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小麗
摘 要:在核心素養背景下,教學中發揮學生主體性、能動性是教師需要悉心關注的問題。教師要轉變以往的教學觀念,從學生角度出發圍繞所任教學科知識的特點,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有效的構建。以高中地理學科為例,學生在掌握該門學科基本理論知識后,對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系,以及對知識的靈活應用需要更深入的探討,以此在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高中地理知識前提下,提高學生的地理思維能力、知識整合能力。
關鍵詞:大概念;高中地理;單元重構教學
自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提出以來,要求每一位地理教師深入學習高中地理核心素養教學理念,認識到在新時代高中地理教學中,要從單純的知識講解轉化為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從對知識簡單的理解和應用轉化為自主建構知識,能夠將零散的碎片化知識有效地整合成系統化的知識結構[1]。所以教師必須要對現有的教學進行轉型,將教學的視野放得更遠,打通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系,將學生知識結構中的碎片化知識整合為大概念。
一、單元重構教學的內涵分析
(一)學習單元概念分析
當前高中地理課本的編排都是按照單元來進行的,學習單元就是將學生作為教學對象,以高中生原有的知識和能力為基礎,融入新時代核心素養目標,引導學生圍繞某一個主題,對與該主題相關的概念、方法、原理,以及需要解決并探究的問題進行教學指導,將知識融入單元主題所形成的知識網中,從而培養學生形成具有綜合性特征的知識、技能和態度,最終落實在培養完備人才的教育目標之上[2]。從特征上分析我們知道學習單元是綜合的,它將所有的有關聯的知識整合在一起,同時學習單元又是開放的,無論是在課標中還是在教材中,并沒有限制對學習單元進行重構,意味著教師可以發揮自己的能力,思考如何對學習單元的知識進行重構。
(二)學習單元重構概念分析
學習單元重構是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結合核心素養的育人標準,以及學生自身的學習特點和基礎,以單元主題為參照,適當地聯系其他的單元知識,將與之相聯系的知識串聯在一起,對單元知識進行適當的整合和重構,以此幫助學生形成新的知識結構,將同類的概念融合形成一個大概念,對培養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有積極的作用[3]。
二、提出單元重構教學的原因分析
(一)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價值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始終是教學的主體,無論是課堂教學工作的開展,還是對課程知識體系的建構都是需要從學生這個角度出發。但是教材的編排是編者根據高中階段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結合知識的主題進行選編的,在知識內容的選擇上,編者主要是考慮學生在高中階段應該要掌握哪些地理知識,哪些地理知識應該要在哪一個學段內進行學習[4]。因為要照顧整個教育事業的發展,所以很少從學生的認知能力、認知基礎等方面去構建知識框架,因此,就導致在現實教學中,如果教師墨守成規,按照單元順序將知識零散地傳授給學生,就會出現學生無法靈活地應用并掌握,不能夠靈活地應用多個知識來解決問題的現象。單元是將有關聯的知識融合在一起進行教學,但是單元并不是結構化的知識,有時候很難滿足學生的需求,因此以學生的需求為核心,在大概念視角下進行單元重構教學,根據學生的需求和實際學習情況,將概念與概念之間的聯系展示出來,重構概念之間的關系。
(二)促進學生的學科大概念形成
在新時代的教育背景下,學生學習的最終目標并不是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多少知識,能夠背誦多少本書,而是能夠應用知識解決各類生活化問題,能夠把知識作為一種工具來使用,這就是理解并靈活應用知識的體現[5]。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往往會問學生:這個單元或者這個學期都學習了哪些知識。這個時候學生的回答往往非常遲疑,有的學生只能夠說出一些簡單的概念,有的學生將各個知識點雜亂無章地說出來,沒有理順知識之間的聯系,也不知道哪些是知識的重難點。在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知道本節課中的重點和非重點知識,并且還要求學生能夠靈活調取不同的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問題。達到這些要求學生不但要對知識非常熟悉,而且在腦海中的知識結構還必須要非常穩固,這就是大概念的形成。當學生形成了大概念后,可以從基礎到難點再到拓展,一步步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在綜合性構建知識的過程中,對知識的應用情境有一個深度的認知。
