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玲
摘要:小學德育是小學生繼家庭德育后接觸到的比較專業、系統化的教育,旨在用小學階段的教育引導使小學生具備思想道德基礎,初步形成良好觀念。就目前教育現狀而言,隨著時代與社會的發展,德育也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發展,使德育貼近學生生活,從而取得更好的德育效果。因此,本研究嘗試以“愛的教育”作為基礎,結合實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發展條件,基于如東縣本土資源,開發德育資源。在了解德育資源重要性的基礎上,通過有效的開發手段,結合教學策略,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保證“愛的教育”能夠從實質出發,從基礎出發,為小學生打牢德育基礎。
關鍵詞:小學德育;教育資源;本土資源開發
小學德育旨在提升學生的思想素質、道德品質,引導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向上、樂觀開朗,使其在具備優秀文化素質的基礎上成為德才兼備的新時代人才。就現階段的教育現狀而言,德育已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從以往的德育為教育輔助逐漸轉變為德育與學科知識教育并重。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還應從實際出發,從教育資源開發視角開展分析研究,基于實際從德育資源開發的角度為學生創造更加優良的教育環境,實現有效的發展。結合實際,可從本土資源開發進行研究,但如何開發、基于何種角度開發,應根據各個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
1? ?本土德育資源開發的重要性
德育常因為過度說教而被詬病,常見的便是學生在接受德育的過程中出現“看不到實際”的想法,雖然近年來德育工作者能夠意識到問題所在,而且會從以身作則的角度嘗試處理問題,面向學生努力踐行為人師表應當運用實際驗證理論的教育理念,但就實際而言,這種方式仍然需要改進。就本土德育資源的開發而言,一些曾發生于歷史上或者當下的能夠直接觀察到的好人好事、優秀代表事跡等都可以作為教學范例,引導學生觀察的同時能直觀地看到相關內容,從現實中感受教師所傳授的德育內容并非空中樓閣。立足于德育視角,這種本土資源開發的教學方式較以往的教育方式、手段而言更腳踏實地,能從實質性角度出發對學生產生影響。
除此之外,本土德育資源開發的重要性還在于其能夠基于實際引導學生獲得發展,從實質性角度使學生感受到德育的價值、從視野可見、行為可達之處實現切實的德育素質提升。如以實際為例,在本土德育資源開發過程中,一些比較細致的內容能夠通過邀請事例主角前來學校發表演講、參與教學,讓學生在認知過程中有更加全面的理解,從生動實際的角度設身處地地思考、學習、提升,進而在德育發展過程中及時基于教師的引導、優良實例的啟發而實現提升。就當前的小學德育現狀而言,小學生正處于思維形成階段,行為上呈現明顯的模仿特征,而模仿對象大多是身邊的成年人、同齡人。若能夠以行為模范、道德標兵等本土德育資源中出現的優秀事跡、人員作為模仿對象,勢必能夠實現德育上的直觀提升,引導小學生在模仿行為中潛移默化地實現德育效果,使其具有較高的思想素質,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2? ?如東本土德育資源概述
對如東本土德育資源展開分析,在近20年內,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如東縣更加重視精神文明建設,在道德方面的工作、成果有目共睹。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如東縣個人、群體榮獲中央文明辦“中國好人”稱號者達22人,日常生活、工作中的良好事跡不計其數。從宏觀角度而言,如東縣更是被中國文明網以“中國好人如東現象”為題而推薦,在全省道德模范縣中名列前茅。2019年9月20日,如東好人館開館,在進一步發揮精神文明建設作用的基礎上,也將“如東精神”“如東力量”“如東價值”作為道德模范宣傳的重要窗口,旨在引導人民群眾從身邊的人和事展開學習,引領如東本土道德素質進一步提升。
從這些內容可以看出,如東本土德育資源十分優越。根據實際展開分析,此類優質德育資源均可融入小學德育中,以此作為教育開展的根本,實現小學德育成果的發展。
3? ?“愛的教育”背景下的德育資源開發
從實際角度展開分析,所謂“愛的教育”,便是在德育工作中融入愛心、耐心,改變以往小學德育工作中教師說教、學生聽講的刻板方式,將“虛無縹緲”的相關內容轉變為肉眼可見、實際存在的事例,引導學生從真實事例中發現、感知道德品質對人的影響,進而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小學生的道德素質提升。就開發方式而言,主要可分為四類措施。
