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珣

【摘要】目的:分析在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應用去骨瓣減壓術的效果。方法:選入樣本80例,均為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選入樣本時間為2019年1月—2020年12月,將樣本經雙盲法均分為實驗組與參照組,各40例,一般資料對比后分別予以去骨瓣減壓術治療、開顱血腫清除術治療,總結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治療前后NIHSS評分與MMP-9。結果:實驗組在治療效果方面相比于參照組更高,且指標之間統計學分析有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與MMP-9對比差異無意義(P>0.05);治療后,總結分析患者的NIHSS評分與MMP-9,實驗組相較于參照組更低,互相之間對比分析有意義(P<0.05)。結論:在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應用去骨瓣減壓術的治療效果顯著,能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值得推廣。
【關鍵詞】高血壓腦出血;去骨瓣減壓術;治療效果;神經功能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for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CHEN Xun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Fourth Hospital of Changsha, Changsha, Hunan 410006,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Methods:A total of 80 samples, all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they were selected from January 2019 to December 2020.The samples were equal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reference group by double-blind method,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After the comparison of general data,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and craniotomy for hematoma evacuation were performed respectively.To summarize the treatment effect of patients,NIHSS score and MMP-9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The treatment effec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reference group,and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between the indicators was significant(P<0.05);Before treatment,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NIHSS scores and MMP-9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After treatment,the NIHSS score and MMP-9 of the patients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and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m was meaningful (P<0.05).Conclusion: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is effective in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which can improve the neurological function of patients,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Decompressive craniectomy; Therapeutic effect; Neurological function
高血壓腦出血是高血壓患者的并發癥之一,這一并發癥比較嚴重,比較常見的臨床表現為躁動、嗜睡、劇烈疼痛等,常見于中老年男性群體當中。根據臨床相關統計表明:大多數患者在發生腦出血之前都沒有特別征兆,一半左右患者可能會出現嘔吐癥狀,這一疾病早期比較常見基底節出血、內囊出血等,如果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能會引起患者發生偏癱,重癥患者則會因意識模糊陷入昏迷[1]。對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來說,必須要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治療,避免疾病進展引起不良后果,因此臨床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治療方法。去骨瓣減壓術是臨床常見的治療方法之一,比較常用于外傷性腦水腫等疾病當中,將其應用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也可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2]。本文主要分析在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應用去骨瓣減壓術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截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來我院接受治療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抽取80例,樣本需接受對比分析,首先經雙盲法分組,不同組別需應用不同治療方法,分別為去骨瓣減壓術治療、開顱血腫清除術治療。實驗組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齡53~84歲,平均年齡(68.46±3.04)歲;參照組40例,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52~85歲,平均年齡(68.02±3.42)歲。經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分析結果為(P>0.05),說明可進行對比研究。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經我院醫學診斷確診為高血壓腦出血疾病;②患者知情研究內容,并與我院簽署相關協議書;③經GCS評分評估分值在5~14分之間;④患者均符合相應的手術指征。排除標準:①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礙、血液系統疾病者;②因腦外傷引起的腦出血疾病者;③臨床資料不齊全,依從性較差者。
1.2 方法
