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指導小學數學課堂有效展開,要求教師重視發展小學生綜合素質。數學是小學階段非常重要的一門學科,教師要注重培養小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潛在能力,開發學生智力,使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得到提升,逐步形成數據分析觀念與獨特的數學思維,以數據分析的眼光看待問題,擁有收集、描述、分析、統計數據的能力,領悟數據分析的應用價值,掌握解決現實問題的方法與能力。文章概述了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生數據分析觀念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數學;數據分析觀念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2)26-0076-03
引? 言
順應新課程改革發展趨勢,教育部門對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教育工作者教學的價值觀和教育理念也隨之發生變化,越來越重視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能力。數據分析觀念是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生活中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小到個人消費、理財的數據分析,以此促進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到國家政策制定前收集大數據加以分析,使得政策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因此,教師要肩負起培養學生數據分析觀念的責任,為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生活提供幫助與支持。
一、培養小學生數據分析觀念的意義
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根本目的,旨在落實新課程改革中立德樹人的目標,以生為本,依據學生的身心特征和數學教育規律,引用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思維模式,全面培養新時期社會發展需要的復合型人才。對小學生進行數據分析觀念的培養,是小學數學學科核心素養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亦是教育任務與目標的要求,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內涵[1]。在教學實踐中,數學教師重視學生數據分析觀念的養成,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對學生形成創新精神與實踐精神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落實培養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素質教育理念,為學生的成長提供不竭動力與支持,將統計分析思想與數學教學活動有效融合,能夠使學生逐漸形成數據分析觀念,使知識本位現象得到本質改變。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自身的數學學科核心素養也會得到提升,同時,教師也能明確教學方向,提升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在數學方面的個性發展,使學生養成主動發現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的習慣,為學生綜合、全面發展與未來的學習與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小學生數據分析觀念培養現狀
數據分析觀念是小學生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生具備良好的數據分析觀念,對提高數學知識掌握程度、數學應用能力及核心素養的形成與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由此可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也尤為重要和必要。但是就實際來看,目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小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培養現狀并不算理想,具備數據分析觀念、數據分析能力的小學生微乎其微。數據分析觀念培養現狀之所以不理想,與教師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方法單一有直接的關系。雖然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核心素養教育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但很多地區的教師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追求功利化教學成果,仍然堅持用傳統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指導和培養,而傳統教學方法強調以分數與成績為目標,僅重視對學生知識與技能的培養,因此數據分析觀念的培養自然而然被教師忽視。此外,部分教師雖然會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及能力,但是由于缺乏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效果也并不理想。由此可見,探究培養小學生數據分析觀念的策略十分關鍵。
三、培養小學生數據分析觀念的原則
培養小學生數據分析觀念與指導學生掌握相關的數學知識、數學技能不同,數學分析觀念的培養更為復雜,屬于對學生思想、觀念、知識、能力等的培養。所以,為了能夠實現培養學生數據分析觀念的目標,教師還需要掌握相應的培養原則。
首先,教師必須具備較好的數據意識,這是培養學生數據分析觀念的基礎和前提。教師應該立足于核心素養教育目標,提高對培養學生數據分析觀念的重視,基于自身對數據的理解和掌握,引導學生感受數據的魅力。其次,在培養學生數據分析觀念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數據情感。比如,教師要讓學生領悟數據蘊含的信息和價值,理解數據與生活的聯系,這樣才可以讓學生對數據產生親切感。最后,教師還要注重挖掘數據的多元意義,避免數據教學僅停留在表面。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與數據相關的數學知識與技能,同時指導學生理解數據中蘊含的歸納、計算、邏輯價值。
四、培養小學生數據分析觀念的策略
(一)選擇合適的素材,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面對難以理解的枯燥、乏味、具有難度的數學內容容易導致興趣缺失,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真實學習水平,在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生活化素材,注入一些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數學內容,為數學教學注入新鮮、有趣味性的內容,以此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內在動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選擇一些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通的數學教學素材,使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產生與現實生活的共鳴,積極參與到統計與數據分析的教學活動中[2]。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條形統計圖”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選取小學生熟知的天氣預報作為數據分析的內容,讓學生依據已有的生活經驗與學習能力,統計在過去的兩個星期中晴天、雨天、多云等不同天氣情況各有多少天。教師可以發現學生會選擇列表、條形統計圖等不同方式進行天氣情況的數據分析。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觀察與探究不同方式的特點,調動學生學習的正向情緒。又如,教師可以為學生構建真實的生活化學習情境,組織學生調查班級中每個學生的生日,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讓學生繪制條形統計圖。在學生制作完成后,教師可以選擇繪制較好的統計圖放在班級墻上展覽,調動學生的行動力,使學生真正參與到具有挑戰性的數據統計活動中,在真實情境中分析數據,逐漸形成一定的數據分析觀念,師生共同努力提升教與學的成效。