第一,基于現有資源深度挖掘德育內容,實現德育可視化和客觀視角下的思想品德教育。從如東本土德育資源出發,讓教師以教學環節、教育方式彰顯愛心、耐心,引導并感化學生,實現小學生的德育素質提升。以實際為例,教師首先應從實際情況出發,根據相關內容實現教學融入和校本教材的編制,基于現有教材,結合校本教材進行研究與開發,在確定事例真實性、有效性的基礎上將其作為教材的補充內容,依據教學環節,以校本教材、輔助教材為基礎開展教學。比如,在一些傳統美德的德育過程中,可基于實際,以如東尊老敬老道德模范、一些身邊的敬老活動作為案例展開德育,以實際內容驗證道德理論,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良好風氣的引導,在學習與感悟的過程中實現道德素質的提升。從小學生角度出發,其對教材上的知識具有較強的認可度,這種將本土資源轉化為教學資源的方式能最大限度地契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根據書面知識與實際內容的結合引導小學生專注學習。
第二,可通過本土資源的開發形成教學活動,基于活動引導小學生直觀認知、感受道德品質對人的影響。如以實際為例,德育工作開展過程中可基于“最美如東人”等一系列道德模范的帶頭作用、模范引導帶動作用,展開德育,通過邀請相關對象參與學校德育活動,以演講、講座、報告會等方式在教師的幫助下與小學生溝通交流,解答問題的同時引導小學生觀察道德模范的實際形象,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從他人角度審視道德行為的開展基礎與基本內容,結合實際實現發展的同時更引導小學生從基礎做起,理解道德模范也是普通人,而不普通的在于他們能夠將一些人們了解的行為規范轉化為實際行為,在平凡的生活中展現出因道德品質高尚而與他人不同的特點。以第一屆“最美如東人”當選者蓋曉峰為例,其為如東縣中石油的一名普通員工,卻在平凡的崗位上矢志不渝地參與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在促進民族工業水平提升方面做出貢獻的同時,更是參與并完成了“世界上建設難度最高、運行難度最大的LNG項目”。在以此類道德模范對象為核心展開的德育活動中,小學生既能實際觀察到道德模范的言行,更能從實際角度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進而獲得提升。
第三,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小學生發掘身邊的德育模范,在班級中展開“德育小模范”評選。這種方式能夠引導學生自發地發現身邊的好人好事,從德育角度分析實際并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如以實際為例,教師可在德育課程中預留一些學生思考、學習的時間,以身邊人、事中的道德閃光點作為學生在此環節中發表感想、演說的基礎,以德育方面的提升帶動小學生全面發展。具體環節如下:首先,教師可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基于以往知識的學習,以發現的視角嘗試發掘自己身邊的道德模范,在發現的過程中將其制作成閱讀、演講的材料,闡述為何將其作為“模范”,為何認為其具有良好品德等內容,在德育課程中通過班級內部評選、學生投票等方式選擇幾位“我身邊的道德模范”。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被充分激發,更能利用自身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其次,教師可開展班級內部“德育小模范”的評選,引導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從行為、語言上評選出班級言行合一、能踐行德育理論的學生,基于實際實現引導帶動作用,調動學生參與德育活動的積極性,從精神獎勵實現學習與發展。
第四,可通過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結合如東本土優秀德育資源進行開發。如以實際為例,如東縣在社會精神文明領域的貢獻較為明顯。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引導學生前往“如東好人館”,展開社會實踐活動,在了解“如東精神”的前提下,自發地從一些社會活動中實現對德育的踐行,在“愛的教育”背景下感受關愛,回報社會。此過程可分為兩步展開,第一步為引導學生參觀如東好人館,引導學生在參觀過程中著重基于實際開展分析研究,如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寫作方式,基于印象最深刻的一位好人或是群體,在寫作過程中闡明主旨,明確印象深刻的原因與對自己的提升作用。就實際而言,教師可分課時設計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多個課時引導學生消化吸收知識,課余時間做一件對社會有益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能夠基于實際了解相關信息,進而在教學過程中實現發展與提升。