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計算題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其對小學生的學習有很大影響,所以教師必須提高對計算題教學的重視。同時,小學數學教師還應該對計算題教學出現的問題進行認真研究,并分析產生相關問題的原因,在此基礎上通過科學的方式來優化計算題教學,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題;教學
作者簡介:高碧嫻(1997—),女,江蘇省南京市金陵小學。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計算題教學是最為關鍵的教學之一,計算題教學的質量會直接影響學生數學思維、數學能力發展。在學習數學的時候,進行計算是小學生應用復雜知識的基本途徑。同時,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數學計算也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開展小學計算題教學時,小學數學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采取更加科學的方式進行教學,逐步提升學生數學計算水平。
一、教師在優化小學數學計算題教學時需要解決的問題
筆者以為,在優化小學數學計算題教學時,教師需要解決以下三個問題。
(一)課堂氛圍不佳、學生不能集中注意力
目前的小學數學計算題教學中,課堂氛圍不佳、學生不能集中注意力的問題較為突出。課堂氛圍不佳導致數學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之后,學生不怎么愿意給出反應,更難以集中精力聽教師的講解,教師開展教學的有效性也就相對不足。學生在課堂上頻頻出現不認真聽講、走神等情況后,教師讓學生進行自主性習題練習,學生的計算效率會比較低,計算準確度也會不夠,在計算時還可能會重復出現類似錯誤,甚至教師在課堂上講了很多次的題目,學生依舊可能不會做[1]。
(二)學生常在計算時粗心大意
有的小學生對數學計算原理、計算順序都比較清楚了,甚至已經完全掌握了計算知識,但是在計算過程中仍然會因為粗心大意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2]。這些學生經常會出現數字、符號抄寫錯誤的情況,或者是隨意省略計算過程導致計算結果出錯的情況。同時,還有的學生在計算時存在較大的惰性,看到熟悉的計算問題就想一下子寫出答案,在這種心理的影響下,學生出錯的概率也會明顯提升。
(三)學生的計算速度較慢
計算速度與學生數學學習能力、認知水平、心理狀態等都有較大關聯,如果學生的數學基礎比較差,數學學習能力不強,數學認知也比較弱,就很可能出現計算緩慢的情況。此外,還有的學生是由于在計算過程中心不在焉,難以集中注意力,所以計算速度
下降。
二、小學數學計算題教學出現問題的原因
(一)教學方法單一、學生的練習途徑較少
小學計算題教學課堂的氛圍不佳,與教師選擇的教學方法較為單一以及讓學生練習計算的途徑較少有很大關聯。一方面,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法較為單一,在開展計算題教學時不停地給學生講解,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學生很少有機會進行自主思考,這會讓學生感覺學習計算題是無趣的[3]。另一方面,還有一些教師引導學生練習計算題時采取的方式比較單一,這些教師寄希望于題海戰術,讓學生在不停刷題下掌握解題規律,但是這樣的方式會帶給學生很大的學習壓力,學生也極易因此產生負面情緒,從而影響到其計算的專注度。
(二)學生對計算符號和數字不夠敏感
在完成計算題的過程中,學生常常因為對計算符號和數字不夠敏感,在完成計算題時看錯題目,如有學生在寫計算題的時候將加號錯誤地看成減號、忽略了題目中的關鍵數字信息、看錯或者看漏數字等,又或者只是在完成計算題時出現書寫錯誤。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必須在計算題教學中,引導學生端正計算態度,讓學生有意識地提升對計算符號和數字的敏感度,認真地完成數學計算,最大限度地減少粗心大意引起的計算問題。
(三)在接受計算題教學前,學生沒有很好地掌握基礎知識
學生沒有牢固地掌握基礎知識是導致計算題教學有效性不足的關鍵原因,在整個小學數學教學中,計算題教學是十分重要的部分,計算題本身相對復雜,小學生在根基不牢的情況下貿然進行進階的計算,很容易出現計算錯誤,計算效率也較低[4]。
三、提升小學數學計算題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
要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讓學生有動力專心聽講、認真計算。
