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園的樓道美術文化墻是傳遞校園文化,彰顯校園文化特色的精神符號,它不僅可以使校園環境更加優美,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創作能力。文章就校園樓道文化墻展開論述,探究利用樓道美術文化墻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樓道美術文化墻;審美能力;拓展路徑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度福建省漳州市基礎教育課程教學研究課題“以樓道美術文化墻為窗口發展學生審美素養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ZJKTY21148)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林毅蘋(1980—),女,福建省漳州市第二實驗小學。
曾經有人說過:“教學環境與教學質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如果想要調動學生的興趣,那么就要讓學生處于特定的環境中,在氣氛的熏陶下,便可以給學生更好的教育”,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教學的效率,還可以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對學生后續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在設計樓道美術文化墻時,應秉持統一性與獨特性相結合的設計觀念,使其整體的設計感與校園風格保持一致,但是在不同的樓層要設計不一樣的主題,這樣才能夠將樓道美術文化墻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為學生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豐富的校園文化中受到熏陶,從而提升自身的審美素養。
一、名家名作
為了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感受美術作品的深刻內涵,在布置樓道美術文化墻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介紹作者的生平簡介和畫作的創作背景等信息,這樣學生在欣賞作品時,才能夠感受到畫家傳遞的情感以及畫作的獨特之處。以下筆者以三個畫家為例,進行簡單介紹。
(一)凡·高
文森特·威廉·凡·高,畢業于蒂爾堡大學,是荷蘭后印象派畫家,表現主義的先驅。由于凡·高對于農民和田野的生活有著強烈的向往之情,因此他在進行創作時充滿了悲憫以及苦難的情懷,其代表作有《星空夜》《向日葵》《有烏鴉的麥田》等,這些代表作對后續的野獸派和表現派都具有重要的影響。
(二)馬蒂斯
亨利·馬蒂斯是法國著名的畫家、雕塑家和版畫家,是野獸派的創始人,他的作品通常會使用比較鮮明的色彩,而且在色彩的使用上也非常大膽,其在雕塑、版畫、壁畫以及插畫方面都取得了很突出的成就,被稱為“美術巨匠”,主要作品有《豪華、寧靜、歡樂》《生活的歡樂》以及《開著的窗戶》。
(三)米羅
胡安·米羅是西班牙畫家、雕塑家、陶藝家以及版畫家,是超現實主義的代表人物,也是超現實主義繪畫大師的重要人物之一,代表作有《哈里昆的狂歡》《犬吠月》《人投鳥一石子》等。《哈里昆的狂歡》是一幅超現實主義畫作,具有很強的逆轉感,雖然畫中正舉辦著狂熱的聚會,但是人物是悲哀的,整幅畫充分地體現了輝煌的夢幻形象。
二、樓道美術文化墻的重要性
(一)營造良好氛圍
首先,在校園的樓道里建設美術文化墻,不僅可以激發出學生對于美術的興趣,使其對美術產生濃厚的熱愛,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
其次,通過對樓道美術文化墻內容的精心設計,在長期的的文化熏陶下,學生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積極的影響,最終朝著正確的方向成長和發展。當濃厚的文化氛圍被營造和傳遞開來,處于此環境中的學生也會對自身的言行進行不斷的調整和規范,從而有利于營造和諧有序的環境,使學生得以更好地發展。
(二)發揚校園文化
美術文化墻是彰顯一所學校校園文化的一面鏡子。文化墻可以反映出學校的辦學特色、辦學宗旨、辦學精神等,是學校精神文明的具體體現。教師可以利用打造美術文化墻的契機在校內舉辦各項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發揮自身的特長和優勢,通過書法、繪畫等形式將自身對于校園文化的理解在文化墻上展現出來,使其融知識性、教育性、藝術性于一體,發揮教化作用。
這不僅是發揚和豐富校園文化的一種最佳方式,還是鍛煉學生的一種有效方式,學生在打造文化墻的活動中能夠培養自身的藝術素養,發揮所長,最終加深對校園文化的理解。
建設美術文化墻,可以使校園環境更加優美,良好的校園環境可以帶給學生更好的教育,當學生在如畫般的校園內進行學習時,美術文化墻就起到了陶冶情操的作用。
(三)提供實踐平臺
樓道美術文化墻可以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實踐平臺。文化墻的建設就像是一個大舞臺,學生可以發揮自身所長,在文化墻上留下自己優秀的繪畫或書法作品,教師也可以將學生優秀的作品張貼在文化墻上,供其他學生進行欣賞,從而為學生樹立起一個良好的榜樣。
此外,學校還可以發動學生們在班級的美術文化墻上留下作品,從而激發學生們調動集體的力量,發揮個人的創新能力,積極踴躍地參加到文化墻的建設活動中,為文化墻的建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三、樓道美術文化墻的布置原則
(一)具有平衡感
在設計樓道美術文化墻時,首先要尋求平衡感,布置文化墻既要留出展示作品的地方,也要注重留白和裝飾,注重整體墻面的平衡,如可以通過花草等其他繪畫烘托整體的氣氛,還可以使用人工造景技術,讓文化墻始終保持生機盎然的狀態,給校園帶來不一樣的感覺。
(二)用途廣泛
