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欣
摘 要:通用技術課程是在新課改背景之下開設的一門全新應用型課程,可以針對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特征和年齡特點進行動手能力和創造能力培養。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要求之下,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必須要得到增長才能提高社會適應性,因此有必要站在核心素養的角度,考慮、探索高中通用技術課程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效果。教師要加強對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的轉變,在通用技術類課程之中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手段輔助教學,增加課程吸引力,創新教育形式,讓學生提高注意力,從而達到全面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通用技術;課堂教學
新課標對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通用技術課程要基于核心素養的指導下展開教學,致力于將學生培養成為有技術理念,具備實踐能力和設計頭腦的創造型人才。核心素養背景之下的高中通用技術課程已經越來越重要,一定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除了向學生傳授學科的基本技能之外,還要培育學生的動手能力與操作能力,利用通用課堂完成對學生的核心素質培育。高中通用技術課程包含了創新設計、語言表達、物化能力等教學板塊。在通用技術相關課程之中應當結合核心素養的培育要求,科學地組織課堂實踐,安排教學工作,滿足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本文圍繞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通用技術課堂分析展開論述,希望能為有關工作人員提供一些參考和建議。
一、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通用技術學科內涵
核心素養是在素質教育改革不斷推行的背景之下提出的全新教學目標,主要針對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形成的個人能力提出了要求,讓學生快速適應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養成社會化生活的必備品質,提高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關鍵能力。學科素養落實到某一個具體學科之中,包含的內容應當予以具體解釋。學科核心素養要突顯出學生的學習技能、人文精神、實踐水平和社會適應性等方面,在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教學之中培育核心素養指的是要增強學生專業技能和理論知識的增長,同時教師還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感和學習動態,促進學生學以致用,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在日常生活實踐中解決問題。高中通用技術學科的核心素養應當包括創造性思維、工程思維、技術能力、設計和物化能力等,這五大板塊都是學生必須要鉆研的地方。教師需要加強對課程內容的準確把握,設計學生容易接受的喜聞樂見的教學計劃與教學方案,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參與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快速投入學習狀態之中,主動參與學習過程。總而言之,高中通用技術課程在核心素養的要求之下應當體現出綜合性和實踐性,教師要基于核心素養的人才培養要求,采用啟發式的課堂教學模式,發揮該課程的教學實用價值,改變傳統教學重理論、輕實踐的弊端。高中階段通用技術課程的學習出發點是要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動手創造能力,要與時俱進,以核心素養的培育為基礎,對教育理念和思維進行更新迭代,讓學生適應全新的教學模式,積極參與到課堂之中,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達到核心素質的培養要求[1]。
二、高中通用技術課堂教學的現狀與不足
當前我國高中通用技術教學還面臨著一些問題:
1.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動機和意識,缺乏學習熱情和積極性,這是當前高中通用技術教學中存在的首要問題。高中生為了考上理想的大學,大多數會抱有功利化的心態,對語文、數學等科目投入主要的精力和時間,而對于通用技術課程等所謂的副課往往不愿意花精力去學習和掌握,在學習過程中態度不會特別端正,也不會抱有太大的熱情。另外,很多高中生認識不到通用技術學科的教學價值,他們的思想是較為狹隘且片面的,認為該門課程不屬于高考的必考科目,學習價值是缺乏的。在這樣一種背景之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難以被激發出來,故而缺乏學習的長久動力和熱情[2]。