(三)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歸納的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學中,以大概念為視角開展單元重構教學過程中,是對學生高階思維的一個鍛煉,學生的高階思維實際上就是學生的抽象思維、整體思維的發展。在傳統的高中地理教學中,有的教師將自己對知識的理解方式和應用情境全部以灌輸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學生不需花費太多精力就能夠在課堂上理解知識,導致學生失去主動建構理解知識的動力,最后到了考試的時候,依然不會利用知識進行解題。主要原因就是學生沒有形成高階思維,沒有發展抽象思維,沒有從單獨到整體的形式發展到整體思維。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在大概念背景下開展單元重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對不同單元的知識進行重新構建,找出知識之間的聯系,并提供相應的應用情境,讓學生能夠獨自完成單元重構,對培養學生高階思維有積極意義。
三、大概念視角下的地理單元重構教學策略
(一)結合課程標準選擇大概念的主題
在大概念視角下開展地理單元重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首要目標是對大概念的主題進行選擇,有了主題學生的單元重構才會有目標有思路。大概念的主題不是教師簡單地根據書本單元的主題來確定,需要從最新版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入手來確定大概念的主題,因為課程標準中,往往比較系統、整體,通過簡短的語言直接告訴學生需要掌握哪一類知識,需要形成什么樣的能力,所以仔細研讀最新版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是所有高中地理教師需要完成的工作內容。例如:以高中地理必修二人文地理的課程標準為例,來設計大概念的主題,分析課程標準內容后,教師選擇其中幾條重要的內容分別是:1.在教學中詳細闡明農業、工業,以及服務業的生產有著怎樣的特征;2.分析各種交通運輸的形式有著怎樣的相似和不一樣的地方;3.結合實際解釋哪些區位因素會對產業活動造成變化;4.結合實際詳細講解,各個行業在區位選擇的過程中有著怎樣的特征;5.交通路線中的鐵路和公路線路,在區位選擇過程中有著怎樣的特征;6.各種不同的交通站點,比如:火車站、船舶停泊的港口在區位的選擇過程中又有怎樣的特征。教師在分析課程標準的過程中,之所以將這些課程標準都整理在一起分析,是因為這些課程標準有一個很明顯的相似之處,那就是都涉及了區位的選擇。所以在本次單元重構教學中,教師所確定的單元主題就是區位選擇。當教師確定好了大概念的主題后,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圍繞這個主題進行單元重構教學活動,學生在學習完成相關知識后,可以結合“區位選擇”這個主題來篩選概念,比如:區位的條件和因素是區位選擇大概念中包含的兩個概念分支。區位條件這個分支概念中還有很多小分支的概念,包括:條件、特征、屬性等。區位的因素之下的分支概念包括:其主體的分布等。但是構建大概念的最終目標必須要讓學生清楚,本節課是通過單元重構來構建大概念的最終目標,就是讓學生從經濟的角度出發,思考怎樣來選擇其最佳的區位,使得在最后的生產中能夠提高利潤,降低成本的消耗。
(二)選擇有效真實的教學情境
在以大概念形成指導進行單元重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夠沿用之前所采用的灌輸式教學,也不能夠沿用以往的黑板板書式教學,應該要通過多種教學手段,選擇真實有效的教學情境開展教學工作。因為學生在學習大概念的最終目標除了要完成當下的學習目標之外,還包括需要形成一定的問題解決能力。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創設真實有效的教學情境,將大概念融入情境中,讓學生在形成大概念的同時,還掌握如何應用大概念去解決實際問題。教學情境的應用,并不是教師簡單在課堂教學之前展示給學生看,更不是讓學生課前或者課后去觀看,而是需要將教學情境融入整個教學過程之中。以“區位選擇”這個大概念為例,將真實的教學情境引入實際教學中。比如:近些年我國的產業發展出現了一些新的理念,在這些新理念的指導下,我國的產業得到了有效的發展。產業的發展理念作為當前經濟發展的一個熱門話題,教師可以結合山東省濟南市在產業發展中對“新舊動能轉換”理念的貫徹和落實展開教學。山東省濟南市提出并落實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區的建立,從建立高端的產業發展園出發,將產業先行的目標落到實處,從建立能夠通往各個地方的產業園區出發,重點對交通運輸類的產業建設進行監督并改進等,濟南市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提出了很多和大概念主題“區位選擇”相關的理念,教師都可以將其展示在課堂上,作為大概念的真實教學情境。隨后教師展示第二段情境,該情境中展示的是2017年濟南的交通現狀,可以看到濟南這個城市是一個非常擁堵的城市,而交通運輸類產業的發展,是新舊動能轉化工作運行的保障,所以解決交通擁堵問題成為濟南發展的重要問題。學生在分析真實情境的過程中,看到新舊動能轉化也就是第一段情境內容后,會思考與新舊動能轉化相聯系的產業有哪些,這些產業如果要設置得有效那應該怎樣進行,學生根據現象思考問題,并且嘗試著利用地理知識去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的問題素養。根據第二段的情境,學生會主動地從交通問題上分析產業的發展。本次教學中教師都是圍繞“區位選擇”這個大概念來設計真實的情境,兩段情境都是從“產業”這個角度來應用“區位選擇”這個大概念,有效地培養學生對大概念的理解和學習能力。
