更加全面的認知。為此,物理教學必須遵循核心素養培養要求,革新教學機制,關注學生物理知識、實踐能力、創新精神與科學思維的全面發展。加之,農村教育發展是我國國民整體素質提高的關鍵因素,所以農村高中物理教學落實核心素養培養,有利于廣大農村學生增強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核心人才。
二、農村高中物理教學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教育強國政策的推動,農村教育教學質量在整體上也實現了大幅度提升。但是,師資隊伍水平參差不齊、教學條件落后、教學觀念僵化等問題仍然是多數農村學校面臨的教學窘境。就農村高中物理教學而言,部分教師在教學中仍然沿用傳統的題海戰術,讓學生持續、機械地大量刷題;實施單向教學模式,課堂節奏緊張,學生被動地記筆記、死記硬背理論和公式。由此,農村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弱,對物理知識的認知和理解局限于教材,缺乏關于物理與社會發展關系的思考。另外,升學壓力和長期枯燥的學習導致許多農村學生產生厭學情緒,甚至出現心理健康問題。長此以往,不僅會影響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與核心素養的培養,還會加劇城鄉教育差距。
三、農村高中物理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方向
為貫徹課程改革精神,培養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教師要基于學生的適應能力和發展潛力,面向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革新教學模式,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物理學習觀念,形成科學思維、樹立責任意識,具備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探究精神和實踐能力。
1. 探索適應農村高中物理教學的有效模式
合理、高效的教學模式應該彰顯時代發展精神,符合學科教學規律,適應學生學習與成長的需要。因此,農村高中物理教師既要嚴格遵循并完成教材中的教學目標,又要根據農村學校的教學條件,探索優化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教學模式。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改變傳統“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利用現有條件開展物理實驗,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識。
2. 培養學生的物理觀念和動手能力
在教學高中物理知識時,教師要結合農村學生的實際情況,把培養學生的物理觀念和動手能力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物理現象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農村學生的成長環境親近大自然,他們的探究精神較強,有利于學生理解物理概念、探究物理規律。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使農村學生充分發揮這些優勢,而不是囿于督促其刷題。教師要帶領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物理觀念,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能夠學以致用,培養其動手能力。例如,在教學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選修3—2》“電磁感應”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制作簡易的電磁線圈,利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電池、導線、橡皮筋等就可以開展實驗。通過實驗,每名學生都能夠清晰地觀察到電磁感應的現象,并且在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也可以對電磁感應原理有大概的認識,形成正確的物理觀念,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并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觀察其他的電磁感應現象,加深對電磁感應部分知識內容的理解。
3. 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創新思維
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亟須具有各個專業領域的創新型人才。因此,農村高中物理教師應該重視啟發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創新思維。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它源于人類對世界永不停息的好奇心。教師在教學時不能急于求成地教導學生理解物理原理及其求解公式,一味地要求學生熟悉題目套路和解答方法,而應該引導學生去發現物理與日常生活之間的聯系,鼓勵學生積極觀察,大膽想象,提出質疑,勇于驗證。教師要轉變以結果為導向的教學觀念,引領學生重視探究物理知識的過程,這是學生科學思維和創新思維形成的必由之路,也是學好物理,培養核心素養的前提。
4. 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責任意識
農村高中物理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的同時,樹立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和責任意識。例如,在教學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物理1必修》“摩擦力”的相關知識時,摩擦力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作用力,教師應當讓學生認識到摩擦力對我們日常生活的影響,以及如何合理地增大或減小摩擦力來為生產、生活服務,形成科學態度和責任意識,將教材上的理論知識轉化為科技和社會發展的動力。另外,教師也要制訂嚴格的評價機制,認真檢查、批閱學生的課后作業,時時提醒學生嚴謹、認真地學習物理知識。
5. 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信息化時代,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是大勢所趨。學校要完善信息技術設備建設,使教師能夠利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具體、生動地講授物理知識,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促進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物理教學,能夠高效解決學生對抽象物理知識的理解。例如,在解析物體運動的受力分析時,簡單的示意圖無法為學生呈現直觀的受力效果,而利用信息技術將物體運動的過程以視頻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將會為學生提供更加立體的解析條件。特別是在研究勢能與摩擦力的課題時,學生可以輕松建立起對物體受力的分析。直觀的視頻的演示能夠降低學生理解抽象物理知識的難度,讓理論學習不再枯燥乏味,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和做進一步探索的信心。另外,農村高中物理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深挖教學資源,有助于豐富教學內容,開拓學生的學習視野。
四、結束語
教學條件和資源等方面的局限性決定了農村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培養,任重而道遠。因此,農村高中物理教師需要不斷革新教學模式,擺脫以成績為導向的桎梏,重視學生物理思維的塑造過程,發揮農村生活環境對物理教學的天然優勢,帶領學生領悟物理學科對于社會發展的意義,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創新能力,督促其樹立責任意識和嚴謹的學習態度,提升物理應用能力。目前,對于農村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仍有一些問題,但廣大教育工作者要堅定理想信念,努力為學生創造更好的教學條件,讓學生保持對物理學習的好奇心,熱愛物理、學好物理。
參考文獻:
[1]梁浩. 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J]. 陜西教育(教學版),2019(3).
[2]周瑋.“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導向下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學設計[J]. 物理通報,2019(4).
[3]陳俊鵬. 新課程背景下農村中學高中物理教學的探索[J]. 高考,2019(7).
[4]李宗舉. 淺析農村高中物理學習的瓶頸及突破策略[J]. 學周刊,2021(20).
[5]余興科. 新高考下農村高中物理教與學的幾點思考[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