(二)參與實踐操作,體會數據中的數學信息
教師應秉承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轉變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尊重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參與到實際操作的過程中,以學生為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中心,使其在活動中親身體驗數據分析的樂趣,調查分析與整理雜亂無章的數據,以繪制統計表、統計圖的方式,使其真實地體會數據中的數學信息。教師讓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真實體驗,培養學生利用統計、分析的方法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數學問題,能夠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據分析觀念。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下冊)“復式條形統計圖”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調查本班級男生與女生的體重,讓學生利用表格,整理收集來的數據,并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水平繪制單式條形統計圖,引出所要教學的復式條形統計圖。教師繪制完復式條形統計圖之后,可以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的方法,體會兩種圖形的不同,再組織學生自己繪制復式條形統計圖,使學生親身體驗感受數據的變化。之后,教師與學生共同進行數據分析,提取必要的信息,使學生意識到復式統計圖的便利。這能夠有效解決學生的困擾,使學生輕松完成本班級男生與女生體重信息的統計。這樣的教學過程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課堂體驗感,更易于學生親近與接觸數學知識,感受數據分析的樂趣,不斷汲取有益的知識素養,形成數據分析觀念,進而提高綜合能力。
(三)精心設計問題,激勵學生獲取數學信息
學生一般是通過對數據的調查、整理與描述進行數據分析。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利用自己掌握的數學方法,提高獲取有效數據的意識與能力,使學生能夠在各種統計表、統計圖中提取解決問題的有用信息。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為學生精心設計相關的數學問題,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求知欲,為學生構建一個獲取信息的平臺,引導學生從實際問題出發,結合問題最終的需要,選擇繪制合適的統計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提取有效的信息解決問題,培養自身的數據分析觀念[3]。
例如,在人教版小學五年級“折線統計圖”的教學活動中,在學生學習后,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兩組表格,“2020年一所學校體育興趣小組人數的統計表”“該學校籃球興趣小組近三年來人數情況統計表”,然后提問學生:兩份統計表應該分別選擇哪種統計圖?為什么呢?學生會依據實際問題的需要說出答案,并選擇合適的統計圖分析兩組表格的數據。結合自己的作業,學生可以對比這兩種統計圖,用合適的方法解決問題,進一步培養數據分析觀念。
(四)感悟數據的隨機性,學會全面客觀地認識數據
統計是從探索數學問題中發現事物內在規律的有效方法,能反映事實。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數據具有一定的隨機性,更能反映數據本身的客觀性。在進行數據收集時,對大多數的研究者一般是采取抽樣的方式進行分析,難免會有偶然性;其次,收集的數據會受外界因素的影響產生一定的誤差,以此給統計帶來不確定因素。因此,教師要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分析觀念,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辨別能力,形成質疑意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引導學生對數據來源、結果質疑,使學生學會全面客觀地認識數據。
例如,在講解“可能性”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個游戲化的教學情境,讓兩名學生在一個裝有8個黃色球,2個藍色球的白色不透明袋子里,連續取出5個球,要求每次取出的球都要重新放回去,然后提問學生:“你們覺得他們兩個有可能摸到同樣顏色的球嗎?會出現全部摸到黃色球或者全部摸到藍色球的現象嗎?”學生會依據自己的想法和已有的學習生活經驗,大膽質疑。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理解因為各種條件的不同而產生偶然現象,形成一定的質疑意識,能夠更全面地認識數據。這有利于促使學生養成以數學中統計的眼光思考與觀察問題的習慣,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
(五)拓展應用范圍,幫助學生掌握數據的價值
小學數學學科具有諸多教育價值,其中一個重要的價值就在于,數學可以促進學生理性思考問題、積極發現問題、科學解決問題,這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應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數學學科的價值,利用數學學科的特點,培養學生的課程資源開發意識,適當延伸和拓展教學內容。這可以讓學生在更廣闊的空間中思考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領悟數學內容。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及能力都可以得到培養與提升。
例如,在講解“四舍五入”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基于教材內容和學生掌握情況,對課堂教學進行進一步設計和優化,適當拓展應用范圍,幫助學生領會數據的價值。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探究以下問題:上海2000年的人口有16737700,寫出最接近的整萬數、整十萬數、整百萬數。教師總結:如果被省略的尾數的最高位上的數是4或者比4小,就把尾數都舍去(四舍);如果被省略的尾數的最高位上的數是5或者比5大,去掉尾數后,就要向它的前一位進1(五入)。又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生活中,對于幾分錢,除了采用四舍五入法湊到整數,同學們還可以想到其他辦法嗎?基于這一探究問題,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結轉零頭”這一概念。“結轉零頭”是在四舍五入基礎上拓展的一個新概念?;趯Α敖Y轉零頭”的理解和認識,教師可以進一步幫助學生利用各種方法完成數據分析、數據處理。在此過程中,學生也可以進一步體會數學中數據分析的價值。
結? 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教師應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思想意識,秉承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切實落實素質教育。教師要根據數學教學的改革要求,為學生構建一個自由、輕松的學習平臺,借助一定的教學手段與方法,幫助學生豐富自身知識儲備,全方位提升教與學的質量與水平。將數學學科核心素養中的數據分析觀念有效融入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活動中,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使學生掌握高效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為學生日后的學習與生活提供不竭的動力與支持。
[參考文獻]
[1]金曉椿.注重發展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以“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教學為例[J].華夏教師,2014(S1):79.
[2]賈慧.淺議小學生數據分析觀念的培養[J].讀與寫 (教育教學刊),2014(12):226.
[3]盧清榮.深化數學語言表達培養數據分析觀念:以“平均數”教學為例[J].教育科學論壇,2017(04):52-54.
作者簡介:鄭清潔(1981.3-),女,福建莆田人,任教于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第三實驗小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