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萍
摘 要:通過同行之間的實踐和探索,我們能夠看到在當前的小學音樂課程教學活動中,體態律動不失為一種新鮮且有效的教學方式,教師通過將其應用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能夠極大地促進學生本身綜合能力的提升與發展,讓學生能夠在更好的環境中獲得自我學習能力的提升。因此,為了更好地推動學生的發展,以下從實際問題出發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的解決措施,以推動小學音樂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體態律動;小學教育;音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71?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16-0138-03
Exploring the Effective Strategies of Body Rhythm Application in Primary School Music Teaching
FANG Ping (Xiangcheng Jinfeng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Zhangzhou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among peers, we can see that in the current teaching activities of primary school music courses, body rhythm is a fresh and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 By applying it in classroom teaching activities, teachers can greatly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so that students can improve their self-learning ability in a better environment. Therefore,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e following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from the actual problems, and relevant solutions are proposed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primary school music courses.
【Keywords】 Body rhythm; Primary education;Music teaching
在社會發展的影響下,小學音樂課程也需要相應地進行一定的改革。在教學方法上和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更是要謀求創新,以推動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提升與發展。為緊跟潮流,教師在落實相關教學工作的時候,就需要結合實際展開改革與探索。
1.體態律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作用
從目前的小學音樂課程教學來看,很多教師還是會運用體態律動來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工作,而學生也能夠根據教師的教學設計來開展相應的學習,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學生音樂欣賞能力和音樂理解能力方面的提升。作為小學音樂教師,之所以要在音樂課程教學過程中給學生運用體態律動這一種教學方式,是因為這種教學方式對于學生的整體性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還能夠在實際教學環境中,提高教學質量,那么具體有哪些方面的作用呢?首先,教師應用體態律動這種教學方式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小學階段的教學來說,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保障課堂教學的重要因素。而對于音樂教學工作來說,如果教師都給學生采用聽歌的方式來展開教學活動,就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所以這個時候教師就需要配合一定的教學形式和具體活動來給學生做好相應的教學設計工作。體態律動強調的是肢體的運用,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其次,對于小學生來說,教師運用體態律動這種教學方式能夠使音樂知識變得更加形象,雖然說音樂課程相較于其他課程是比較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但是音樂課程中的文字以及音符音標都是很抽象的內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容易形成學習上的體會和感受,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通過一定的方式將抽象的內容變得更加具象,從而讓學生投入其中進行學習。再次,對于小學音樂課程教學活動來說,教師應用體態律動,符合小學生好動的特點。這是強調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一定的肢體表達,來輔助相關知識的學習。教師設法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活動,這實際上是符合學生的學習心態的,從而激發學生的參與欲望,實現學生課程知識能力的提升,打下扎實的基礎。最后,在小學音樂課程教學中,教師采用體態律動的方式,可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體態律動強調的就是學生為主體,對課程知識內容展開學習,所以說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學生自己學習和感受音樂,而教師采用體態律動的方式進行教學,就需要尊重學生的自我想法,從而幫助學生表達音樂所傳達的情感內涵,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從而促進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形成。
2.運用體態律動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應用現狀
(1)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在應用體態律動的時候,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以上論述中,筆者很清楚地指出,運用體態律動就是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很多小學音樂教師卻沒有做到這一點,他們在應用體態律動的時候只是簡單地教學生舒展幾個動作,比如伸出手指,張開嘴巴,或者是拍拍手這樣簡單的動作,在整個引導過程中沒有建立科學系統的體態律動體系,也沒有形成規范性的常用動作,學生無法理解,只是模仿復制,對于動作標準沒有要求,學生感受不到體態律動的重要性,也不能從整個運動的過程中體會到樂趣,時間一長,自然而然就成為一種敷衍動作,不僅學生沒有辦法達到體態律動所應有的一個自然的效果,而且不利于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更加不能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反而會對學生的學習造成一定的影響,破壞學生主觀學習意識。
(2)沒有將抽象內容變得具體
小學音樂教師在應用體態律動這種教學方式的時候,沒有將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在很多小學音樂教師的眼中,小學階段的教學工作,主要就是讓學生進行歌曲的學習,只要掌握歌曲的演唱就可以了,這一觀念不能說完全錯,但是在小學音樂教學活動中,我們還需要從學生的基礎出發,讓學生掌握一些樂理知識,比如音符、音階、音調等方面的知識內容,可是這方面知識內容相對比較抽象,學生不一定能夠很快就學會,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通過體態律動的方式,讓學生轉變思維觀念,將抽象的理念變得更加具體,并讓學生結合自我感覺來理解。可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教師卻沒有將體態律動與這一方面的知識內容相結合,體態律動的功能幾乎沒有發揮,既沒能讓學生加深對音符音階音調等基礎知識的理解,也沒能合理地應用體態律動方式讓學生去體會這些特殊符號,因此也就影響了學生整體能力的提升與發展。
