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雙減”政策不僅是我國教育格局的重大調整,更是我國教育觀念的一大改革。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之下,學校和教師應當在教學中切實落實“雙減”政策的具體內容,以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以及文化意識,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等?;诖?,文章具體分析了“雙減”背景下初中英語的教學策略,以期為初中英語教師開展教學提供一些參考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雙減”政策;初中英語;教學探究
作者簡介:葉元英(1971—),女,福建省漳州市長泰區第五中學。
“雙減”政策出自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文件,指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減輕校外培訓負擔,簡稱“雙減”。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之下,教師不僅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同時還要加強學生的體驗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進步[1]。當前,在初中英語的教學中,依舊存在很多的問題,比如教師、學生對于英語知識認知存在偏差,教育內容不夠有針對性,教學方式過于傳統化等。如何克服這些問題從而有效開展英語教學成為當下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轉變教學方式,凸顯學生的主體性
不管是新課程改革也好,“雙減”政策也好,兩者都強調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這也是構建高效課堂,實現有效教學的關鍵所在。因此,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在傳授學科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換為主動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探究意識。
例如,在學習仁愛版“Where are you from”這一課時,教師要明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正確使用特殊疑問詞where和who引導的特殊疑問句,能夠聽懂有關詢問的語句,從而進行簡單的對話交流。首先,教師要對文章中的句型做一個簡單的總結,以同桌為小組,讓他們進行英語對話,比如“Who is he? Where does he come from?”在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對話的時候,教師可以觀察學生的表現,并仔細聆聽學生的發音,然后指出發音或語法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及時改正。隨后教師可以讓幾個小組上臺進行表演,看看哪一組的英語對話說得最好、最流暢,發音最標準。在完成之后,教師再帶領學生朗讀一遍文章,將文章的重點難點勾畫出來,最后再對重難點進行詳細的講解[2]。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調動課堂氣氛,還能讓每位學生都參與其中,凸顯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內驅力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睂τ诔踔须A段的學生而言,英語本來就是一個有難度的學科,其中很多的詞匯、句型、語法、發音等都讓學生產生畏懼心理。要想真正消除學生畏難的心理,有效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就要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切入點,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自主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版)》中,也提出了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要求。學習興趣的培養,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和內在潛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發表出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從而使學生喜歡上英語學習,更有效地收獲英語知識,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因此,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內驅力,提高學生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改變自身的教學現狀,創新教學方法,增強教學內容的趣味性,設計多元化的課內課外教學活動。比如在英語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設計英語歌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帶領學生一起演唱,讓學生在唱歌的過程中領悟課文所表達的中心思想。此外,教師還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學習能力及學習情況,展開分層教學,讓每個階段的學生都能夠完成學習任務,實現自我滿足,并獲得英語知識。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創設對應的教學情境,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學習仁愛版“Saving the earth”這一內容時,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掌握課文中的重點單詞和句型,教師就可以在上課之前,通過網絡下載一些關于地球遭遇破壞前后對比的英語視頻、圖片,然后在課堂上用多媒體向學生進行展示,讓學生在觀看過程中自己去思考,自己去感悟。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時候,了解到本節課的教學主題是什么,同時還能夠鍛煉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此外,學生還能從中感悟破壞地球環境會產生的巨大消極影響,從而提高自身的環保意識。在英語教學課堂中,通過視頻、圖片等形式作為課堂導入,能夠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思考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3]。
再比如,在學習仁愛版“Our Hobbies”這一課時,其中有一部分是關于“Mozart—the Wonder Boy”的教學內容,為了能讓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了解到莫扎特的音樂魅力,教師就可以下載一些莫扎特較為簡單的鋼琴曲,然后在課堂上進行播放,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莫扎特的音樂魅力。在音樂結束之后,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一起演唱熟悉的英文歌曲,加深學生對語感、語調的理解,同時引導學生不斷模仿歌曲中的語調,加強學生的口語語感。教師在帶領學生唱歌的時候,還可以搭配上一些肢體動作,讓學生深刻體會到英語學習的樂趣,讓學生更加輕松、愉快地去學習英語,從而提高英語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有效性。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意識
葉圣陶曾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睂W生之間的差異性其實就是學生學習習慣之間的差異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僅是課堂教學的任務,更是素質教育和終身學習的重要目標。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過程,其實也就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對于初中英語而言,教師可以從培養學生的背誦、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等習慣入手,提高學生的學習意識。
