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瑛琦
摘 要:運用繪本開展小學低段的美術教學,其目的在于運用多元的教學手段提高美術教學的效率和質量。當前教育市場上的繪本資源非常豐富,題材多樣,內容元素豐富,富于故事性、趣味性和新意,在運用繪本開展美術教學時,教師需要注重圍繞教學目標和任務,來選擇具有較強啟發性和藝術性的繪本,使課堂內容更包容、多元化。從繪本在課程導入、技能教學、內涵理解、藝術感知、創造性思維塑造、人文素養培養等多方面,探討繪本教學在小學低段美術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及其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低段;美術教育;人美版;繪本教學;策略分析
小學低段學生尚處于直觀思維發展階段,相較于處理文字、數字信息,更偏好處理圖畫信息,這為教師使用繪本開展美術教學提供了前提,教師的美術教學務必要緊扣學生的心理和認知發展特點來開展。當前繪本市場按照學生的學齡和學段進行了劃分,教師可以選用符合學生年齡、認知、心理發展特點的繪本,結合繪本中的互動性特征,促進課堂教學的互動,以積極的審美觀引導學生發展自身的美術能力。
一、繪本促進課程導入
良好的課程導入是高質量課堂成功的一半,要提高美術課堂的教學效果,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一開始,運用合適的引導內容導入正式的課堂教學,為活躍的課堂氛圍預熱,讓學生快速地進入學習狀態。繪本的題材和內容種類非常豐富,多樣化的繪本選擇可以與多樣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活動環節相適應、相匹配[1]。課堂一開始,教師運用繪本中生動的圖畫信息及其包含的故事內容進行課堂導入,可以充分吸引學生將其注意力投入課堂學習。美術教學不僅包括繪畫教學,還包括手工教學,使用立體繪本講解手工制作可以有效解決集體教學中學生過多導致教師精力不足的問題,并引導學生從平面和立體兩個角度觀察物象。
以二年級下冊中的“頭飾設計”為例,教材中展示了運用彩色卡紙制作的頭飾,教師可以運用繪本《顏色國的秘密——楓葉的頭飾》來引入課堂內容,在學生閱讀過繪本之后,教師可以以回顧故事的方式引導學生注意到“頭飾”這個概念,來制作不同季節楓葉的頭飾,也可以運用故事性較強的繪本故事,如《晚安,大猩猩》《花栗鼠的大耳朵》等,由教師提前制作夸張的頭飾,在課堂上讓學生佩戴頭飾進行角色扮演,然后根據故事中的角色特征來進行頭飾的重新設計和制作。特別、醒目、夸張的頭飾可以在課堂一開始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會好奇頭飾的制作方法和過程。同樣,將頭飾作為主題的繪本也可以在吸引學生注意力方面起到積極作用,快速將學生的焦點聚集到課堂的重點內容上。恰當地選擇切入點,使用教材內容相關繪本引入課堂,往往可以幫助教師有效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并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
二、繪本指導學生技能
在以往小學低段美術教學中,教師往往只是通過語言或是繪畫示范來為學生指導繪畫,而學生的理解能力較低,這樣的教學方法非常不利于學生的藝術創造思維形成和發展。當前用于小學低段教學的部分繪本與教師的教學內容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可以互相對應,部分繪本內容甚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延伸學生對美術的認知,為教師講解不同的繪畫技巧提供輔助[2]。教材中有非常多的手工和繪畫教學內容,結合教學實踐不難發現,許多學生對顏色搭配不具備足夠的審美能力,顏色搭配不得要領或是毫無美感。鑒于此類情況,教師可以結合涂色繪本My week,來開展顏色搭配練習。
該繪本由一個完整的故事串聯,講述了主人公一周內做的事,繪本全篇都是黑白色的,只有線稿,沒有色彩。在進行涂色教學時,教師可以先進行引導,講解大概的涂色方法和技巧,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己自主涂色。如繪本中的第一頁,主要內容為主人公的購物情景,購物車中放了蘋果、句子、香蕉、牛奶等物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憶或觀察“香蕉是什么顏色的?”“牛奶盒是什么顏色的?”等,來仿照顯示進行涂色。在進行人物服裝的涂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自己或是同學的衣服顏色來進行涂色,人物的頭發則可以參考父母頭發的顏色或是根據學生自己的喜好進行涂色。此外,在進行背景涂色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主人公在購物時會是什么樣的心情?”有的學生會答“開心”,那么教師就可以引入暖色的概念,如使用紅色、淺紅色、黃色等顏色進行涂色,如果是“興奮”那么就推薦學生涂橙色,以此為學生建立顏色和情感之間的關聯。繪本中的第二頁提到主人公在上游泳課,那么該頁的背景可以使用藍色或是綠色進行涂色,因為藍色可以體現常見的游泳館裝潢,起到提示的作用,也可以暗示較為冷靜、沉靜、理智的思維狀態,綠色則可以表現追求健康的理念,以此建立學生腦海中顏色與意義的關聯。以此,教師可以達到借助繪本提高學生繪畫技能的目的,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對顏色的把控和運用,提高學生的顏色搭配能力。
