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濱 張悅
摘 要:在我國教育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優化小學英語教學模式已成為當務之急。由于小學英語是初等教育的初級階段,因此,在此期間教師要科學合理的運用情景化教學方式,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融入到教學情景之中,為今后英語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情境教學;小學英語;應用策略
英語學習的前提是提高學生的英語興趣,而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會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一定的影響。學生們都很喜歡有趣的學習方法,而情境式的學習方法又正好滿足了他們的學習需要。情境教學就是通過設置情境,把教學的內容融入到情境中,讓同學在特定的情境中進行學習,從促進對英語知識的掌握。把情景教學引入小學英語課堂,可以有效改善過去英語教學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
一、利用游戲元素,創建趣味性教學情境
小學生是一個喜歡玩耍的孩子,為了提高他們的教學效果,必須根據他們的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創造他們喜歡的教學方式,增加他們的興趣,使他們置身于一個有趣的環境中;積極主動地分析和探索,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游戲是一種深受學生歡迎的學習方法,在課堂上,老師可以利用游戲元素來創造有趣的課堂環境,以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教授“Onthefarm”這節課時,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英語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同學們玩英語游戲,讓同學們以“同桌形式”參加游戲,首先由一位學生從盒子里取出一個寫有英語單詞的紙牌,然后再由他的同桌說出一個相關聯的詞匯,并將其串聯起來,而接下來按照這兩個詞匯說出一句完整的話。比如,如果有一個同學拿出了“oranges”,那么他的同桌就可以把它和pick連接起來,然后利用這兩個詞匯共同說出一個完整的英語句子。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掌握英語知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幫助老師更好地進行英語教學。
二、采用問題元素,創設懸念性教學情境
英語教師通過提出問題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能主動地與老師合作,共同探討英語問題,從而進一步促進英語課堂教學水平的提升。所以,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要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創造出符合其自身特點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充滿懸念的氣氛中有一種想要探究的沖動,有利于老師順利開展英語教學工作。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就需要通過問題情景的創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復雜的英語知識體系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培養他們的邏輯思考能力,這樣學生也能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例如,在“Holidays”一節課中,英語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創造相關的問題情景,使學生在情景中掌握英語知識,這樣同學們就能在適當的時候,對作者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激發他們的想象力,使他們更容易地掌握英語知識。例如,通過多媒體展示與某詞匯對應的圖片,然后向學生提問“Whatdidhe/shedolastweek?”,然后學生們經過思考,積極回答“Shesangasonglastweek.”通過這個簡單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思考能力,讓他們可以用圖片來回答問題,讓他們更容易掌握英語知識,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三、結合生活元素,創設生活化教學情景
把情景教學運用到小學英語教學中,要把情景教學與現實聯系起來,運用生活中與英語相關的物體來創設教學情景。在英語課堂中,應主動營造生動的課堂情境,立足現實,以學生和生活為中心,促使學生與情境對象緊密結合,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英語學習的樂趣,并且讓他們明白英語知識在生活中能夠發揮出很大的作用。
情景教學應能夠靈活地利用直觀的手段,并由此創造出一種巧妙的情景。小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比較差,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實物、圖表、表情等,創造出一種教學環境,使學生能積極融入到英語學習的氣氛中。比如,教師在教英語、學習物品、運輸、動植物等詞匯時,都可以用物理模型來描述。在教與文具相關的英語知識的過程中,可以將“Thisisa”和“Thatisa”等詞匯組合在一起,用鋼筆和橡皮來練習,讓學生們快速的記憶和理解這些詞匯的含義。
四、結語
總之,情景教學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關鍵的作用,是英語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情景教學更好地把生活和學習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課堂上所學到的英語知識能夠更好的應用于生活,從而使他們應用英語交流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此外,在小學英語中采用情境教學法,需要與教學內容相結合,選擇適當的情境教學方法。教師在創設情境時,還要考量學生對情境的熟悉程度,如果對情境不熟悉,則會給教學效果帶來負面影響。總之,這種方法已經得到了大多數學者和一線老師的認同,在以后的英語工作中應進一步加強實踐,使其更好地發揮出效果。
參考文獻:
[1]黃小燕.關于小學英語情景教學中信息技術的運用探索--以人教版為例[J].中國新通信,2022,24(14):3.
[2]李佳.小學英語情景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的策略研究[J].進展:科學視界,2021(10):220-221.
[3]劉艷.小學英語教學應用"情景體驗式教學模式"的研究[J].國際教育論壇,2020,2(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