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 康雅麗
摘要: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建設進程的持續深化,使城市規劃設計在城市經濟發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合理科學的城市規劃設計,可以優化土地分配方案,提高場地設計質量,進一步實現城市經濟與社會環境之間和諧發展的目標。與此同時,當下我國城市普遍存在開發過度的問題,導致土地利用率低下、城市經濟活動不暢。文章以城市規劃設計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理論依據為切入點,進一步分析城市土地開發的現狀及對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并提出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具體規劃設計思路策略,希望以此為城市規劃設計工作質量效益的提升提供有效價值建議。
關鍵詞: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規劃設計;理論依據;思路策略
基于理論角度分析,城市規劃設計對城市經濟發展的影響較大,比如在合理進行土地分配、場地設計的基礎上,可以加快城市經濟的發展步伐,進一步滿足經濟與社會、自然環境之間和諧互動的要求,并達到實現城市經濟可持續性發展的目標。與此同時,良好的城市規劃設計方案,可以保證城市土地資源分配的合理性,換而言之在合理分配城市土地資源的基礎上,能夠為城市必要的經濟活動提供場所、資源支持,進一步為城市優勢行業長遠發展提供原動力,使優勢行業充分發揮經濟發展的帶頭作用。以西方發達國家為例,將大片土地劃撥給酒店、景區、娛樂項目進行規劃設計,確保城市土地分配完全契合自身經濟發展的特性。從我國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角度考慮,此類做法可結合國情適當借鑒應用。總體而言,從我國城市規劃設計工作質量效益全面提升角度考慮,本文針對“基于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城市規劃設計”進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價值意義。
一、城市規劃設計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理論依據分析
(一)優化場地設計
良好的城市規劃設計方案可以優化、升級場地設計,且在優化、升級過程中,使城市用地得到合理科學配置,進一步加快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步伐。例如:針對特定市場、消費群體,打造高品質的居住區域,可以吸引大量人口長期居住,以此擴大該區域的人口規模,并間接為該地區的經濟活動注入全新的活力。從中可見,全新的工商業用地設計能為大量就業人員創建全新的工作環境及條件,吸引大量的就業人群,為城市經濟發展提供充分有效的人力資源支持。此外,開展城市規劃設計,可以優化酒店住宿行業、學校、零售行業的場地分布,吸引游客、學生等消費群體,進而達到促進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如下圖1所示,為理想的現代城市規劃局部模型圖:
(二)實現和諧發展
科學合理的城市規劃設計,可以改善城市面貌及城市居民的工作環境及居住條件等,進而對促進城市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具有顯著積極作用。反之,不科學、不合理的城市規劃設計方案,易破壞城市環境,降低城市經濟的發展質量水平。通常情況下,城市環境出現嚴重破壞問題,通常受到過度追求城市經濟發展的影響,尤其是部分城市出現經濟層面的分析誤區,在重視城市經濟發展的同時,對社會、環境、人才的發展則缺乏足夠的重視,從而難以帶動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
對于上述提到的城市環境問題,對經濟發展的影響集中體現在生產過程當中。同時,惡劣的城市環境問題,會帶來勞動力嚴重流失問題,進而導致城市經濟發展衰落。并且,結合不發達地區或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實況來看,均可發現因勞動力流失產生的經濟落后或發展滯后問題較為鮮明。由此可見,有必要以城市規劃設計為切入點,妥善處理因環境問題帶來的勞動力外流局面,進而有效解決因環境阻礙城市經濟發展的問題。此外,從城市規劃的角度分析,減少城市環境問題對勞動力產生的影響,可通過土地利用分配的方法實現,以此完全隔離民眾與污染源頭,使城市勞動力充足,為城市經濟發展提供有效的勞動力保障。
二、城市土地開發的現狀及對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分析
城市規劃設計對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充分有效的理論依據,但同時從城市土地開發現狀來看,仍存在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且相關問題若得不到有效解決,則會對城市經濟發展產生極其不利的影響。總結起來,城市土地開發現狀及對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具體如下:
(一)城市土地開發現狀
從當下我國城市發展現狀來看,經濟上過度依賴房地產行業是一大普遍性問題,主要表現為地方政府為促進城市經濟發展,將眾多城市用地低價出售給房地產開發商,甚至為了擴大招商引資的規模,作出開發大片新區的決策。與此同時,部分欠發達或不發達地區,以短時間內振興地區經濟為核心目標,紛紛效仿采取針對性的招攬發展政策,導致缺乏足夠人口支持的前提下,擅自開發大規模土地,使樓盤建成之后無法吸引預期規模的人口,造成樓房空置率低下問題的出現。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一、二線城市的房地產項目空置率高達40%,中西部城市的房地產項目空置率高達70%,由此說明城市土地資源浪費問題嚴重,且會進一步阻礙城市經濟長遠可持續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用地換錢”的城市開發模式,易導致房地產項目空置率過高問題的出現,且此類問題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為了招商引資的各級政府,與為了利用土地升值盈利的開發商之間,在利益交換過程中產生的結果。從各級政府的角度分析,現行的政績考核機制是導致各級政府過度追求短時間內經濟發展成就的主要原因,錯誤認為短時間內實現快速經濟增長的方式無疑是將現有的土地資源直接轉換為經濟資本,進而能夠獲取巨額的經濟效益,但這樣會導致所有城市均將城市土地等稀缺資源低價拍賣給房地產開發商,以達到換取經濟效益的目標;此外,城市中心土地缺乏時,可能出現開辟新區的行為,進而導致房地產項目空置率低下的形勢日趨嚴峻。
(二)城市土地開發對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
