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慧慧
摘 要:并購是企業發展的另一種形式。我國企業通過并購擴大企業規模和實現企業戰略目標也越來越常見。本文通過利用Citespace軟件,進行共現分析、聚類分析、突現詞分析等文獻計量分析,可視化分析我國并購領域研究現狀和熱點前沿。結果表明,我國并購研究一直受學者們關注,研究成果較穩定。發文作者之間雖然合作穩定,但是合作網絡比較單一、分散。研究內容具有多學科交叉特點。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并購類型和并購后果,并購影響因素和并購效應是近期研究的前沿。可見,我國并購研究正從結果-原因分析向過程分析探索,并購研究正逐步詳細化和體系化。
關鍵詞:并購;Citespace;可視化分析;知識圖譜
一、前言
縱觀古今,并購浪潮可大致分為5個階段:第一階段19世紀末-20世紀初,這十年期間逐漸出現并購現象,主要表現為行業壟斷,這部分行業主要集中在重工企業。歷史資料顯示1897年-1904這八年間,共發生了2943起并購,幾乎涉及所有行業,最多的是金屬、食品、石化產品、化工、交通設備、金屬制造產品、機械和煤礦等八個行業,占該時期的三分之二。研究數據表明橫向并購占比78.3%,縱向并購占比12%,混合并購占比9.7%。第二階段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垂直并購現象凸顯,并出現寡頭壟斷行為,混合并購占比逐漸增加。此時一戰結束后經濟繁榮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強勁,并購行業主要集中在石油、金屬和食品領域。第三階段20世紀60年代,混合并購成為并購主要形式,并開始出現惡意收購行為。第四階段20世紀80年代,杠桿并購形式出現,里根經濟學導致企業估值普遍過低。第五階段20世紀90年代-2008年金融危機前,全球企業參與并購,戰略驅動型經濟活動普遍,市場管制松弛、自由化與國有資產私有化是此階段經濟主要特征。
中國在經濟全球化下也逐漸參與到并購浪潮中。但是我國企業更新迭代快、并購相關數據不完善,直接從企業數據分析并購問題行不通。本文從2010年開始,選取CNKI中的CSSCI期刊進行Citespace可視化分析,通過文獻探究我國企業并購過程特征,以期為今后并購研究提供參考。
二、研究方法及數據來源
1.研究方法
文獻計量法是一種對已經發表的文獻進行統計分析和定量可視化分析的研究方法,它能將某知識領域文獻的作者、關鍵詞、機構等內容清晰地展現在圖譜上。Citespace軟件是陳超美教授團隊開發研究的可視化工具。本文通過Citespace可視化分析CNKI中并購的研究現狀、熱點前沿等。
2.數據來源
本文數據來源于CNKI數據庫中的CSSCI期刊,收集于2022年6月21日,以“并購”為篇名在CNKI數據庫中高級檢索,時間范圍為2010-2021年,共顯示出4002條結果,人工去掉不相關的文獻和Citespace檢測后剩下2435篇。
三、研究現狀
1.發文量分析
我國并購領域發文情況如圖1所示,2010年-2021年來并購一直深受學者們關注。2010年-2015年時期,年發文量逐年遞減,2015年-2021時期又波動小幅度上升。總體上每年發文量在200篇左右。
2.共被引來源期刊統計分析
對來源期刊發文量分析可知,并購領域的文章主要發布在《會計研究》、《國際貿易問題》、《統計與決策》等期刊上。發文量超過37篇的有11家期刊,最多的是《會計研究》,高達55篇。這表明在2010年-2021年間,我國的并購研究已經有穩定的影響力和一定的學術權威。目前為止,國內的并購理論研究已有一定基礎。
3.高影響力作者分析
并購領域研究成果豐富是眾多學者共同努力的結果,成果越多的作者對該領域的研究越深、貢獻和影響越大。在Citespace分析時節點選擇“Author”,閾值設置為5。作者合作網絡圖譜如圖2,共有499個節點,228條線,密度為0.0018。作者間最大的合作網絡由李善民、余鵬翼等組成。其他網絡則由二、三個作者組成,還有很多獨立的作者。整體上作者間合作較少、且合作對象較固定。這表明并購領域研究信息交流不充分、資源共享不足。