為此,在實際教學中,小學數學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通過多樣化的方式來激發學生參與計算題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上小學數學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心理及認知特點組織豐富多樣的活動,如填空比賽、口算接龍、計算偵探等活動,借助游戲化的方式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學習計算知識,也讓學生在計算活動中感受到快樂,體會到數學計算的樂趣[5]。
此外,小學數學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還可以在確保教學語言嚴謹性的同時,適當增添一些幽默元素,讓學生以愉悅的心態參與課堂活動。如在教授小數乘法計算時,考慮到學生常常出現點錯小數點的現象,教師可以這樣和學生強調小數點的重要性:“小數點很厲害,如果以后你們成了老板,在算賬時要特別注意小數點的位置,點錯位置了就會虧好多錢??!”由此,學生會對小數點有更深刻的印象,在生活中也會更加認真地看待小數點。
(二)引導學生養成好的計算習慣
引導學生養成好的計算習慣可以有效避免學生在計算時出錯。
首先,教師應耐心引導學生,讓學生在面對計算題時不驕不躁,確保自己看清楚題目中的數字、運算符號,弄清題目的要求,然后再思考計算順序。與此同時,教師還要教導學生,在書寫過程中學生應工整地將數字、符號、字母寫下來;面對相似的數字,如1和7、6和8等時,學生應著重突出二者的不同;面對小數點時,學生也應重點關注小數點的位置,避免書寫潦草造成的計算錯誤。
其次,小學數學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提高對檢查、驗算的重視程度。很多學生在解題完成后不進行檢查、驗算,導致粗心大意犯的錯誤無法被自己發現,如果學生可以在做完題目后檢查一遍,常常就能避免這些錯誤。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提醒學生檢查、驗算,并鼓勵學生將自己計算時出現的錯誤記錄下來,讓學生在自我檢驗中提高計算的準確程度[6]。
最后,小學數學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整理自己的錯題。學生在計算時,常常會出現各種類型的問題,整理了自己的錯題后,學生能通過分析錯題集找出自己出錯的原因,從而更好地積累完成計算題的技巧,逐漸掌握正確的解題方式。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定期對錯題集進行分析,避免出現重復性錯誤。
此外,在平常的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錯題,讓學生接受個性化的訓練活動。如學生在計算11×12÷12×11時常出現錯誤,認為該式子的答案是1;而計算26×72+26×29時,有的學生則會想當然地寫成26× (72+29) =26×100。針對這些學生容易出錯的題目,教師要特別注意強調題目的易錯點,讓學生在整理錯題時能夠更好地分析自己出錯的原因,從而真正在訓練中提高自身的各項能力,強化數學學習效果,提升自己數學計算水平。
小學數學教師應意識到,良好的解題習慣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養成的,教師要做一個長期的監督者、引導者,幫助學生形成好的計算習慣。
(三)強化口算教學
小學數學教師要明白,不管是面對復雜的計算題,還是面對簡單的計算題,學生的口算基礎都十分重要。如果學生的口算一再出現錯誤,那么在完成整個計算題時學生也極易出錯。因此,在平常教學中,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口算能力,當學生具備不錯的口算能力時,學生自然可以更高效地完成計算。在口算訓練中,教師要注意不能只讓學生憑借記憶進行口算,還需要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口算。如在教授“湊十法”時,教師要先詳細地向學生講解“湊十法”的計算要點,然后讓學生進行9+6的計算,引導學生發現9和1相加可以得到10、6可以分成5和1,這樣學生就可以輕松地得到:因為10+5=15,所以9+6=15。
小學數學教師還要明白,單憑一兩節課是很難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口算能力的,教師需要進行長期教學規劃。為此,教師可以在設計計算題教學課堂時固定設置口算訓練環節,并關注口算教學的科學性,有層次、有目的地開展口算訓練,確保學生口算技能提升。在培養學生口算能力的初期,教師要做到每天引導學生進行口算訓練;在學生逐漸掌握口算的基本技巧后,教師可以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適當減少口算訓練的次數,由此,讓學生在科學的教學中強化自己的計算能力。
(四)明確算理及運算順序