三、繪本促進學生理解內涵
美術作品或者更廣義的藝術作品,都有其內涵價值,學生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不僅需要了解主流的、大眾的繪畫形式和藝術形式,還需要學習理解藝術作品中的情感態度、內涵和價值,學習運用直觀感受和理性分析來感受作品[3]。以二年級上冊“動物樂園”為例,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往往以教材中的示例和自己的示范來教導學生進行捏泥。教材給出的作品示例,大部分都是從仿照現實的角度進行的,由于大部分學生對捏泥塑造動物的方法不太熟悉,所以往往會參照教師的示范或是教材給出的示例進行模仿。少部分學生可以做出創新,如按照教材或教師的示范捏好造型后,為作品涂上與參照作品不同的顏色,部分學生的顏色搭配可以讓人眼前一亮;也有學生會對造型進行創新,如為做出的小雞搭配上雞蛋造型,為長頸鹿搭配樹枝和樹葉;也有學生會在看過教師示范之后,運用大致方法制作其他造型,如鱷魚、青蛙、羊之類的造型,但是創新內容并不是很深刻,教師在這里可以運用繪本《西卡的心情》開展教學活動,以促進學生對美術作品的理解。
繪本中描繪了主人公西卡在各種各樣情緒下的表情變化,有開心、生氣、悲傷等不同情緒的五官變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關注并分析繪本中主人公五官隨情緒的變化,如眉毛的角度、嘴巴的角度、鼻子的繪畫方式等,來學習運用簡單線條表達情緒,并參考繪本中的表情設計新的表情,將表情添加到泥塑中,建立學生圖畫表達與情緒的聯系,深化學生對藝術變形手法的理解,并將表情變形手法應用到自己的美術實踐活動中,深化理解表情在美術作品中的內涵。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結合經典的美術作品來引導學生感受作品中包含的情緒內涵,尤其是人物畫。小學低段學生的抽象邏輯素養不高,所以引導該階段學生分析、理解內涵較為隱晦的藝術作品,不具備現實性和可行性,教師需要從自身教學需求出發,為學生選擇恰當的美術作品。
四、引導學生感知藝術
適合小學低段學生的兒童繪本種類非常豐富,題材廣泛,信息技術以及專業性的相關論壇和網站也為教師提供了接觸世界各國兒童繪本作品的平臺,經典的兒童繪本數不勝數。經典的兒童繪本經受了世界多國兒童和教育者的考驗,包含了各個國家迥然不同的風俗文化和民族特色,對開闊學生的美術視野、提升學生的審美、培養學生的文化包容心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學生在這樣種類豐富、文化內涵廣博的繪本熏陶中,可以感知到不同的文化對比和沖突,逐漸形成自己的審美觀點[4]。
以二年級上冊的“節日的裝飾”為例,該部分內容主要為學生介紹圍繞不同節日主題進行的裝飾活動,裝飾物豐富多彩,其顏色、形狀、材質、形式等基本都與主題相關,教材中為學生展示了國慶節、兒童節、端午節、元宵節等不同節日中的裝飾,并展示了部分與節日相關的裝飾性繪畫,教師可以在此處結合繪本《保冬妮節日繪本》《圣誕老爸》《我爺爺是圣誕老人》等,為學生補充世界各國不同民族的經典節日知識,并運用繪本中出現的裝飾物象來引導學生對其他節日裝飾品進行觀察和分析,并在必要時為學生補充相關節日的背景信息。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選擇一個節日主題,利用常見材料如紙板、色紙、蠟光紙、瓦楞紙、彩色毛線、水彩筆、油畫筆、剪刀、白乳膠、雙面膠等制作相關裝飾物。有的學生選擇春節、圣誕節等作為主題,制作了燈籠、臘梅、窗花、彩色襪子、圣誕樹等裝飾物。這樣的實踐手工活動,可以以鮮明的主題和親歷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沉浸式地體驗不同的文化氛圍,幫助學生感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藝術,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培養學生的藝術包容心和綜合運用文化元素進行創新的能力。
