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中英語學科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基礎學科知識的教學情況,同時也要立足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發展,針對學生思維能力進行有效的鍛煉和培養,其中批判性思維就是其重要的思維能力之一。對于學生閱讀學習而言,評判性閱讀的能力是一種基于學生高階思維基礎之上的有效學習活動,需要學生在閱讀學習時進行自主思考和深入探究。本文以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生批判性閱讀能力的培養路徑為主要研究對象,首先論述了培養學生批判性閱讀能力的基本教學原則,為教學活動的優化設計明確了方向和目標。在此基礎之上,以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實踐問題為媒介,針對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批判性閱讀能力的路徑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高中英語;評判性閱讀;實施路徑
作者簡介:黃金昌,廈門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在當前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雖然課堂教學方式以及教學方法都在與時俱進地創新和完善,但是仍舊沒有完全擺脫以教師講授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閱讀學習的過程學生對教師仍舊有較大的依賴性。顯然在這種傳統的閱讀教學課堂中,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以及思維能力難以得到有效的鍛煉和提高。對于學生學習發展而言,批判性閱讀的能力需要學生建立在有效深入閱讀的基礎之上,在進行自主分析和深度學習的實踐活動中用辯證的思維去理解閱讀文本內涵,從而獲得深層次的理解與感悟。這些學習內容是無法通過教師講授傳遞給學生的,需要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積極創新閱讀教學方式,全面優化和完善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方法,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的課堂活動中逐步發展批判性思維,提升英語閱讀教學效率的同時,帶動學生學科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
一、培養學生批判性閱讀能力的基本原則
(一)激發興趣,獨立思考
對于學生學習來說,興趣是驅動學生主動參與課程學習的重要內因。在培養學生批判性閱讀能力的實踐教學活動中,學生對于英語閱讀的學習興趣會直接影響閱讀教學的質量。因此,教師有必要從高中學生學習特征出發,精心設計閱讀課堂教學活動,充分激發學生對英語閱讀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在英語閱讀學習的過程中樂于參與閱讀學習活動,善于主動思考閱讀方法,充分彰顯學生主體在閱讀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為批判性閱讀能力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學生學習基礎。在實踐教學環節,教師作為學生閱讀課堂學習的重要組織者和引導者,要善于發掘課本教材的優勢特征,引導學生基于課內有效學習的方式開展思維訓練活動,將學生閱讀學習的過程和思考分析的過程進行深度的融合,激活學生潛意識中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切實帶動學生開展高階思維活動,在獨立思考中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二)活化思維,大膽質疑
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 疑問是思維的火種,思維以疑問為起點,有疑問才有思維,經過思維才能解疑。對于培養學生批判性閱讀能力的實踐教學環節,培養批判性思維的過程總是從大膽質疑開始,又在解決問題的學習互動中促使思維得到發展,可以說大膽質疑是培養學生批判性閱讀能力的必要條件和首要基礎。因此,教師在日常英語閱讀的教學課堂中要精選閱讀教學資源并引導學生學會大膽質疑,在發現發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促進學生思辨能力的全面提升,帶動學生批判性閱讀能力的同步發展。首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對問題的敏感度,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具備大膽質疑的基本能力,敢于在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大膽地提出和分享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其次,培養學生善于提問的能力。大膽質疑并不是盲目的形式化提問,它是基于有效閱讀的基礎之上,在開放思維和思辨思維輔助下的有效質疑。教師在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的同時也要適時滲透質疑的方法,緊扣閱讀素材核心要素提出自己的疑問和見解,循序漸進鍛煉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三)立足文本,理性批判
