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紅 彭青 李威
摘 要:哲學原理與醫學教育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職業教育醫學專業的教學中,將哲學原理與醫學專業知識結合起來,不僅有助于醫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為社會培養高素質醫學人才,而且可為高等職業教育模式改革提供新的視角。本文就哲學原理與醫學的內在聯系、哲學思維對醫學教育的指導意義以及目前高職院校醫學生的思維現狀進行分析、研究,希望為職業教育醫學專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新的思路。
關鍵詞:職業教育 醫學專業 哲學原理
課 題:本文系河南省醫學教育研究項目“批判觀念—哲學思維—主動獲知教學模式對高職醫學生的影響”(項目編號:Wjlx2021172)、河南省醫學教育研究項目“虛擬現實技術在中醫針灸教學中的創新應用研究”(項目編號:Wjlx2021175)的研究成果。
馬克思主義原理是人類的智慧結晶,它作為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不僅指導著人的社會、經濟、政治活動,而且對人類科學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推動著各個學科的進步,這其中包括對人體健康、生命進行探索的醫學學科。人們在進行醫學知識學習、研究過程中,會有意或者無意地應用到一些馬克思主義哲學知識,但未必能系統、熟練地應用這些原理去指導自己的學習、工作,尤其是初步接觸醫學知識的學生,很難將貌似晦澀難懂的哲學思維與專業知識結合起來。
一、哲學原理與醫學的內在聯系
哲學原理與醫學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醫學知識總是可以用哲學的基本原理來進行解釋、分析,這些原理也是不斷推動醫學進步的動力和源泉。一些常用的哲學理念,會出現在醫學的各個領域。
(一)意識觀
在人類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意識發揮著巨大的能動性,同時意識還會影響人的生理活動。人的精神狀態會直接影響身體狀況。愉悅的精神狀態有助于保持身體健康,使大腦思維活躍、激發正能量。而長期的負面情緒不僅會影響人的學習及工作效率,還會影響人體免疫系統,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現代社會越來越多精神心理因素導致的疾病、亞健康狀態已經成為人類健康的重大威脅。
(二)矛盾的辯證關系原理
矛盾在客觀世界是普遍存在的,對矛盾的存在要理性、正確地對待,全面具體地分析矛盾,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用適當的方法去化解矛盾。在研究人體健康的醫學范疇內,同樣存在著不同階段、不同程度的矛盾,如果沒有正確的矛盾分析法,很容易被各種表象所迷惑,造成難以挽回的不良后果。在醫學教育的初級階段指導學生應用科學的矛盾分析方法,可以為醫學生日后的執業過程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內因與外因的辯證關系原理
內因是事物發展的基礎,它決定了事物發展的趨勢和方向;外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必備條件。在生命醫學中,疾病的發生發展同樣受到內因、外因的共同影響,疾病的產生是內因、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也為疾病的預防、治療、預后分析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
(四)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原理
整體是由部分組成的,整體統領全局,部分又對整體起著制約作用。所以,在處理問題、解決矛盾時,要立足整體,統籌全局。人體同樣存在著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人體是由心、肝、腦、腎及復雜的血管、神經、骨骼、肌肉等器官組織組成的統一整體,各部分之間相互依賴、互相配合,使人體維持著正常的運轉,任何部分出現功能障礙都會影響生命健康。所以在醫學學習過程中,要樹立正確的整體觀,不能孤立、片面地看待疾病。
(五)質變和量變的辯證關系原理
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量變和質變,量變是事物在數量上的增加或減少,是連續的、不顯著的變化,質變是在量變的基礎上發生的變化,標志著量的漸進過程的中斷。事物的發展都是從量變開始,到一定程度時,量變轉化為質變。疾病的發生同樣是量變轉為質變的結果。從量變、質變的相互轉換出發,醫學教育提倡早期預防、去除誘因的理念,防止疾病發生,如不吸煙、早期戒煙可以預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發生發展,低鹽、低脂飲食有助于預防動脈硬化性疾病等。
(六)客觀規律與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
尊重客觀規律、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在醫學中也需要有機地統一起來。在醫學教育過程中,指導學生在認識客觀規律的基礎上,通過預防、健康宣傳教育、治療等手段發揮醫務工作者的主觀能動性,達到預防疾病發生、提高疾病治療效果的目的,是現代醫學教育的重要目標。
二、辯證思維方法對醫學教育的指導意義
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思維方法是人們正確認識世界、進行理性思維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抽象與具體、邏輯與歷史這四種形式,既相互聯系又有所區別。正確、熟練地應用這些方法將有助于醫學教育的順利進行,更好地培養醫學高等人才。
(一)歸納與演繹
