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錦華
摘要:隨著教育教學的發展,“雙減”政策的提出旨在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讓學生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數學作為初中階段的重點學科,利用分層作業的方式,能夠更好地縮短學生在作業上花費的時間,用針對性更強的精準作業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以更好地落實“雙減”政策。本文基于“雙減”背景,對初中數學作業的分層展開探究,以期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
關鍵詞:初中數學;分層作業;“雙減”政策
“雙減”政策的提出,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在初中階段,教學的目的不僅在于為學生奠定扎實的知識基礎,而且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在不增加學生和教師負擔和壓力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教師在“雙減”政策背景下需要探討的問題。采用作業分層,能夠兼顧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更加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1? ? 初中數學作業分層的作用
1.1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
為了充分落實分層作業,發揮出分層作業的作用,要求教師加強對學生的了解,以提高學生對于教師的認同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需要更加頻繁。教師要走近學生,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點,讓學生內心真正接納教師,和教師成為亦師亦友的關系,從而形成和諧的教學氛圍。為了能夠設計出更加符合學生學習水平的分層作業,教師要更加關注學生,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將自己作為學生學習路上的指明燈,從而幫助學生輕松高效地完成數學學習。
1.2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傳統的數學作業通常用統一的標準、內容和要求來面向所有學生,這就導致作業無法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而利用分層作業則能從學生的個性差異出發,更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薄弱環節進行訓練,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水平。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數學能力上的差異設計分層作業,從而提高作業和學生之間的適配性,充分發揮作業的作用。通過分層作業,學生能夠選擇與自身基礎和能力相適應的內容來完成,教師要借由作業難度的提升,不斷促進學生的發展,根據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幫助學生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為將來的學習和發展做好鋪墊。
1.3夯實學生的學習基礎
通過設計不同的分層作業,面向不同數學水平的學生,能夠依據學生目前的實際情況幫助學生做好查漏補缺工作,從自身的需求出發,利用作業彌補學生的不足。數學的靈活性比較大,常常一道題有多種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數學知識本身也有一定的復雜性和抽象性,而利用分層作業則能夠更好地凸顯出數學的特點,讓學生通過實踐探索,主動思考,產生自己的認知和理解,在探索中掌握其本質規律,打下堅實的基礎,用循序漸進的方式真正完成知識的內化,提升學生數學能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培養其數學核心素養。
2? ? 初中數學作業分層的現狀
2.1對作業分層不夠重視
就目前初中數學教學現狀來看,在作業的布置和設計上,教師通常采用的是傳統的作業布置方式,沒有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學習水平制定不同內容、不同難度的作業。而教師對于分層作業的忽視,也影響了作業效率的發揮。教師要樹立全新的教學理念,正確認知分層作業,分層作業雖然旨在減輕學生的作業壓力,但是并不意味著單一地減少作業的量,而是從學生目前的實際情況出發,在為學生打下知識基礎的同時,讓學生有更加深層次的探究,對數學知識有更深入的了解。
2.2作業分層理念不夠明確