對于學生學習而言,閱讀學習的過程是學生與文本之間進行對話的過程。通過有效的閱讀過程自動獲取作者的思想以及情感,借助一定的閱讀技巧和策略對現有文本內容進行有效的預測和分析理解,促進深度學習行為的發生。在培養學生批判性閱讀能力的實踐教學過程中,首先就需要學生深入解讀文本內容和內涵,奠定批判性閱讀的基礎和前提。高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邏輯思維逐步趨向成熟發展的階段,如果缺乏對閱讀文本的深入解讀和準確理解,勢必會影響學生最終的評價和批判質量。從某種程度而言,批判性閱讀和只關注字面含義的表層閱讀具有一定的一致性特征,都需要學生對閱讀文本進行有效的理解和準確的把握,科學提高閱讀學習的有效性。其次,批判性閱讀的學習過程并不是一味地否定和盲目提出自己的意見,它的本質是與閱讀文本的深度對話和對文本內容的回應。基于此,教師在培養學生批判性閱讀能力的實踐教學過程中先要為學生明確原文作者的觀點,確定文章主旨和思想內涵,然后引領學生在深度閱讀分析的基礎之上針對閱讀文本中所涉及的觀點提出多樣化的見解和分析,拓寬文本內涵和價值。
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批判性閱讀能力的路徑
(一)優化課堂學習環境,奠定批判閱讀基礎
1.構建平等對話的師生關系。眾所周知,師生關系是否融洽直接影響著學生課堂學習的參與情況,缺乏學生主動參與的閱讀學習過程也談不上自主閱讀和批判,教師在實際教學環節要積極轉變傳統的教育思想,突出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為學生自主參與閱讀學習過程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2.優化教師課堂評價機制。在培養學生批判性閱讀能力的實踐課堂中,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主要因素在于學生擔心自己觀點不對而引發教師的批評,在這種錯誤的認知觀念影響下,許多學生也就不敢大膽質疑和提出自己的見解。批判性的閱讀的本質就是互動和交流,不用刻意突出對錯之分。針對這一實際情況,教師就要對課堂教學評價的方式進行完善和創新,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和提出自己的見解,在學生的觀點出現錯誤時教師也可以通過引導的方式幫助學生思維回到正軌,轉變單一說教式的評價模式,減輕學生不必要的心理壓力和負擔,從而為學生自主參與互動和實踐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創新閱讀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教師在培養學生批判性運作能力的實踐課堂中要積極創新英語閱讀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大膽質疑。首先,在課前預習環節教師就可以基于啟發性的問題引領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為課內有效閱讀奠定基礎。其次,在課內學習的過程中,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的探究式學習活動,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大膽提出和分享自己的看法,在彼此交流和思維碰撞中促進閱讀深度學習。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一冊Unit 4“Natural Disasters”中的Reading and Talking部分時,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布置相應的預習作業,讓學生基于初讀文本提出自己的疑問。如部分學生基于文本題目“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night”指的是哪一個晚上?地球為什么不睡覺?作者為什么以此為題?等。通過學生預習提問的方式,教師就可以準確把握學生閱讀的關注點在哪里,并以此為據對教學過程進行優化和完善。然后,在進一步閱讀教學的課堂中,適時引入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相互提問和質疑。通過學生之間的思維碰撞,拓寬閱讀理解的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進一步發展。通過這種優化課堂教學設計的方式,不僅可以充分突出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同時可以基于學生的有效參與和深入解讀科學提高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帶動學科地教學質量的同步提高。
(三)巧妙運用圖片留白,合理預測情節走向
在培養學生批判性閱讀能力的實踐教學環節,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思維能力是有效教學的基礎。教師在閱讀課堂的教學活動中可以根據閱讀文本的主要內容借助一些圖片資源的運用,巧妙地引領學生發散思維進行想象和預設,鍛煉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和創新性意識。對于學生學習來說,有效的預測是發展學生批判性閱讀能力的重要組成要素,無論是閱讀學習還是日常概念聽力練習,基于文本內容基礎之上的有效預測都可以幫助學生更加高效地完成學習過程,提高學習活動的有效性。為此,教師在閱讀課堂的實踐環節可以借助留白的方式有效鍛煉學生的預測能力,在閱讀理解和發散思維中促進學生批判性閱讀能力的提高。仍以“Natural Disasters”這個單元Reading and Talking部分的閱讀教學為例,在學生正式開始閱讀學習之前,教師就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What strange things happened before the earthquake?”并借助相關圖片促進學生展開合理的預測。例如,出示過村莊里的井水圖片之后提問學生可能會發生什么。此時學生自然就會聯想到“Water in the village well rose and fell.”,然后進一步出示天空的圖片,引領學生想象地震時天空電閃雷鳴的恐怖景象。最后基于生活中的各種動物,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推向高潮:“Chickens fly up trees,pigs arch stables, ducks don't go into the water,and dogs bite wildly.”。在借助圖片留白引領學生大膽預測和想象的閱讀課堂中,學生的獨立思考思維可以被充分激活,并隨著閱讀學習活動的不斷深入,進一步去驗證和表達,基于有效的閱讀和思辨推理逐步促進批判性閱讀能力的提高。
