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甲峰
摘? ?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滲透實驗內容,深受學生喜愛。開展實驗時,要對實驗內容做篩選處理,還要組織學生參與實驗的設計和操作,讓學生主動進入到實驗環節,在實踐操控、探究、發現、分析、體驗、歸結等學習行動中建立數學學科認知能力。數學實驗帶有直觀性、推理性、探索性等特點,其教學訓練價值極高,要做好教學設計和組織,讓實驗成為數學學習重要助學手段。
關鍵詞:初中數學;數學實驗;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0X(2022)20/23-0057-02
數學實驗有特殊訓練價值,教師在教學中適時滲透實驗內容,能夠為學生創造特殊訓練機會。數學實驗有很多不同的表現形式,思維性實驗、制作性實驗、探索性實驗、模擬性實驗,都屬于數學實驗范疇,教師要對教學內容做深入分析,篩選出實驗素材,組織學生參與實驗的設計和操作,在實驗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創造能力。數學實驗有特殊助學價值,教師要做創新探索,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機會,讓學生在實驗實踐中建立學科認知。
一、篩選思維性實驗,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所謂思維性實驗,是指運用思維方式探究數學知識、檢驗數學結論的教學活動。思維性實驗不需要走進實驗室,也不需要借助更多實驗器材,只是對實驗設計做分析,在數學定義、定理、公式分析應用中完成學科學習,讓學生自然建立數理關系,形成系統性學科認知。
教師對教學內容做深度分析,找到數學實驗相關內容,能夠將課堂教學帶入特定學習情境之中。如教學魯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勾股定理”,教師借助多媒體播放一段視頻,讓學生觀看并分析:這是一個特殊的數學實驗,利用簡單復制、粘貼等手法,演示勾股定理證明過程,仔細觀看和思考,推演出其中的原理,用自己的話介紹操作過程。學生開始觀察這個動態圖形的拼接,展開多重互動,對其中原理進行推導,課堂研究氣氛逐漸形成。教師播放另一個視頻,這是一個注水實驗,也是對勾股定理做驗證的實驗。三個正方體容器圍成一個直角三角形,最大容器注滿水,轉動容器位置,讓水流向兩個小容器,正好注滿。這其中有什么樣的原理存在?學生再度展開觀看和思考,對勾股定理應用原理做深入分析。教師接連推出無字證明的動態畫面,為學生深入思考創造機會。
二、推出制作性實驗,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制作性實驗和操作性實驗有太多對接點,教師要做好篩選和分類處理,針對不同學習內容,設計不同實驗任務,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操作機會,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學生對制作類實驗有更高認同感,其訓練作用更為突出,教師要抓住學生興趣展開設計,利用實驗做具體調度,讓學生自然進入到學科核心。
教師推出實驗任務時,需要設計具體的操作要求,給學生規劃清晰的操作路線,這樣才能為學生順利進入到實驗環節創造良好條件。如教學“圖形的全等”這部分內容時,教師讓學生拿出剪刀,找到一些白紙,任意折疊和設計,剪裁出一些幾何圖形,然后做觀察和判斷,哪些圖形是可以完全重合的。學生快速進入到實驗操作環節,開始制作不同的幾何圖形。在挑選相同圖形時,學生都能夠利用重合作出全等判斷。教師隨意找到一個平行四邊形圖形,讓學生將其分成相同的兩部分,看看有多少種方案。學生接受任務后,都能夠主動展開思考和操作,課堂研究氣氛活躍起來。成果展示階段,教師要求學生做具體介紹,學生積極響應,對重合判斷方法做歸結。學生對剪紙之類的制作實驗比較有感覺,說明教師設計是有針對性的,為學生帶來了更多研究機會。
三、組織探索性實驗,培養學生創造能力
操作類實驗相比制作性實驗更為簡單,讓學生通過擺一擺、拼一拼、畫一畫、測一測等學習活動展開實驗操作,在動態行動中建立數學認知。學生對簡單的操作性實驗比較有興趣,教師要對實驗操作條件做整合處理,讓更多學生主動進入到實驗操作環節,在實際操控中形成實驗認知能力。
教師對教學內容做深入分析,推出探索實驗任務,學生會主動接受,并展開深入研究,在實踐操作過程中建立學科認知。如教學“利用三角形全等測距離”這部分內容時,教師設計了探索性實驗:這里有一個軟尺,長度為20米,校園花園中有水池,寬度超過20米,如何運用這根軟尺測量出水池兩邊指定位置之間的距離?學生對實地操作性活動有特殊參與興趣,在教師安排下快速進入現場,并展開觀察和設計。經過一番操作,很多小組都順利完成實驗操作,計算出測量結果。在課堂展示環節,學生踴躍發言,教師對學生實驗操作情況做觀察和評價。
四、設計模擬性實驗,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教師借助計算機或相關軟件設計模擬實驗,建立多種互動功能,為學生參與實驗創造條件。學生對計算機模擬實驗操作更感興趣,教師要對實驗展開創意設計。模擬實驗未必要很復雜,教師要做好合理設計。
學生對模擬實驗有特殊興趣,教師借助多媒體做輔助,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多觀察機會。如教學“探索軸對稱的性質”,教師先做示范操作:這是一片白紙,從中做對折,用針扎一個“天”字,然后將紙片打開,這兩個“天”字分列在對折線兩邊,形成軸對稱圖形。學生對教師操作進行細致觀察,對軸對稱圖形有了更清晰的認識。為激發學生探索熱情,教師讓學生找到一張方格紙,隨意畫出一個圖形,并找到適當地方畫出一根線,在這根線的另一邊畫出對稱圖。學生開始操作,但遇到一些困難,不知道在什么位置設計這根線。教師利用多媒體做動態展示,讓學生仔細觀看,逐漸找到實驗操作的要領。多媒體展示動畫圖形,直觀性更高,學生接受不存在障礙,助學效果更為顯著。
實驗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教師在設計教學時有意識引入一些實驗內容,組織學生展開實驗設計和探索行動,不僅能夠為學生創造深度學習機會,還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建立生活學習意識。初中數學學科教材中有不少實驗內容,教師要對這些內容做優化處理,提煉更多實驗素材,組織學生展開多種形式的實驗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鍛煉學科認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