在高發文作者中潘愛玲與李善民發文量最多,為27篇,這表明兩位學者在并購領域研究較深、貢獻較大的作者。而關注并購領域較早的學者有李善明、余東華,表明兩位學者較敏感且接受新知識較強并有自己的見解。李善民的主要研究領域是公司金融、兼并與收購、資本市場與公司治理等,發表多篇關于中國上市公司并購的高質量文章。潘愛玲主要研究方向是公司并購、集團財務和文化企業投融資等。余東華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產業組織與競爭政策、區域規劃與發展戰略,在反壟斷規制、橫向并購等方面影響頗深,貢獻巨大。
四、研究熱點與前沿
1.研究熱點
關鍵詞是文章內容的高度凝練和總結,具有高出現頻次的關鍵詞也反映了這一領域的研究熱點。以“Keyword”為節點對下載文獻進行運算,閾值選擇20,去掉不重要的關鍵詞后,經過調整布局,得出如圖3的關鍵詞共現圖譜。之后在此基礎上,進行關鍵詞聚類分析,選擇對數似然法LLR運算,以時間線timeline view展示,生成圖4關鍵詞聚類圖譜。關鍵詞聚類圖譜中,圖譜信息模塊性(Q值)為0.4264>0.3,圖譜輪廓系數(S值)為0.7671>0.5。Q值表示聚類的顯著情況,Q值越大聚類越顯著。本文聚類效果說明該關鍵詞聚類圖譜聚類效果好,聚類結果較為合理,基本可以反映出研究領域的總體情況。
圖3 關鍵詞共現圖譜
圖4 關鍵詞聚類圖譜
由圖3和圖4可知,我國并購領域研究主要圍繞海外并購、并購、并購重組、企業并購、外資并購、技術并購、橫向并購等角度出發,再結合其他關鍵詞出現頻次,研究熱點主要分為以下兩個方面:
(1) 并購類型
由圖3、圖4可知并購類型可大致分為跨境并購、外資并購、技術并購和橫向并購等。張雨,吳先明等(2021)實證分析跨境并購與并購企業研發國際化的關系,并整合制度觀點,分析產權異質性和東道國(地區)異質性的影響。許家云(2022)基于制造業微觀企業數據,采用倍差法系統考察了外資并購對企業出口績效的影響及作用機制。張鵬飛,陳鳳蘭(2021)以2000年-2013年的中國工業企業為研究對象,在傾向得分匹配法的基礎上使用雙重差分模型估計外資并購對目標企業的創新效應。姚頤,徐亞飛等(2022)對技術并購的市場反應以及技術并購如何影響并購商譽和創新產出這三個問題進行探索。韓春霖(2017)以美國司法部和聯邦貿易委員會、歐盟的《橫向合并指南》分析橫向并購反壟斷審查中效率與反競爭效應權衡。
(2) 并購影響
由關鍵詞圖譜和聚類分析可知,并購績效是學者們廣泛關注的并購后果。其次還有創新績效、價值創造、并購溢價和反壟斷權衡問題等。根據參考的文獻,會計領域著重研究并購對財務績效、風險、商譽、融資風險等的影響;管理學領域重視并購對公司治理、管理層激勵、績效等的影響;經濟學領域研究并購對行業、政策等的影響。從圖譜可得到產權性質、上市公司、文化整合、國有企業、公司治理等會影響到并購效應。而并購效應主要關注協同效應和財富效應。
2.研究前沿
突現詞是在某一時間段內出現頻率突然增加的關鍵詞,一般為某一時間段內的新興研究熱點。關鍵詞突現分析可以根據突現詞出現的時間和變化判斷并購研究的趨勢和熱點。突現強度越大,表明圍繞該關鍵詞展開的研究前沿趨勢越明顯。本文選擇前25個突現詞如圖5所示,除關鍵詞“吸收能力外”,其余24個關鍵詞強度都超過3。通過對突現詞分析,再結合突現詞來源文獻,自突現以來一直持續到2021年的并購研究前沿主要分為三個方面:
(1) 并購特征
異地并購突現時間為2017年,可見異地并購是近幾年研究領域的前沿。自2010年來有22篇文章,突現強度為4.46。余婕,董靜等(2021)從企業異地并購視角研究探討風險投資對資本跨區域的影響及多維管理層特征的調節機制。在國內經濟大循環推動下,異地并購能使資源跨區域流動,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可見異地并購視角研究是并購領域的前沿熱點。
(2) 影響并購的因素
影響并購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分析出區位選擇、財務顧問和產業政策將會對并購決定產生影響。區位選擇從2018年突現持續到2021年,關鍵詞突現強度為5。財務顧問和產業政策都是從2019年突現持續到2021年,突現強度分別為3.2和4.78。