第二步,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并研究“什么是好人,為什么要這樣稱呼他們”,從“如東好人”的事跡中引導學生深入分析,基于實際,實現探索與發現,做到于德育知識的學習過程中“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就這一點展開分析,可從小學生行為特點上找到依據。就小學生身心特點而言,他們的是非觀念還沒有完全形成,而這也是德育工作的重點。通過這樣的德育環節,能使小學生利用所學文化知識,從實際角度分析并說明具體內容所在,從自己的主觀感想出發,運用文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提升德育素質,在寫作中通過思維邏輯明確正確的觀念,形成良好價值觀念體系。
4? ?德育資源開發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
就“愛的教育”背景下如東本土德育資源的開發重點、難點而言,首先從重點角度展開分析,德育開發、開展過程中的重點在于教師需要結合實際,從實際出發,這是教育的重點,也是德育開發的根本所在。就實際而言,以本土資源開發為基礎的德育工作本就是從實際中來、到實際中去的工作,而其特點與優勢便在于真實。當德育工作開展到相應環節時,教師要合理考量實際情況,基于實際在德育教學環節設計方面根據學生思想行為特點對教材進行整理、改編,從實際角度引導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并在實際中驗證理論知識。就這點而言,需要重視的內容有三部分。第一部分,德育資源開發過程中應為教育服務,并非為了開發而開發。簡而言之,即在德育資源開發過程中應明確其開發意義,引導學生發展;第二部分,德育資源的開發、應用應結合教材和時代發展要求,如以教育部發布的《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作為指導,結合實際,通過有效的方式解決問題、避免問題發生;第三部分,在本土資源開發過程中應重視開發環節的設計,如教學設計過程中應圍繞道德品質、行為規范、優良文化傳承等角度開發,如有條件可基于校本教材的開發模式,結合其他地區的開發經驗,實現本土化、特色化,基于小學德育工作引導小學生全面發展。
從難點方面展開分析,本土德育資源在開發渠道、開發過程中如何設計相匹配的教學內容是具有一定難度的。首先,從本土德育資源的開發渠道展開分析,現階段,查找信息的方式多為互聯網渠道。信息技術時代,互聯網中包含大量的信息,而教師在開發本土德育資源的過程中必然要使用互聯網尋找相關信息。在這一過程中,如何保證相關信息的真實性,需要教師結合實際加以鑒別。若在互聯網之外的渠道查找相關信息,則需要重視信息來源的真實性,從實際角度出發解決問題。其次,從教學設計方面分析,如上文所述,以教學實踐活動結合本土德育資源開發為例,教師可設計教學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前往如東的“如東好人館”參觀、學習,基于“中國好人如東現象”“最美如東人”等一系列主題,嘗試在參觀過程中感受道德模范的風采、學習感人事跡。但從小學生特點而言,他們的注意力不易長時間集中,在戶外游覽過程中教師除需要注意學生安全以外,還要通過解說、引導參觀等方式結合教學設計集中小學生的注意力。
5? ?結語
總而言之,在“愛的教育”背景下開展的小學德育教育工作正處于不斷發展的階段,現階段已具備一定成果且處于不斷優化、進步的階段。就如東縣本土德育資源的開發而言,本土資源較為良好,各類好人好事層出不窮,為資源開發提供了良好基礎。在這種情況下,研究結合實際,通過小學生特點、小學德育的基本目標與方法嘗試從教育、學習角度引導小學生從實際、從生活中感受德育品質對人的影響,以本土優質德育資源引導小學德育不斷進步,使小學生在小學生涯中既具備良好的文化知識、打好文化基礎,也具有較高的素質,明確善惡、榮辱,初步形成良好觀念體系,為其未來發展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張厚蓮.以“體驗式德育”培育學校德育特色[J].中小學管理,2021(8):52-53.
[2]陳惠.桂北鄉村小學德育活動的開發與探索[J].教育觀察,2021,10(27):55-57.
[3]周敬貴.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與德育融合課程資源開發的途徑與方法[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0,34(5):244-246.
[4]林曉春,代建軍.基于“生活德育”的小學誠信教育課程開發[J].教育科學論壇,2020(7):47-49.
[5]金艷.提高小學德育工作有效性探討[J].黑龍江科學,2018,9(17):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