歸納與演繹是科學研究過程中廣泛運用的邏輯思維方法。演繹是以客觀規律為依據,從已知部分推知未知部分,是常用的思維方法,但演繹的前提必須是正確的,這樣推論的結果才可靠。歸納是以經驗為依據,通過后期不斷地驗證尋找基本規律。善于歸納的思維方法是不斷創新的必備能力。
在醫學知識學習過程中,教師可借助案例向學生講解如何從一般原理演繹到個別,在實際工作中,再不斷總結歸納經驗、尋找基本規律。通過不斷地演繹、歸納法的應用、相互驗證,達到深度學習的目的,不斷提高醫學生的學習、應用及創新、創造能力。
(二)分析與綜合
分析與綜合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比歸納與演繹更為深刻。分析是把事物分解為不同的部分,分別研究,從中找到事物的本質;綜合則是把事物的不同部分組成整體,達到對事物整體的認知。二者相互聯系、互相促進。
在醫學教育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實例指導學生一分為二地看待一件事情,甚至是從更多角度看待一件事情。當從多角度看待問題成為習慣,學生就能學會分析問題,在遇到復雜狀況時能夠抓住主要矛盾,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案。通過不斷演練,逐漸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抽象與具體
人類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建立在生產實踐的基礎上,由具體的感性認知上升到抽象的理論,再通過思維的進一步加工,應用到具體的實踐活動。
在醫學教育與醫療活動中,同樣離不開抽象與具體相統一的思維方法。具體來說就是醫學理論與醫療實踐相結合。先安排理論課程掌握理論基礎,再安排實踐課程去驗證理論知識、發現新的問題,不僅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對醫學知識的掌握,還可以培養其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脫離實踐教學,或實踐課程與理論課程的安排本末倒置,均會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利于創新人才的培養。
(四)邏輯與推理
邏輯思維是人類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類型反映事物本質與規律的認識過程。邏輯思維過程必須遵循客觀規律,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醫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其實就是醫學的邏輯思維。臨床醫學專業學生面對形形色色的患者、錯綜復雜的癥狀和體征,必須具備嚴謹的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才能發現疾病的本質,排除干擾,做出正確的臨床診斷。所以,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應融入醫學教育過程,使醫學生的思維理性、系統、嚴密,使其成長為符合新時代需要的高素質醫生。
三、高職院校醫學生的思維現狀
基于以上理論,我們對高職醫學院校大二學生進行了邏輯思維能力現狀調查,應用《邏輯思維能力》測試題,通過“問卷星”進行測驗,滿分45分,32~45分為邏輯思維能力優秀,26~31分為邏輯思維能力良好,20~25分為邏輯思維能力中等,0~19分為邏輯思維能力不佳。共236人參加測試,邏輯思維能力優秀的占41%,良好的占32%,中等的占21%,不佳的占6%。
結果顯示,高職院校醫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接近半數的醫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突出,具備良好的邏輯分析能力,若能將邏輯分析能力與醫學實踐相結合,將會大大提高其解決問題的能力。但同時有半數以上的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有待提高,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制約其學習能力,也提示醫學專業教師在進行專業知識教學的同時,應加強對學生的邏輯思維等科學思維能力的訓練。
四、小結
給醫學插上哲學的翅膀,使其飛得更高、飛得更遠。作為新時代的醫學生,要想更好地掌握醫學知識,認識醫學發展的規律,更好地處理醫學活動中紛繁復雜的問題,必須具備理性思維,學會辯證分析,提高科學思維能力。醫學生通過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學習,掌握內因與外因、質變與量變、整體與局部、抽象與具體等哲學知識、思維方法,不僅有助于解決醫學實踐中的具體問題,還有助于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成長為全方面發展的新時代人才。
參考文獻:
[1]何輝,辛華.淺談醫學與哲學的關系[J].河北職工醫學院學報,2006(4).
[2]于佳楠,遲男男.辯證唯物主義在臨床醫學教學中的應用[J].繼續醫學教育,2018(7).
[3]許珍榮.馬克思主義哲學與醫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J].錦州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
[4]甘勝偉,孫善全,樊萍.哲學觀點在解剖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0(2).
[5]杜亞穎.高校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改革策略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2).
(作者單位:河南護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