2.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教學之中存在缺乏趣味性的情況。很多教師在傳統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平鋪直敘地講解課文中的知識,在學生看來不過是照本宣科,還不如自己看書,整體教學過程是枯燥乏味的。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教師在教學思想和理念上沒有完全轉換過來,另一方面是由于該學科的教學經驗是匱乏的,這門學科屬于新興學科,沒有過多的教學模板和實際案例可供參考。在以上原因的束縛之下,很多學生不愿意聽這門課程的講述,教師在短期的教學經驗中無法獲得規律性見解,導致整體課堂的教學實效性不高。
3.教師不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新課改要求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然而學生的主體性問題卻依然沒有解決的好辦法,在通用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依然高高在上,不善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的創新精神和主觀能動性被極大地遏制住了,沒有體現出學生的自由感和主觀的能動空間。教師引導學生學習某一項新知識的時候,大多數會借助信息化的展示工具對內容進行安排,但課件制作質量卻不高,只不過是把課本上的內容搬到了大熒幕上,沒有進行創新,也沒有注入自己的理解。教師沒有時間耐心地聽取學生的質疑和思考,在這樣的被動教學模式之下,學生和教師的角色位置沒有轉換過來[3]。
4.通用技術課程教學內容上沒有體現出綜合性的特征。通用技術課程其實本身具有生活化的屬性,它和學生的現實生活是息息相關、密不可分的,其教學的目的是要求學生掌握具體的知識和技能,豐富生活生存能力和實踐能力。另外,通用技術課程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其他類型的基礎課程具有相關性,在知識體系上是相互交叉的,在實際教學時教師拘泥于通用教材的使用框架和模板,缺乏知識之間的橫向交流,也沒有在教學中體現出生活化的案例設計優勢,使通用課程成為一門完全獨立的學科,學生獲取知識的來源和渠道是有限的,呈現出碎片化的分布,沒有系統化的優勢。在通用技術課程教學之中缺乏對德育思想的滲透和體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如果脫離了德育教育將會沒有任何意義。德育教育重在立德樹人,是核心素養對學生要求的題中之義。反觀現狀,通用技術課程在教學中的德育元素并沒有得到充分挖掘,教師把關注點放在專業技能的培養方面,沒有很好地挖掘德育元素,課程價值標準也沒有得到設定,導致這門課程的立德樹人任務難以完成,難以符合核心素養背景之下對學生的教學要求。
三、高中通用技術課堂教學的優化策略與建議
(一)加強對學科意義的闡述
針對很多學生還沒有明確通用技術課程重要性的現狀,在當前核心素養的培育之下,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之前要結合具體的知識內容闡述學科的意義,強化學生主觀能動性,明確該課程的意義和學習價值。教材中對知識內容的表述理應讓學生看到學完該課程有怎樣的實際用處。在實際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知識內容,引領學生窺探這門課程的究竟,激發學生對通用技術課程的熱愛。在具體的方法上,教師可以直接向學生講述這門課程的開設目的及意義,也可以把這部分內容和具體的知識教學結合在一起。比如,在學習“走進技術世界”這一章節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圍繞技術的發展歷史、技術的運用價值、技術對各行各業的運用推動作用等不同的板塊,分析為什么要學習通用技術課程,這門課程的學習能夠為生活創造怎樣的價值,帶來怎樣的好處。在教學時,教師可以融入一些真實的故事案例,引導學生正確看待這門課程的學習意義。比如,在教學過程中加入名人名言,或者加入一些科學家的奮斗歷程,結合生活中的實際案例讓學生了解科技發展和人類社會之間有怎樣的關系網絡,之后要布置思考題,讓學生自主探究技術的發展究竟給人類社會帶來了怎樣的變化,具有什么樣的意義。在價值意義的引導之下,學生能充分意識到通用技術課程的學習目的,改變傳統教學中,學生學習動力不足、信心迷茫的現狀[4]。
(二)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核心素養的培育要求之下,高中通用技術課程一定要彰顯出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圍繞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操作技能共同達成培養目標,提升學生的實際應用水平。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教師在教學時可以采取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展開教學設計,圍繞高中生的學習實際需求,展開課程內容的有效布置,不要再像以前一樣重理論輕實踐,導致課堂教學低效能。只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感覺到自己的學習價值被認可,才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自己的思維進入積極的慣性之中。