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制度的改革與創新,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與塑造越來越受重視。為了能夠促進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開展小學美術課程教學時,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美術繪畫方面的技巧與方法,還要重視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文章主要對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與手段進行研究,探索行之有效、切實可行的美術教學策略與手段,以推動小學美術教學更加綜合與全面。
關鍵詞:小學美術;教學;審美能力;培養
作者簡介:陳羽(1993—),女,江蘇省無錫師范附屬小學。
美術課程教學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目前,不少教師在開展美術課程時,教學方式相對單一,教學理念較為落后,不能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的塑造與培養,這不符合新課程改革的標準與要求。教師只有重視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樹立美術思維,才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與美術思維,從而提高小學美術教學效果。
一、審美能力的概念及內涵
審美能力也叫藝術鑒賞力,其主要是指人鑒賞、感受、創造以及評價美的能力,同時也是審美主體憑借自己的審美趣味、藝術修養以及生活體驗來鑒賞審美對象,進而獲取美感的一種能力。在審美評價中,審美主體一般是在審美鑒賞的基礎上分析審美對象的內容、形式、價值以及性質,進而做出審美評價。
審美能力主要是在人的藝術素養、思維能力、訓練、學習等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而來的一種以主觀愛好為主要形式的思維與理念,其能夠表達出對客體美的認知與評價,是認識與創造、感性與理性的融合與統一[1]。通常情況下,審美能力是在藝術欣賞與藝術創造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具有很強的民族性、時代性與社會性。提升人們的審美能力,能夠更好地利用美的理想與規律來改造世界,使人們的生活與發展方式變得更加科學、健康和文明。
二、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美術是小學階段教育的重要內容,要提升小學美術課程的教學效率與水平,重視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培養是非常必要且迫切的。加強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一方面能夠促進小學生美術思維與藝術能力的培養與塑造,使得學生的審美情趣與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另一方面還能夠為培養更加優秀的綜合性人才奠定基礎,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的人格與品質向更好的方向發展。
在培養學生藝術興趣的過程中,審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內容,審美教育在美術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新課改背景下,為了能夠更好地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在美術課程教學中,教師必須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著重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審美能力與人文精神,健全學生的人格,為小學生未來的成長與發展奠定基礎[2]。目前,不少教師在美術課程教學中開展的涉及審美能力培養方面的內容與活動較少,使得小學生對審美的認知與意識相對薄弱。對此,教師應積極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能力,這樣不僅能幫助小學生更好地轉變學習思路,還能激發小學生學習美術知識的興趣與主觀能動性,使小學生更好地融入美術多元化課程教學活動,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不斷提升小學生的審美能力,能夠促進小學生藝術素養的形成,拓展小學生的思維,使其美術思維變得更加靈活多變,從而能更好地體會與感悟美術藝術的內涵與價值,這能為小學美術教學效率與品質的提升提供助力與支撐。
三、分析當前小學美術教學的現狀
目前,不少教師在開展美術課程教學活動時,沒有注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學生學習美術知識時多是被動接受,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不強,導致美術課程的教學氛圍較為沉悶,美術教學的效果也不夠理想。下面筆者將對小學美術教學的現狀展開具體的討論與分析。
(一)美術教學理念具有滯后性
不少美術教師在開展具體教學活動時,一味地按照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展開教學,美術課堂的教學氛圍并不活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實踐的能動性也不高。同時,部分教師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忽視了審美教育的重要性,導致小學生的藝術修養沒能得到更好的挖掘與激發,審美能力也沒有得到更好的培養與塑造。此外,在制訂與規劃美術教學方案時,部分教師并沒有將一些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內容融入教學方案中,教學的環節過于單一,內容缺乏豐富性與引導性,從而影響了美術課程教學品質的提升。
(二)教學模式與手段具有局限性
不少小學美術教師在組織與開展美術教學活動時,多是參照教材進行按部就班的教學,這種教學模式枯燥乏味,沒有新意,很難激發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影響美術課程的教學效果。此外,部分教師的教學方式缺乏必要的改革與創新,思維比較保守,教育理念沒有與時俱進,導致教學過程存在局限性,限制和阻礙了美術課程的高效開展。
(三)忽視了審美能力培養的重要性
審美能力的培養是美術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內容。注重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能力,能夠促進小學美術課程教學效果的提升。然而一些教師在開展美術教學課程時,并沒有意識到培養審美能力的重要性,教學方式刻板,使得很多小學生學習美術課程知識時較為機械化與模式化,缺乏靈活性,不利于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培養的策略探究
為了能夠更好地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能力,在美術課程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從教學理念、教學模式與方法等方面進行轉變與創新,重視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明確培養審美能力的重要性,不斷健全和完善小學美術教學機制與流程,豐富美術課程的教學形式與內容,從多個角度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小學美術課程教學品質與效率的提升[3]。下面筆者將對小學美術教學中審美能力培養的具體策略與方法進行探討。