部分教師對于作業分層的認知有待提高,認為對作業進行分層設計,就是按照不同的層次設計不同類型的題目,并且交給學生自己去批改。這種作業分層的方式只適合數學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如果運用于成績一般甚至是學困生身上,則無法發揮出其作用。從錯誤理念出發所進行的作業分層,只能使數學水平比較好的學生獲得進一步發展,而學困生和一般的學生則會被困于基礎知識的學習上,這和分層教學以及“雙減”政策是相違背的。基于“雙減”政策下的作業分層設計,應該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以促進其整體提高。而往往因為理念上的偏差,導致所制定的分層作業反而拉大了學生之間的差距,影響數學教學效果。
2.3輔導缺乏層次化
在“雙減”政策下所開展的作業分層是對教師教學的全新挑戰,由于不同的學生提交的作業各不相同,所以讓整個評價過程更加煩瑣,導致教師沒有足夠的精力對學生進行指導。部分教師在指導中并沒有依據分層作業開展分層指導,這就導致學生所接受的內容仍然沒有針對性。導致分層作業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3? ? “雙減”政策下初中數學作業分層策略
3.1作業設計分層
不同的作業要對應不同深度的知識,教師在進行分層設計時,要將知識的難度作為作業分層的依據。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做好教學準備工作,對即將教授的知識進行劃分,根據不同的深度將知識劃分為基礎性內容和提升拓展性內容,根據不同層次的知識來準備教學,為學生制定不同的學習目標,從而做到在教學當中有的放矢,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學生依據不同的標準和要求完成學習任務。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基礎等方面有著一定的差異性,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完成作業設計工作??梢詫⒆鳂I分成 A、B、C三層,A層對應基礎性的知識,通過改變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奠定扎實的數學知識基礎,這類作業要盡可能簡單易懂;B層作業在難度上有所提升,但是仍然是對基礎內容的適當變形,需要學生在扎實掌握基礎知識之后,才能順利解題,借由這種作業再一次幫助學生復習和記憶基礎內容,同時通過變形提高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鍛煉其在知識應用方面的能力;C層作業主要面向學習水平比較高的學生,這類型的學生已經不滿足于基礎知識的學習,所以在這類作業當中不僅要加大難度,同時也要將知識綜合起來,讓學生學會融會貫通,在拓展學生知識面的同時,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鍛煉,用具有挑戰性的題目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3.2作業布置分層
作業是課上學習的一種延伸。利用作業,學生能夠復習和鞏固自己在課程當中所學到的內容,但是學生有著一定的差異性,如果采用同樣的作業布置方式,學生作業的完成度以及借由作業所獲得的成長是不同的,因此采用分層作業布置方式,能夠更好地保護學生在作業上的完成熱情,提高作業完成效率。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基礎都有所不同,對于學習能力比較欠缺的學生,面對傳統的數學作業很難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所有內容,大部分學生只能完成其中的一半,而另外一半超出了其學習范圍,因此會出現胡亂答題或者抄襲別人答案的問題,這種作業無法促進學生的提升,反而會增加學生對于作業的厭倦情緒,沒有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
教師要從學生的個性特點出發,依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布置不同難度以及體量的作業。在完成新知識的教授之后,作業的難度要適當放低,在舊知識的復習中則要提高難度。但是無論在哪一個教學階段,教師要依照循序漸進的原則,讓學生從簡單的題目入手,讓能力隨著作業的難度提升而不斷提升,以提高學生的作業完成積極性。就目前初中數學的課時安排來看,每天都會有數學課,教師也會習慣于在教學完成之后布置作業,這就導致學生每天都有作業要寫。無論是從作業的量還是從作業的難度上來看,都在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過多的作業也導致教師無法及時精準地給予學生評價,因此學生無法借由作業獲取對自身發展有針對性的指導意見。所以教師要酌情減少作業的量,切忌采用“題海戰術”對學生進行鍛煉,而是要選擇少而精的作業,讓學生真正做懂做透,以發揮出作業的作用。教師要提高作業的針對性,比如對于同一類型的題目,與其讓學生去練習相同的十道題,不如借由其中的一題讓學生嘗試一題多解,讓學生將題目掰開揉碎,真正吃透當中所蘊含的知識本質。