(3)沒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目前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音樂教師在應用體態律動這種教學方式的時候,沒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本身對于音樂課程有一定的學習興趣,相對來說,音樂比其他課程更加簡單,而體態律動,也是從學生的肢體角度出發,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學習相應的知識內容,提升學生的音樂修養。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教師的體態律動開展方式過于死板,沒有靈活地進行處理,同時選擇的動作也太過于簡單,缺乏體態律動姿勢上的創新,學生每次應用的是同一種重復的律動方法,前期還能激發學生興趣,可時間一長,學生對體態律動的動作就失去了興趣,甚至到最后他們連一個簡單伸手的動作都有可能不愿意去做,無法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好奇心,體態律動就失去了它本身的價值,學生也失去了通過體態律動學習的耐心,影響了他們對體態律動的重視,從而也就影響了學生對于音樂課堂學習的興趣。
(4)沒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體態律動的應用過程中,我們所需要發揮的是學生的主體性,因為體態律動需要讓學生活動肢體,如果不能從學生的肢體角度入手,那么體態律動就沒有任何存在的意義。但是從目前的課堂教學工作來看,許多教師沒有做好這一點。體態律動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屬于教學的一部分,大部分學生的體態律動或者是肢體表達都是跟著教師來展開的,大部分教師固用一套到兩套動作,既沒有創新,也沒有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實際需求來改變體態動作,不是按照學生的需求做出的,教學過程以任務的方式結束,不能遵循學生個性發展,體現不出教學的真實價值和意義,這樣一來,所能夠達到的效果就沒有那么理想,而且也沒有辦法發揮出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影響學生的長期發展,不利于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從而失去音樂體態律動教學的價值。
3.改變體態律動在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從音樂節奏角度入手開展體態律動應用
節奏是音樂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學習音樂的重要途徑。在以往的小學音樂課程教學活動中,教師在給學生落實音樂學習的時候基本上都是讓學生跟著錄音唱,或者是由教師帶著唱。但無論是這兩種方式中的哪一種,都沒有教會學生掌握音樂節奏,這樣就會出現一個問題,即學生離開教師的帶領就不知道怎么唱,或者是換一首歌就不知道怎么唱,不利于學生自我學習與成長。因此,教師應該要從音樂節奏入手給學生做好教學工作。那么音樂節奏中如何應用體態律動呢?筆者認為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喜歡的動作將節奏表達出來。比如在《大鹿》教學中,歌曲會出現快慢交替,那么這時就可以讓學生做出與之相應的動作,以此來加深學生的學習記憶。同時,在課程教學中,教師還要格外注意一部分小學生會因為想要博人眼球,故意做一些夸張的動作,教師應該要在保障學生安全的前提下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體態律動。
(2)從音樂音調入手開展體態律動應用
作為小學音樂教師來說,我們在授課時應該讓學生了解音樂的音調。不同的音樂其音調各不相同,對于學生來說,想要單純地依靠教師的講解從而掌握這一方面的知識內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畢竟不同的音調之間所蘊含的情感內容不同,這樣一來學生所需要展示的體態動作也不相同。比如在《春天》這一節課程教學中,這一個單元要讓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感受到春天的氣息,逐步培養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促進學生整體學習能力的提升。針對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就可以采用體態律動的方式來展開教學工作。具體來說,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聆聽《春天》這一首純音樂,并讓學生在聆聽的過程中分辨出歌曲中的升調與降調。為了讓學生對這一內容有深刻的感受,就需要讓學生選擇與之相應的肢體動作,從而幫助學生理解音調這一方面的內容。
(3)從課程內容入手開展體態律動應用
在目前的音樂課堂教學工作中,教師在應用體態律動時需要從課程內容的角度入手。音樂教材收錄的教學內容有很多,但是并不是每一個教材內容都適用體態律動這種教學方式,所以教師要分辨教材,選擇合適的內容來開展相關工作。我們以《紅眼睛 綠眼睛》這一節課程教學為例,在這一節課程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學會唱這首歌,并在學唱過程中加深學生自身對歌曲的理解。針對這一節課,教師在落實相關教學活動的時候,可以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唱歌方式來為同桌演唱這首歌,通過簡單的演唱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和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發展。
(4)從樂曲情感入手開展體態律動應用
在小學音樂課程教學工作中,教師為了促進學生發展,讓學生學會圍繞具體的知識來展開相關的思考和探索,就需要結合音樂理論來落實教育工作。在目前的小學音樂課程教學工作之中,音樂理論有很多,其中“體態律動”不失為一種有效的音樂教學理論。我們以《小螞蟻》這一節課程教學為例,在這一節課程教學中,教師為了讓學生掌握歌曲的演唱方式,加深學生對課程的情感和內容的理解,可以從“體態律動”的角度入手展開相關的教學工作。針對這一教學工作來說,教師為了應用好體態律動這一種教學方式,要從歌詞角度入手,讓學生先對歌詞進行閱讀,分辨出哪些歌詞是表達歡喜,哪些歌詞是表達哀愁,讓學生初步感知歌詞的情感。然后再讓學生針對不同的情感內容選擇自己喜歡的與之相應的肢體動作,最終完成整個歌曲的學習。采用這樣的方式,可以促進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
(5)創新體態律動的應用方式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地根據音樂的韻律來展現體態律動,積極發揮引導示范作用,領導學生學會體態律動。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在這些動作的基礎上積極創新,針對不同的歌曲和韻律要有不同的肢體動作,不斷引起學生的重視,激發他們的興趣和積極性。比如在學習歡快的歌曲《最炫民族風》時,我們可以采用節奏歡快的體態律動,加快律動節奏,讓學生能夠從這類型歌曲中深刻體會到這些歌曲的意境和情感,積極掌握這種類型音樂的音調、音色等要求,而在學習平緩的歌曲《梔子花開》時則會產生不一樣的情緒。與此同時,教師可以根據歌曲的內容來創新體態律動,合理體現這些場景,讓學生適應并喜歡上這樣的表達方式。
總之,在當前的小學音樂課程教學活動中,體態律動這種教學方式確實能夠實現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保證課堂的教學質量,是值得推廣的。在未來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以學生的發展需求為根本,積極圍繞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調整教學方式,體態律動也是需要不斷創新的,這樣才能讓學生保持興趣和積極性,充分發揮出體態律動的應用價值。所以教師應該從多個角度做好相關教學工作,從而實現學生音樂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朱汝俊.體態律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運用策略研究[J].藝術評鑒,2017(09).
[2]王麗萍.體態律動應用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有效策略探討[J].中外交流,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