(3) 并購結果
本文分析出并購溢價、創新績效、并購商譽、商譽減值、企業創新為并購領域關注的前沿結果。突現時間分別為2018、2019、2019、2019、2019。突現強度分別為10、8.07、6.8、3.95、3.19。
圖5 突現詞分析
五、結論與展望
基于citespace軟件對2010年-2021年期間cnki中的2435篇cssci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探索出我國并購研究的知識圖譜以及熱點和前沿。
(1) 基于基礎數據的時空分析和共現分析,發現我國并購領域研究每年有將近200篇文章發表,近十年來呈現出波動穩定發展趨勢。這說明學者們對并購知識一直有關注和見解。發文最多的期刊來源是《會計研究》,自2015年來共發布55篇相關文章。對期刊來源分析后發現,并購研究領域廣泛,包括會計、管理、經濟和法律等多學科交叉研究。最重要的作者有李善民、潘愛玲和余東華等,但是作者合作網絡固定、合作作者人數較少,大多數為獨立作者。
(2) 基于關鍵詞共現和突現詞分析,并購主要圍繞海外并購、并購、并購重組、企業并購、外資并購、技術并購、橫向并購等方式展開,聚焦于并購類型、并購影響和并購效應等的研究。突現詞分析結果表明,異地并購、影響并購的區位選擇和產業政策及財務顧問、并購結果等是這幾年并購領域研究前沿。
本文還存在某些局限和不足,如只對cnki的cssci文獻分析,樣本寬度較窄,時間為2010年-2021年樣本長度相對較短,以上不足會導致本文結果不能完全代表并購領域的知識圖譜和熱點前沿。此外由于軟件權限,本文未對文獻共被引、期刊共被引等情況分析,導致本文研究面不全面。最后,已有分析面可能與實際變化有出入等。本文的不足也是接下來需要繼續優化探索的方面。
參考文獻:
[1]中山大學-李善民[EB/OL].(2022-06)[2022-06-23].https://www.sysu.edu.cn/info/2191/2741.htm.
[2]山東大學管理學院-潘愛玲個人主頁.[EB/OL].(2022-05-27)[2022-06-23].https://www.glxy.sdu.edu.cn/info/1122/ 2232.htm.
[3]山東大學經濟學院-余東華個人主頁.[EB/OL].(2022-05-27)[2022-06-23].https://faculty.sdu.edu.cn/yudonghua/zh_CN/index.htm.
[4]任曉紅,柳春花.共享出行領域研究現狀、熱點及前沿——基于CiteSpace的文獻計量分析[J].科學技術與工程,2022,22(12):5009-5019.
[5]朱成科,王悅.我國數字經濟研究的知識圖譜分析——基于CiteSpace的可視化[J].安徽開放大學學報,2022(02): 26-32.
[6]張雨,吳先明,周偉.中國企業跨境并購促進了并購企業研發國際化嗎[J/OL].科技進步與對策:1-10[2022-06-26].
[7]許家云.外資并購與企業出口績效——基于全球價值鏈分工的研究[J].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22,42(03):
86-100.
[8]張鵬飛,陳鳳蘭.外資并購促進了目標企業創新嗎[J].國際貿易問題,2021(11):140-156.
[9]姚頤,徐亞飛,凌玥.技術并購、市場反應與創新產出[J/OL].南開管理評論,2021:1-25.[2022-06-26].
[10]韓春霖.橫向并購反壟斷審查中的效率與反競爭效應權衡[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7,38(06):74-83.
[11]余婕,董靜,鄧浩然.風險投資介入推動了資本跨區域流動嗎?——基于企業異地并購的實證研究[J].財經研究,2022, 48(01):10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