學困生本身在數學知識掌握方面就有所欠缺,學習的方法也不夠正確,對于數學學習有畏難情緒,因此即便是比較簡單的作業,這類型的學生也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做,同時在正確率上也無法得到保證。因此教師要降低對學困生的要求,減少這類學生的作業量,在作業當中更加偏向于對基礎知識的考查。而對于數學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教師更要讓學生走出“題海戰術”的局限,騰出時間和精力去做難度更高的題目,從而促進學生的深度發展。而學習水平一般的學生則可以用適當的拓展題來提高其能力,讓其通過跳一跳的方式來完成自己在最近發展區上的提高。
在作業量上也要進行分層,比如對學困生來說,要求其完成A層次的作業即可,學習水平一般的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需求來選做B或C層的作業。
3.3作業批改分層
面對不同層次的作業,批改也要進行分層,在傳統的作業批改中,教師常常將批改的重點聚焦于學生是否做對題,而忽略了學生在做作業過程中的情感和態度,批改也只是單純地對學生作業的正確情況進行點評,沒有發揮出正面積極的作用,這就導致學生如果作業的完成情況良好,那么學習的熱情就會比較高;如果作業當中的錯題比較多,則會認為自己的數學能力比較差,對數學學習產生厭倦情緒。對作業進行分層批改,就是打破傳統批改的禁錮,將定性和定量結合起來,給予學生更加個性化的評價,發揮作業的作用。比如對于學困生,教師要放寬評價標準,相對于其作業的對錯,要更關注其在作業完成當中的態度,以批改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心,從而對數學學習燃起信心。對于學習水平一般的學生,教師要從學生的錯題當中分析其知識掌握水平,并做好記錄工作,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讓學生往更高層次發展。對于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教師則要收緊評價的標準,除了對其正確與否進行批改,還要用高標準、嚴要求防止學生產生驕傲自滿的情緒,引導學生不斷優化和改進自我。
比如,對于一般水平的學生,即便作業并沒有全部做對,但是其字跡非常工整,而且答題也非常規范,教師就可以從這一方面對學生提出表揚,同時指明學生在作業當中的問題,讓學生在鼓勵中欣然接受教師的建議。部分學困生雖然在訂正了作業的錯題之后,仍然會出現做錯的情況,此時教師應該聚焦學生的錯題,探尋做錯的原因,并且設計相同類型的題目,讓學生反復練習,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知識點,找到其規律,掌握正確的解題方法。對于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教師在作業當中除了關注正確率之外,也可以提高學生的作業完成速度或者讓學生說明其思考的過程,從不同角度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評價。
教師在對學生的作業進行批改時,要正確認知到作業是反映學生目前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所以批改的作用是借由學生在作業當中的問題,找到其學習的漏洞。因此教師要根據作業批改的情況來整理學生的錯題,根據錯題來完成課堂教學,對錯題進行評講之后,配合相應的練習題以鞏固相應的知識點,避免學生再次出現錯誤。
3.4作業評價分層
評價既要包括對題目對錯的評價,也要包括對學生學習情感、學習態度的評價。借助評價,學生能夠了解目前自己的學習水平,發揮出評價的鼓勵作用,利用評價優化教學。因此在評價分層作業時,教師要根據不同作業的類型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初中學生的年齡較小,更加渴望得到教師的鼓勵和肯定,而作業又是學生努力完成的成果,所以更希望自己上交的作業能夠得到教師的表揚。因此教師要抓住學生在作業當中的任何一個進步點,及時鼓勵學生,挖掘學生的潛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比如學困生,由于在學習能力上的欠缺,很可能在作業當中經常出現錯誤,但是教師可以針對其認真完成的態度、積極動腦的習慣進行評價,讓學生接受來自教師正面的反饋信息。對于部分學生的個性化錯誤,教師還可以采取一對一的評價方式。
4? ? 結語
在“雙減”政策下對初中數學作業進行分層,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讓學生找到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更加有針對性地進行完善和優化,樹立學習的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在不增加學生學習壓力的情況下,促進學生的成長和進步。
參考文獻:
[1]魏雪梅.探究“雙減”背景下初中數學有效作業設計[J].試題與研究:高考版,2019(8):16-18.
[2]何聲鐘.關于中小學生“雙減”政策的再思考[J].中小學校長,2017(10):3-6.
[3]靳彩霞.談如何做好初中數學的真正減負教學[J].好家長,2018(68):202.
[4]王云圣,沈思遠.上海市中小學生減負成效及對策研究——基于培訓機構供需狀況的調查[J].中國市場,2018(4):107-110.
[5]徐朝波.“雙減”背景下初中數學作業設計優化策略探究[J].進展:教學與科研,2022(2):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