在方案的構思方法這一章節的學習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之下,對內容進行自主探究。為了使教學內容更加接近學生的現實生活,教師可以聯系學生生活中的實際案例,如手機支架的設計,以此為項目主題展開教學,引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整個過程應當由學生親自進行,包括手機支架的設計環節、裝飾環節和具體安裝環節都可以由學生獨立完成,也可以由小組學生共同配合完成,主要目的就是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到方案的構思之中,全神貫注地投入相應的學習中,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培養學生的通用知識探究精神。
(三)開發教學案例,培養學生動手創新能力
在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教學之中,如果能夠加入案例的講述作為輔助,能夠更好地講清楚知識點的相關內容,將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和認知。此外,開發教學案例不得不提到信息化教學資源。在多媒體教育盛行的今天,多媒體科技和網絡資源滲透在高中通用技術課程之中已經成為必然趨勢和發展方向,通過更多的網絡資源滲透,讓教學內容以視頻、圖畫、文字相結合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更好地為教學服務。當然,案例的選擇并不是隨心所欲的,也不能過于盲目,教育工作者在選擇案例的時候要確保其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首先,案例的選擇要具有典型的代表價值,和本節課的知識點具有環環相扣的緊密聯系,最好是存在有爭議的、可以探究的知識點,以便促進整體教學環節的不斷推動。其次,在教學案例的選擇時一定要新穎,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在設計某項物品或者項目主題的時候,對設計作品的選擇一定要符合學生當前的審美價值觀,抓住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點,以實際情況挑選案例素材。教育工作者要關注學生的實際生活,盡可能地讓通用技術課程體現生活特色,也可以利用網絡技術查找一些社會熱點素材,讓學生暢所欲言、積極討論,更好地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性。并讓學生敢于提出自己的見解和想法,鼓勵學生付諸實際行動,培養學生的進取意識與開拓精神。
(四)加強教師素質培養
在高中通用技術課堂之中培育學生的核心素質,教師必須要打鐵還需自身硬,加強心理學、教育學等不同板塊知識的學習,充實自己的專業技能和職教素養。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自我“充電”補充專業知識,在教學設計之前,教師需要帶領學生認識各種原材料,了解它們的加工方式,然后進行設計操作。該門課程的教師一定要加強對材料學相關知識的把握,了解不同材料的屬性和內在聯系,只有在先進基礎知識的保障之下才能夠將單元化的碎片知識相互結合,用整合的知識系統選擇學生更容易接受的形式展開教學過程;另一方面,教師要選擇常用的工具作為教學輔助材料,因為該門課程經常需要學生動手操作,所使用到的教學輔助道具和工具都必須是教師自己熟悉的。除了實物教學道具之外,教師還需要熟練地掌握信息化繪圖軟件,以滿足整體教學過程的需求。與此同時,教師也要保持開放心態,樂于對新鮮事物進行嘗試,提高操作方法和操作工具的使用熟練程度,從自我開始,引導學生不斷地用創新的標準要求自己,而不是完成任務即可,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人才的核心素養培育達到創新型的標準。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核心素養的視角之下,高中通用技術課堂教學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實現高中通用技術教學的有效優化,并聯系教學實際情況展開研究,加強對傳統的教育手段和思想觀點的創新。教師要認清傳統教學的不足之處,在教學之前對學生闡述該門課程的教學意義和價值,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要加強教學案例開發,培養學生的動手創造能力。同時,還要提高教師自身的專業素養,踐行好通用技術課程對核心素養的培育承諾,使學生得到更好的學習體驗。
參考文獻
[1]沈濤.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教學探析[J].新課程研究,2021(26):65-66.
[2]何春輝.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智力,2021(24):148-149.
[3]呂士國.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行為探析[J].科幻畫報,2021(4):170,172.
[4]林澤珊,吳燕珊,陳燕珊.核心素養視角下的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行為分析[J].教育導刊,2020(8):6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