根據城市經濟發展理論模式可知,城市經濟增長率與建設用地增長率成正比關系,即開發全新土地可以促進城市經濟的長遠發展,但是資本密度與城市經濟增長率之間也成正比關系。如果毫無節制開發新土地,或低價出售土地,則易降低土地資源的利用價值,出現土地與資本間替換的問題。此時,部分開發商為了實現利益最大化的目標,選擇開發更多土地,實施控制建筑密度、資本投入密度的開發模式。再者,在土地過度開發時,其資本密度大大降低,導致土地利用率也大幅度降低,進而使同等面積的土地成本獲取的經濟效益大幅度下降。從經濟發展角度分析,此模式的經濟生產效率低下,與可持續發展理念不符。
當然,阻礙城市經濟流動問題的原因相對復雜,與我國商品房開發銷售模式之間存在密切聯系。現階段,我國商品房開發普遍推行大片封閉式小區直接銷售模式,而以小區為單位的房地產銷售模式具有兩個特點:其一,小區連帶小區內的服務項目相對全面,不僅包括大量商品樓盤,而且還附帶生活超市及花園景觀等設施,通常需占據大塊的城市土地面積;其二,小區普遍為封閉式結構,僅有的出入口設置安保口或安排安保人員限制車輛的流動,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小區與外界空間的隔離。此外,名言有云“城市經濟結構通過價值、信息、能量、人口、物質等要素實現流動循環。”如果流通受阻,則會嚴重影響城市經濟的良性、可持續發展。
三、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具體規劃設計思路策略分析
從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角度考慮,掌握具體的城市規劃思路策略非常關鍵。結合多年的實踐工作經驗可知,具體的規劃設計思路策略如下:
(一)提高土地利用率
基于城市規劃設計層面分析,要有效解決因房地產過度開發造成的城市土地利用率低下問題,需做到:
一方面需制定科學合理的城市發展模式,預防城市土地出現無目的性或盲目性擴張的情況;同時,強調高效利用城市土地,積極提倡城市土地混合使用模式。具體而言,需要明確劃分城市經濟的長遠發展目標,并杜絕外延式發展模式。需認識到,即便外延式發展模式主張開發大面積的城市新區,以承諾低價土地出讓為基礎進行招商引資,看似開發了更多全新土地,并可以促進城市經濟發展,但是受土地資源自身有限、不可再生性等因素的影響,使外延式發展模式注定走向衰敗。
另一方面,在城市規劃設計期間,需根據城市經濟發展的方向,積極推行可持續性內涵式發展模式,即積極主動尋求技術層面的突破口,進一步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與此同時,內涵式發展模式強調集約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資源,提高有限土地資本密度、產業密度、建筑密度等,使有限的土地獲取長久、龐大的產能。
此外,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土地混合使用模式在西方發達國家城市規劃設計方案當中使用較多,主張將工業、商業及居住等不同性質土地混合使用。以歐洲商業住宅為例,一樓地面用于商業、二樓以上用于住宅或寫字樓,屋頂建設花園用于公共空間等。從我國城市土地集約應用及高效開發利用角度考慮,這種模式可適當借鑒應用,從而使我國城市土地利用率得到全面提升,進而帶動我國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如圖2所示,從城市土地利用率全面提升角度考慮,有必要考慮主要城市全域用地的統籌規劃工作。
(二)合理規劃城市交通,解決封閉阻礙問題
為了有效解決城市封閉小區阻礙城市經濟流通的問題,需詳細分析城市封閉小區的成因。值得注意的是,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封閉式小區是社會大眾保守、封閉及缺乏安全感的集中體現。因此,各級地方政府及相關社會管理部門需強化開放性教育力度,尤其是針對社區居民而言,有必要采取多樣化的宣教方式及鼓勵舉措,引導廣大社區居民之間相互交流,擴大交往圈子,以達到實現思想層面解放的目標,進一步消除非安全意識,減少或消除完全封閉式的住宅小區,進一步實現城市經濟流動暢通的發展目標。
與此同時,通過利用城市規劃設計方法,完善相應的監護設施,填補城市安全監管模式的不足。以西方發達國家提出的“街道眼”理論為例,以此作為理論基礎,建立城市犯罪預防街道、社區,降低社區街道的犯罪率。而我國在現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背景下,城市街道監控攝像頭日漸普及,因此在城市規劃設計期間,有必要結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做法,融合高科技的技術方法,重點監控犯罪高發的場所,極大程度上發揮威懾犯罪行為的作用,使城市交通規劃的合理性及科學性提升,進而帶動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城市規劃設計在城市經濟發展中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及作用。因此,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需全面分析各城市發展進程中存在過度依賴房地產開發等問題,根據城市發展進程及發展方向,采取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優先解決城市規劃設計方面的問題,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并逐一解決封閉小區阻礙城市經濟流動等問題,以此全面實現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劉希娟,廉洪朋,張海霞.城市規劃設計中的生態城市規劃分析[J].工程技術研究,2020,5(10):275-276.
[2]季京偉,李立廷,張栓.基于城市規劃科學和可持續發展視角下市政園林設計探究[J].科技經濟導刊,2020,28(15):54.
[3]蔣晶容.綠色城市設計與可持續發展城市規劃研究[J].經濟師,2019(12):235+285.
[4]王啟.淺談城市規劃設計中生態城市規劃[J].建材與裝飾,2019(07):84-85.
[5]黃威.城市可持續發展下的城市規劃設計淺談[J].中華建設,2019(01):80-81.
[6]雷金.城市規劃科學實施和可持續發展理念下的市政園林設計[J].產業創新研究,2018(12):83-84.
[7]何誼.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和城市規劃科學的市政園林綠化設計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8(38):69-70.
[8]謝謙.基于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城市規劃設計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8(19):137-139.
(作者單位:江西省地質局地理信息工程大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