1.2.1 參照組患者接受開顱血腫清除術治療,具體操作步驟為:患者取平臥位,患側朝上,將患者的血壓水平穩定在180/120mmHg左右,術前患者接受CT檢查,根據檢查結果定位病灶,予以馬蹄形切口,將顱骨咬除,并將皮層電凝切開,經顳中回前中部入路,進入深度約為5cm左右,進行血腫清除,在操作過程中盡量不要損傷患者的血腫壁,確定清除血腫之后需要再次應用電凝止血,并在血腫腔當中留置引流管,手術完畢之后關顱,常規縫合切口。
1.2.2 實驗組患者接受去骨瓣減壓術進行治療,具體內容為:在上述開顱血腫清除術基礎上開展手術,體位與血壓維持情況均同參照組一致,切口部位選擇顱骨顳窩下部比較薄弱部位,予以骨瓣減壓術,咬除部分蝶骨脊,骨瓣大小維持在10cm×8cm,將硬腦膜剪開之后應用顯微鏡將血腫清除,可通過壓迫止血或應用電凝棒進行止血,血腫清除完畢之后適當調整患者的血壓水平,將其控制在140/90mmHg之間,觀察止血情況,徹底止血之后置入14號引流管,并置入人工硬腦膜,逐層縫合手術切口,關顱。
1.3 研究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以及治療前后NIHSS評分與MMP-9。治療效果:經NIHSS評分進行評定,患者經治療后臨床癥狀與臨床體征完全消失,NIHSS評分降低90%及以上則為優;患者經治療后臨床癥狀與臨床體征有明顯改善,NIHSS評分降低75%及以上則為良;患者經治療后臨床癥狀與臨床體征有所改善,NIHSS評分降低30%及以上則為可;患者經治療后并未達到上述標準則為差,最終治療效果為優率+良率+可率。NIHSS評分:可評估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總分為58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MMP-9:評估患者的血清基質金屬蛋白酶-9水平,可應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方法進行測定,這一水平的正常值為75~118.5ng/mL。
1.4 統計學方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NIHSS評分與MMP-9水平
治療前,比較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與MMP-9水平,結果顯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實驗組患者的NIHSS評分與MMP-9水平明顯比參照組低(P<0.05),見表1。
2.2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

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相比于參照組明顯較高(P<0.05),見表2。
根據臨床相關資料顯示: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高血壓疾病發病率也呈現出上升趨勢,同時高血壓腦出血發病率也有所上升,且逐漸呈現出年輕化進展。高血壓腦出血發病后有較高致殘率與致死率,一旦發作就會損傷局部腦神經,引起偏癱等不良癥狀,隨著腦部血腫體積越來越大,顱內壓也會逐漸上升,血液毒性會引起血腫周圍水腫,進一步加重腦內組織損傷,為此在治療中應該要及時將腦內血腫進行清除,預防腦內組織持續被損傷[3]。
在本次研究中,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相比于參照組明顯較高(P<0.05)。究其原因:目前對于高血壓腦出血疾病的常見治療方法是外科手術治療,其中比較常見的手術措施為開顱血腫清除術,但是這一手術治療方法并不能完全解決腦部血腫清除方法,在骨瓣存在情況下,迅速提升顱內壓可能會引起顱內再次出血,疾病預后存在較大風險,甚至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4]。相比于開顱血腫清除術來說,去骨瓣減壓術能進一步降低顱內壓,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率,去骨瓣減壓術能夠切開患者骨瓣,同時利用顯微鏡的應用充分觀察到血腫情況以及周圍組織情況,也能結合患者實際情況確定是否需要除去骨瓣,適當增大患者顱內容量,緩解腦部組織壓力。另外,在研究中也表明:實驗組患者的NIHSS評分與MMP-9水平均比參照組低(P<0.05)。在骨瓣減壓術應用過程中,重點在于減輕患者的顱內壓,從而減輕患者腦部損傷情況;手術實施并不單純將腦內血腫進行清除,還能改善患者腦部血液循環,促進神經功能修復[5]。這一結果也表明去骨瓣減壓術的應用能減少組織繼續損傷,應用價值比較高。
將開顱血腫清除術與去骨瓣減壓術聯合應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手術操作空間,進一步降低顱內血腫殘留,但是由于去骨瓣減壓術在操作期間需要應用擺鋸將顱骨進行切割,容易對患者的腦膜以及大腦功能區產生不良影響,部分患者也會因積液的發生導致雙側腦壓不平衡等情況,甚至有部分患者術后出現連續腦出血情況,風險比較高,影響到兩種手術方式對患者疾病預后情況[6]。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受到顱內血腫影響,常常出現MMP-9水平異常上升情況,經手術之后MMP-9水平有所下降,但實驗組患者的下降幅度明顯較高,說明聯合手術治療的效果更為顯著,能減輕血腫對腦室產生的壓迫感,預防顱內壓過度上升進一步加重腦水腫,對血腦屏障有保護作用,也能防止血管受壓,有助于靜脈回流,重建腦部血流灌注,減輕腦部組織損傷。另外,在去骨瓣減壓術應用期間應該注意的是:其創傷面積相對較大,如果患者的血腫量超過50mL,中線偏倚超過1cm時應該要將手術重心轉移為“充分減壓”當中,其原因在于血腫量過大時比較容易進入第三腦室當中,從而提升其顱內壓,破壞內穩態,也會給重要神經組織造成較大損害,而將手術重心轉移到“充分減壓”中后,就能有效預防顱內再出血的發生,預防繼發性損傷[7]。
綜上所述,在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應用去骨瓣減壓術治療的效果顯著,不但能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而且能提升患者手術效果,但在手術期間應該要注意提升手術操作技巧,進一步控制患者的顱內壓,從而改善疾病預后。
參考文獻
[1] 李鎮.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治療中血腫清除加去骨瓣減壓術的效果分析[J].中外醫療,2021,40(29):70-73.
[2] 梁廣.開顱血腫清除加去骨瓣減壓術在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黑龍江醫學,2021,45(19): 2066-2067.
[3] 孟天水,朱瑞芳.高血壓腦出血手術治療中實施去骨瓣減壓術的有效性及對預后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1,21(18):3128-3130.
[4] 周朝陽,倉艷燕.翼點入路經側裂血腫清除術聯合去骨瓣減壓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J].實用臨床醫學,2020, 21(12):21-23,39.
[5] 高長彬.評價開顱血腫清除加去骨瓣減壓術用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手術治療中的效果[J].系統醫學,2020, 5(8):25-27.
[6] 禚明,朱建,顏秀俠,等.顱腦彩超在去骨瓣減壓術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全科醫學,2020,18(2):224-228.
[7] 趙中原,夏鳴.對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進行開顱血腫清除術聯合去骨瓣減壓術的效果評價[J].當代醫藥論叢,2020,18(3):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