(三)通過實踐活動任務展開單元重構學習
在大概念的視角下開展單元重構學習,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相關的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引導學生,對大概念之下所包含的所有分支概念,進行分析和理解并應用。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是在室內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將概念與概念之間的聯系展示出來,雖然能夠將知識的邏輯有效地呈現出來,但是從整體分析來看,學習的過程還是比較枯燥的,所以學生在最后會表現出厭倦的學習態度。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要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結合高中生的興趣愛好,讓學生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中開展單元重構的學習。例如:在圍繞“區位選擇”這個大概念開展單元重構學習的過程中,當教師完成大概念主題的選擇、大概念知識的講解和真實教學情境的引導工作后,學生對大概念相關的知識有一個整體的認知,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教師開展了一次戶外實踐活動。在進行戶外實踐活動之前,教師為了讓學生先鞏固熟悉一遍相關概念,教師通過制作思維導圖的形式,以層層遞進的形式呈現相關概念,比如:條件、特征、屬性等概念進行分析講解,目的是幫助學生將相關概念進行整合與聯系,挖掘概念在本質上的聯系,從而引導學生形成高中地理整體思維素養,同時也可以為學生能夠有效地開展戶外實踐活動做準備。隨后教師帶領學生來到本地區的相關產業部門,比如交通部門,在相關部門中學生了解相關產業的發展現狀,發展的影響因素,以及區位的變化等。接著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展示區位因素相關的資料,將學生在戶外調研活動中搜集的資料進行整理分析。比如從交通產業的發展來學習區位選擇這個大概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信息技術情境,結合調研的資料分析,交通運輸的線路、各個交通站點的位置,以及站點位置選擇有何意義,最后讓學生以合作的形式分析本地區的交通產業發展的未來趨勢會是怎樣的。大概念的教學是一個復雜的教學過程,學生對大概念的理解,不是教師在課堂上簡簡單單地展示和解釋就能夠達到的,還需要教師結合社會實際,將學生帶出教室來到戶外,在戶外讓學生參與相關的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對大概念的各個分支概念進行分析和理解,揣摩概念的應用情境和方式,目的是可以加深學生對概念的認知和理解,從而更好地落實大概念視角下的單元重構教學工作。
結束語
大概念視角下的高中地理單元重構教學,是結合核心素養對學生的要求,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為目標開展的教學工作。教師要理解大概念視角下單元重構的概念和意義,分析如何確定概念主題,如何選擇真實有效的情境,以及開展戶外實踐活動。
參考文獻
[1]王宏艷.淺析高中地理學科概念教學的影響因素及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11):65-66.
[2]唐厚德.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的方法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1(11):39-40.
[3]閆瑞,許子虎.指向核心素養的高中地理情境問題設計實踐研究[J].文理導航(上旬),2021(11):53.
[4]高喜寧,李賢.“以圖導學”教學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學周刊,2021(32):35-36.
[5]高奇峰.例談“問題導學”視域下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學[J].試題與研究,2021(30):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