(四)增加開放性問題,引發學生深度思考
為了進一步促進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深度發展,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增加一些開放性的導學問題,深入發掘學生思維上的潛力。在教師導學問題的驅動下促進學生深度的學習和思考,基于互動和思維碰撞的學習活動提高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深刻性。在傳統閱讀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設問的答案大多是固定的,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阻礙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展,學生沒有發表自己觀點和看法的機會。因此,開放性導學問題的增加可以為學生深度參與閱讀學習活動提供構溝通和互動的平臺,既可以基于有效閱讀的基礎上找出文本內容的核心觀點,又可以融入自己的看法和意見,提高文本閱讀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學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一冊Unit 1“Teenage life”的 Reading部分內容時,教師首先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方式為學生展示這樣一句話“Our life is not always easy”,然后進一步拋出問題:What comes to your mind when you look at the topic? Can you think up a word to describe your own teenage life?通過這一開放問題的引領,每個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和認識提出自己的觀點,而教師就可以基于學生的分享回答進一步拓寬課堂教學的內容,進而促進學生開展深度閱讀的學習活動。在實踐閱讀過程中,有的學生就會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Life is really not easy. I get up at 6 o'clock every day, but sometimes I still don't bother to eat breakfast. I have to study a lot of courses and complete all kinds of homework every day. Although I study so hard, my English score is still poor.”。由此可見,通過教師開放性問題的設計,學生的思維活化也會被充分地點燃,在教師問題的引領下積極主動地分享自己的感受。在這種深度思考和表達的學習活動中,課堂也會充滿批判和思辨的氛圍。
(五)巧設課內辯論話題,發展學生思辨能力
正如上文所述,培養學生批判性閱讀的能力離不開學生思辨思維的鍛煉和發展。在以往英語閱讀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會將教學的重點集中在學生閱讀能力以及語法知識的靈活應用方面,忽略了對學生思辨能力和培養和關注。換言之,教學過程并沒有為學生思辨能力的鍛煉提供有利的學習條件。鑒于此,為了全面發展學生批判性閱讀的思維能力,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巧設辯論話題的方式引領學生積極地參與和辯論。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既可以充分活躍課堂閱讀學習的氛圍,又可以在思維碰撞和摩擦中鍛煉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設立辯論話題的環節要緊扣課內教學的資源,明確學生辯論學習的主題和方向,確保學生課內辯論活動具有高度的指向性,切實將辯論作為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途徑。
三、結語
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新的課程教學標準將學生英語素養劃分為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以及文化意識四個維度。其中思維品質是反映學生學習能力以及思維邏輯性的集中體現。在閱讀教學的課堂實踐活動中,教師要立足高中生實際思維特征,緊扣閱讀教學要點,對教學策略進行全面優化和創新,從以往閱讀教學活動中總結經驗和不足,圍繞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創新教學方法,在教師引領、學生參與的互動課堂中循序漸進地發展學生思辨意識,科學地提高學生批判性閱讀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樊芙蓉.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校園英語,2022(19):79-81.
[2]徐領航. 批判性閱讀策略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寧夏師范學院,2022.
[3]欒愛春.高中英語批判性閱讀教學:現狀、成果與啟示:基于2012—2020年知網期刊電子文獻的分析[J].英語教師,2022(2):47-50.
[4]王再武.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探析[J].新課程,2022(10):147.
[5]黃淑萍.基于批判性思維培養的高中英語閱讀課堂有效提問研究[J].新課程導學,2021(25):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