(一)轉變與優化美術教學理念
在小學美術課程中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要求教師優化與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結合當前美術課程教學的現狀、時代發展的趨勢、美術課程的教改制度等,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利用最新的教育理念來輔助與拓展美術教學,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和原則,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不斷優化美術課程教學方案。教師應全面且充分地掌握審美能力培養的相關概念、內涵與內容,這樣才能更好地將審美能力培養的形式融入美術課程教學,進而有意識、有目標、循序漸進地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學習能力與審美能力,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力,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與發展。與此同時,在優化美術教學理念的過程中,教師還要注重教學方案的科學制訂與教學流程的合理規劃,合理安排美術課時,通過反復引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美術思維,形成必要的審美能力。例如在教授“水墨畫鳥”這一課時,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認知國畫的工具材料,感知水墨畫獨特的美感,教師要指導學生運用水墨的點、線和面以及變化墨色的濃淡來描摹鳥的動態造型,讓學生不斷體驗筆墨的趣味,培養學生對水墨畫的審美情趣與審美能力,進而培養小學生對祖國傳統國畫藝術的熱愛之情。教師想要實現培養小學生審美能力的目標,在制訂“水墨畫鳥”這一課的教學方案時,就必須從學生學習的實際出發,對該美術課程的教學難度進行評估,并全面了解與掌握該課程的教學目標,這樣在培養小學生審美能力時,就能游刃有余、有的放矢。教師要對“水墨畫鳥”這一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進行全面分析,并以此為切入點,不斷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運用不同的點、線、面來描摹自己喜歡的鳥,促使學生掌握水墨的運用技巧,為美術課程教學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礎,同時也有利于培養小學生的美術素養。
(二)重視審美能力的有效培養
教師在小學美術課程教學中,重視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是非常有必要的,這樣能更好地提升美術課程的教學效率與效果。美術教師不僅要注重自身教學理念與思路的轉變與優化,而且要重視教學模式與方法的改革與創新。學校以及教師都應重視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并在教學思路、方式和理念等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改變,進而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在培養小學生審美能力時,美術教師要深入小學生的實際學習過程,掌握小學生學習美術的實際狀態,這樣在開展審美能力培養活動時,才能夠更有針對性和科學性。例如在“花的變化”這一課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學習圖案的變化手法、紋樣的構成,體驗花卉圖案的藝術美等,并通過自身示范給學生直觀的感受,通過圖片展示帶給學生更多的靈感,通過讓學生合作探討激發他們的思維,讓學生體驗合作的快樂。這樣一來,學生便能夠以藝術的眼光觀察生活,發現生活中的美,并學會用圖案的方式美化生活、創造生活。教師在開展“花的變化”一課的教學活動時,要重視培養小學生的審美能力,通過展示花卉的各類圖案,讓學生自由發散思維,感受學習美術知識的樂趣,促使學生能在觀察與美化生活的過程中創造生活,從而充分發揮美術課程的教學價值。
(三)重視美術教學形式與手段的多元化創新
為了能夠實現培養學生審美能力這一目標,教師在組織與開展美術課程或者教學活動時,要從小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實際入手,豐富美術教學形式,創新美術教學手段,通過多元化的途徑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從而增強小學美術課程的教學實效。教師可以組織一些多元化的美術教學活動,如感恩節手抄報、兒童節繪畫比賽、植樹節繪畫比賽、交通安全知識連環畫比賽等。這些美術活動的組織和開展,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多突破自我的空間和機會,讓學生的美術思維可以得到自由拓展,加強他們對美術的認知與熱愛。與此同時,教師也可以運用微課等教學形式來教學,讓學生能夠通過不同形式的教學手段學習與鑒賞美術作品,感受學習美術的樂趣,并在不斷學習、鑒賞與評價美術作品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獨特的審美意識與能力。教師運用多媒體或者微課等教學手段,能使美術作品的欣賞與學習變得更加直觀、生動和形象,有利于學生美術思維的拓展、審美能力的培養。例如在“畫臉”這一課的教學中,為了讓小學生更好地了解中外臉譜的相關知識和特征,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給自己或者同學畫一畫臉,讓學生通過觀察、實踐、比對和欣賞作品,掌握點、線、面、色等畫臉元素。這一學習活動的開展,能夠引導學生更好地感受中外臉譜文化的魅力與價值,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來導入課程,展示蝴蝶、七星瓢蟲等昆蟲,讓學生觀察蝴蝶與七星瓢蟲身上的紋路,感受畫臉的神秘樂趣。此外,教師還可以制作一些美術課程教學的視頻課件,將畫臉藝術的內容以視頻的形式展示出來,結合我國少數民族或非洲部落人物的圖片,讓學生欣賞畫臉的藝術。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學習畫臉的方法與技巧,又能夠挖掘畫臉藝術背后的人文價值與歷史價值,促進美術課程教學效果的提升[4]。
結語
綜上所述,美術課程教學品質的提升離不開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因此,在組織和開展一系列的美術教學活動時,教師要變革與創新自身的教學理念與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空間和機會去體會藝術美,幫助他們感悟美術的魅力,進而推動美術課程教學工作的高效開展與有序進行,為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丁奇龍.小學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探析[J].新智慧,2020(25):55,57.
黃穎,畢曉寧.小學美術教育培養學生的自由創造力措施[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0(4):251-252,254.
李洋.新時期幼兒園美術學科教育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新課程學習(下),2014(3):140,143.
陳娟.新時代“五育”融合實踐研究[J].試題與研究,2021(20):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