校園文化墻不僅要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還須充分發揮裝飾校園環境的作用,為營造生機盎然、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做出貢獻。此外,在文化墻上展示學生作品還能夠激發學生的愛校之情。為了充分發揮文化墻的優勢,教師還可以采用分隔的方式對文化墻的空間進行劃分,從而達到合理利用空間的目的,這樣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需求,也可以發揮文化墻的多種用途。
(三)以學生為中心
學生是教育的主體,因此教師在布置樓道文化墻時,要以學生為中心,按照具體的需求進行規劃和布局。對樓道空間進行規劃時,既要保證其與教室環境的協調性,還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充分地參與其中,結合校園的特點進行打造和設計,使校園文化墻整體美觀,傳遞校園文化,給予學生精神食糧。
四、利用樓道美術文化墻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
策略
(一)組織學生賞析名家作品
為了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教師可以收集國內外的名家作品,組織學生開展作品欣賞活動。在組織學生欣賞作品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對作品的作者生平以及繪畫的背景進行講解,學生在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才可以準確地感知作家想要表達的情感,從而在欣賞的過程中更好地體會到作品的價值和魅力。教師可以讓學生先欣賞和了解較為出名的畫作,然后逐漸向其他比較生僻的畫作過渡,從而逐步培養學生的藝術理解力和審美素養。
當樓道文化墻打造好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文化墻上展示的作品進行欣賞。此外,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將觀察意識滲透其中,這樣學生便可以對身邊的事物進行隨時隨地的觀察,這對于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能力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二)組織學生臨摹名家名作
在組織學生完成對名家作品的欣賞后,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感知畫作的魅力,加深對藝術作品的了解,教師可以教授學生繪畫的技巧,讓其通過對名家作品進行臨摹來提升繪畫技巧和審美能力。
在引導學生臨摹名家畫作時,教師首先要對作品的內容、傳遞的思想情感及其藝術價值進行詳細的講解,這樣學生在進行臨摹時才會有所側重,從而能夠凸顯出重點內容,呈現該作品的核心價值。當然,學生在臨摹時也可以發揮想象力,加入自己的創作,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繪畫能力,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對學生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同時也可以為美術文化墻的建設積累素材。
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學習制作名家畫作中的頭飾或者服裝,讓學生多角度進行藝術創作,更好地體會畫家當時的心情,加深對藝術作品的了解。完成之后,教師可以將學生制作的頭飾和服裝展示到文化墻上,從而激發學生的藝術創作興趣,使其在不斷的實踐中提升自身的審美素養以及綜合能力。
(三)舉辦繪畫比賽,將優秀的作品張貼到文化墻上
為了充分將樓道墻面資源利用起來,打造賞心悅目的美術文化墻,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和活躍校園氛圍,學校可以定期舉辦依托樓道美術文化墻的繪畫比賽,留出展示優秀作品的空間,評選各班級學生的畫作,將優秀的畫作張貼到文化墻上,讓學生在有序的競爭中充分發揮創作能力,力爭用自己的作品裝點
校園。
這樣的活動既可以提高學生的繪畫水平,也有利于建設多元的校園文化,豐富多彩、兼具個性和特色的文化墻會成為校園的一道風景線。學生經過文化墻時,也會停下腳步欣賞,這樣不僅完善了文化墻的建設,也能夠通過環境創設和文化教育來培養和熏陶學生的審美意識。
(四)加強對樓道美術文化墻的宣傳力度
為了使樓道美術文化墻發揮出最大的價值,教師在打造文化墻時,首先要提高學生對文化墻的重視程度,這樣在設計和裝飾文化墻的過程中,才能夠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出謀劃策。教師發動全班學生裝飾班級的文化墻,在文化墻上留下每一位學生的作品,這樣學生才會提高對班級文化墻的重視程度,盡心投入裝飾和維護文化墻的活動中。而學生精心參與設計的文化墻也會成為校園內的風景線,使學生沉浸于其中,陶冶學生的情操。
其次,在對樓道美術文化墻進行宣傳時,教師也要結合學生的興趣點,利用一些有趣的方式對文化墻進行宣傳,這樣學生才會更積極地投入文化墻的建設中,從而發揮自身的創作能力,盡力裝點文化墻。
結語
總之,校園的樓道美術文化墻可以體現學校的獨特人文風采,彰顯校園文化特色,同時實現環境育人的作用,學校和教師要充分利用校園文化墻,發揮文化墻的育人作用,促使學生積極投入文化墻的建設中,共同營造校園和諧美好的氛圍,促進學生從中獲得審美能力、創作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發展,為校園文化的建設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參考文獻
[1]黃云云,孫海波.校園文化墻建設價值評析及對策[J].基礎教育研究,2019(18):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