充分理解算理后,學生才可以更準確地完成數學運算。在平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理解數學概念,理清數學邏輯,為后續的計算打下良好基礎。在課堂上,教師還需要注意給予學生一定的自主探究空間,并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適時引導,鼓勵學生自己總結學到的算理,使學生能更充分地參與知識構建,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相應的計算技能[7]。例如,在教授四則混合運算時,教師要提醒學生理清運算順序,避免學生在計算時因順序弄混而出現錯誤。
(五)強化學生簡算意識
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計算題教學時,還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簡算意識,以此提升學生計算速度、計算效率[8]。當然,在強化學生簡算意識之前,教師應確保學生充分掌握了基本知識,并對運算定律已十分熟悉。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簡便計算的教學主要是在運算定律的教學之后。但很多教師在教授簡便計算時,并沒有明確告訴學生可以進行簡便計算的題目類型,導致學生不注重簡便計算,面對計算題時繼續沿用原來的計算方式。事實上,小學數學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計算時主動尋找有效、簡便的方法,這樣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增強自己的計算能力[9]。如學生需要計算一底面半徑、高分別是3cm、2cm的圓柱的表面積時,考慮到計算的式子是2×3.14×32+2×3.14×3×2,學生較容易看出進行簡便計算的方法,教師可以適時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改良這個式子可以讓計算更快一些。教師在教授這樣的計算題時引導學生進行簡便計算,更容易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強化學生的簡算意識。
又如,在學生練習脫式計算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適當地省略通分過程、顛倒相乘、約分過程等,只在解答中寫出運算結果。當然,學生需要在草稿紙上將這些過程都寫出來。
(六)引導學生自主選擇合理算法
教師在給小學生講解數學計算題的時候,不僅要引導學生關注計算過程,還要培養學生選擇算法的能力。在平時,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多想一下;在發現學生選擇了不一樣的、適宜的算法時,教師要對學生選擇計算方法的合理性、科學性進行肯定,以提高學生計算的積極性[10]。如在講解環形的面積計算問題時,有學生提出計算式子可簡化為3.14×(R2-r2),教師就可以對其進行肯定,并在班級中推廣學生提出的計算式子。
結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極為重要的教學任務。在實踐中,小學數學教師必須明確計算題教學的要點,結合當前計算題教學存在的問題,采取科學化的教學方式改進自己的教學,對學生進行合理的、有針對性的引導,讓學生對數學計算題產生濃厚的興趣,自覺地參與數學計算活動,從而提升數學教學成果,為學生的綜合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郭海明.新課改背景下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討[J].文學少年,2019(11):0201.
[2]劉守青.如何提高小學生數學計算準確率[J].讀與寫,2019,16(01):123.
[3]周小楓.試述提高小學數學計算能力的方法與策略[J].信息周刊,2019(50):0372.
[4]廖星澤.新課程下提高小學數學計算教學實效性的思考[J].中外交流,2019,26(45):342-343.
[5]于海麗.淺談提高小學數學計算準確率的策略探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0(05):129.
[6]馬學軍.新形勢下提升小學數學計算教學質量的方法探究[J].幸福生活指南,2019(10):46.
[7]林迎春.提高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有效性的方法[J].讀書文摘,2019(11):136.
[8]池艷男.提高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索[J].中華少年,2019(12):271.
[9]陳佳瑩.論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計算能力教學有效性[J].新課程(上),2019(04):208.
[10]代玲.談提升小學數學計算教學效率的策略[J].知識文庫,2019(1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