五、繪本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繪本往往具有較強的故事性和美觀性,兒童在閱讀時可以結合多張意義連貫的圖畫內容,將圖畫串聯成整個故事,除了可以為學生提供畫面的美觀享受和審美熏陶,呈現一個精彩的故事,更能夠以圖文結合的形式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理解能力,并引導學生學會語言和繪畫表達,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教師可以借鑒繪本中的故事,來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在繪本故事和畫面中受到的啟發,創作自己的故事,并運用圖畫來進行表達[5]。
以教材中“繪畫中的節日”為例,教材中為學生呈現了我國多民族不同的節日景象,并結合主題繪畫,豐富學生的繪畫視野,將節日與繪畫聯系起來,啟發學生思考節日、繪畫與自我的創造性表達。如在該內容教學中,引導學生回憶中秋節家里都會進行什么樣的傳統活動、吃什么食物等,結合繪本《小星星的大月餅》開展教學活動,該繪本以充滿童趣的方式為學生展現了我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的習俗,并詳細介紹了吃月餅這一習俗和活動,其中還涵蓋了月亮盈虧變化的規律,沒有過于起伏曲折的故事情節,但是主人公母女在傳統節日中的互動和情感讓人動容。教師可以以此為切入點,介紹我國的其他傳統節日,如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并結合相關背景知識為學生作補充,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個節日或是自身對其有感悟的節日來創作自己的繪本故事。小學低段學生思維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語言組織能力有限,教師可以結合關鍵詞、節日活動圖片或是其他節日的相關故事,激發學生聯想自己與家人或朋友在傳統節日發生的故事,或是創作虛構的童話故事等,以豐富的課堂內容和實踐性繪畫活動,激發學生的表達欲和分享欲,在創作時可以與同伴討論,以此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六、繪本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繪本中不僅包含豐富的圖像即美術視覺元素,還包括豐富的人文關懷內容,學生在獲得美術享受的同時,可以受到故事情節及其價值內涵的影響,在優質繪本的引導和影響下,學生可以持續性提升自我的人文素養,實現自身包括精神品質在內的全面發展[6]。
如在二年級上冊“大餐桌”的教學中,學生需要使用多種材料來制作事物道具,使用材料種類多、總量少,學生需要以小組的形式分享材料,在此,教師可以為學生分析繪本《其卡的游樂場》的主要故事內容,如主人公其卡是一只小蜘蛛,他運用自己織網的能力為毛毛蟲編織了一架秋千,為螳螂編織了一副羽毛球拍等,借助自己的本領來為朋友們帶來了歡樂,感染了身邊的人,大家都感受到了“分享”的快樂。教師可以借助這個故事來引導學生學會分享自己的手工材料。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講解繪本《害羞的小米》,鼓勵害羞的學生在制作手工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可以與身邊的同伴或是教師進行交流,一起解決困難。以此,教師可以運用繪本來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實現人文素養培育與美術教學的聯結,促進學生綜合、全面地發展。
科學應用繪本展開小學低段美術教學,可以有效改變以往較為枯燥乏味的講解、臨摹教學環節,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還可以培養學生在繪本中尋找美術知識的自主性,提升學生的美術綜合素養,尤其在課程導入、技能教學以及藝術感知方面,可以起到以優秀藝術作品潛移默化影響學生審美觀點的作用,使小學一線美術教師的工作事半功倍。隨著繪本教育市場的升級和發展,繪本類型會更加豐富,教育質量更加有保證,其在未來的低齡兒童美術教育領域將會發揮更大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夏雪燕.小學低年級美術教學中繪本資源的應用研究[J].少年寫作,2021(7).
[2]徐恩忱.小學美術教學中繪本的應用策略[J].當代家庭教育,2020(27).
[3]許應飛.童話繪本在小學低年級美術教學中的融合[J].啟迪與智慧(中),2020(1).
[4]賈舒婷.一節有故事的美術課:小學繪本美術教學初探[J].天津教育,2021(2).
[5]趙言言.結合兒童繪本的小學美術教學淺析[J].國際教育論壇,2020,2(11):106.
[6]張煜茜.發揮童話繪本的作用:小學低年級美術教學探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