(一)背誦習慣
背誦英語單詞、句型、文章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它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自身的基礎知識,還能鍛煉學生的口語語感,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同時對于提高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能力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例如,在教學仁愛版“Making friends”這一課時,課文中有很多類似“My name is”“His/Her favorite hobby is”的句型,在課堂快結束時,教師就要為學生勾畫出出這些重點句型,讓學生在課外進行背誦,并在下一節課進行抽查。這樣不僅可以加強學生的語感,幫助學生掌握固定句式的使用,同時還能養成學生良好的背誦習慣。
(二)課前預習習慣
預習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方法。一方面,學生在預習的時候會產生思考,在遇到自己不懂的問題時,會主動去查閱相關資料;另外一方面,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對于課本也會形成基本了解,從而減少了課堂聽課的盲目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課前預習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
教師要讓學生先進行課前預習,在預習中遇到不懂的問題,學生應自行去查詢資料,如果還是存在疑慮,則可以標記出來,在課堂上向老師提出疑問[4]。例如,在教學仁愛版“What mothers said to eat”這一課時,學生在預習過程中,不清楚食物名詞到底該如何正確地運用于短語之中。在課堂上,教師就可以針對學生提出的這一問題進行更加詳細的講解,通過舉例、朗誦、仿寫等方式,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一知識要點。
(三)課后復習習慣
幾乎每一篇英語課文后都有針對本章節的重點難點復習,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完成該章節的復習內容,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掌握課堂的重難點,同時還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此外,教師也可以為學生設計貼合實際生活的課后習題,讓學生模擬真實的場景,將本堂課學習到的知識運用于課后練習題。因為每堂課的教學時間都是有限的,教師如果既要教學還要為學生拓展內容,時間上肯定是不夠的。因此,為學生布置課后任務,不僅可以鞏固學生的英語知識,還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領域,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知識。
四、注重學習策略指導,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學習策略的正確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學習策略也是至關重要的[5]。學生學習成績的好壞與是否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策略及其運用是有著密切聯系的。教師針對學習策略的指導,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
(一)運用認知策略
如何判斷一節課質量的好壞,不是看學生學習到多少知識,而是看學生是否學會了如何正確地運用這些知識。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也是教學開展的重要環節。
例如,在開展仁愛版“where are you from”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要先帶領學生一起去學習該堂課中需要掌握的詞組、重點句型以及重點句型表達等,在完成了這部分的教學內容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情景教學的方式,來朗讀這些句型,并進行模擬情境的運用練習。教師可以讓兩個人分為一個小組,通過運用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表演。A同學:“Hello,Jack!”B同學:“Hello,Tom!”A同學又
問:“Are you from the USA?”B同學:“No,I'm from
the UK.”在這種情景教學的方式中,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于句型的認知和理解,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讓學生敢于開口說。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內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同桌訓練等,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小組合作
能力。
(二)運用交際策略
交際能力對于每個人而言,都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技能。語言能力是交際能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運用交際策略,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語感,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表達的技巧和方法。
比如,在教學仁愛版“How do you go to school”這一課時,教師在完成教學內容后,就可以讓學生之間用本節課學習到的知識進行交流溝通[6]。教師可以首先問學生:“How do you go to school?”學生們會回答:“I go to school by bus/bike.”通過教師示范,學生再使用英語去詢問身邊的同學是如何來學校的,或者開展其他內容的交流。這樣不僅可以調動課堂的氣氛,還可以加強學生的交際能力,為學生今后學習,發展更多的交際策略奠定基礎。
(三)實施情感教學策略
積極的情感教學對于調整學生的學習心態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教師要以情感感化學生,幫助學生調整學習狀態和情緒,關注每個學生之間的差異,激發學生的潛能,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信心和勇氣,以此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結語
總而言之,作為一名初中英語教師,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要以培養學生的興趣為契機,注重學生的學習策略指導,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增強學生在學習中的體驗感,讓他們感受到英語的魅力。同時,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不應該只將重點放在學生的成績上,應該多多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意識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做到反思總結,優化教學方法,這樣才能真正地實現減負增效。“雙減”政策對于教師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提升自我能力的機會,因此教師要堅定信心,扎實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中,培養出更多優秀的英語人才。
參考文獻
[1]馬開劍,王光明,方芳,張冉,艾巧珍,李廷洲.“雙減”政策下的教育理念與教育生態變革(筆談)[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06):1-14.
[2]張志勇.“雙減”背后教育觀念的大變革[J].當代工人,2021(23):21.
[3]李家杰.“雙減”帶來教育新變化[N].中國教師報,2021-11-10(014).
[4]王雨晨,徐衛明.落實“雙減”政策 打造優質課堂[N].江西日報,2021-11-08(011).
[5]石紅星.“雙減”讓教育回歸公平[N].合肥晚報,2021-11-03(A06).
[6]龔河華.“雙減”助推義務教育高質量發展[J].中國民族教育,2021(1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