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靜

摘要:課程思政教育是新時代高校人才培育的要求,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在分析管理倫理學課程特點和課程內容的基礎上,針對該課程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選擇管理倫理領域熱點事件或話題作為教學案例,挖掘案例中的思政元素,在案例分析過程中潤物細無聲的把課程思政貫穿其中,探索課程思政在管理倫理學案例教學過程中的應用,促進管理倫理學案例教學與課程思政深度融合。
關鍵詞:管理倫理學;案例教學;課程思政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21.104
0引言
為探索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困境,解決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課程教育脫離,課程思政理念呼之欲出,自2014年提出后就引起高校教學的廣泛專注。在高校中,一方面不少大學生無法進行正確的自我認知和角色定位,學習上投機取巧、急功近利,生活中迷茫、困惑。另一方面,高校教學存在“重專業知識、輕思想信念”等問題,導致部分學生失去學習熱情,學習目標過于功利。為落實大學教育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知識傳遞、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融為一體的三全育人目的,專業課課程思政建設任重道遠。
1管理倫理學課程特點
1.1交叉學科
管理倫理學是一門交叉學科課程,內含管理學、經濟學、倫理學以及社會學等學科的理論與方法。倫理學的教學不是告訴你非黑即白,非白即黑,是要引發思考而不是平息爭論,更不是提供標準答案。在企業經營中有很多問題沒有明確的答案,因此通過管理倫理學這門課程的學習,不是去制造道德標準答案的復讀機,而是培養有管理倫理意識、有思辨能力,敢于突破傳統的思考者,有社會責任感的管理者。
1.2時代特色
管理倫理學是工商管理專業的專業選修課,是一門具有時代特色的新興課程,課程具有較深厚的理論基礎、較強的實踐性和指導性。移動互聯網改變了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層出不窮的法律、倫理和道德問題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本質上是深層次的社會文化問題,管理倫理學課程的學習是認識和解決社會倫理道德困境的重要一環。該課程對于大學生的人格修養、道德素質的鍛造有著積極的意義,對于學生日后從事經營管理活動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工具價值。
1.3思政元素豐富
目前國內高校管理倫理學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倫理、道德和法律;中國傳統管理倫理思想、西方倫理思想的發展;倫理學理論和管理者的德性修養;企業社會責任;企業倫理(人力資源管理中的倫理問題、財務管理中的倫理問題、市場營銷中的倫理問題、網絡時代的倫理問題、環境保護中的倫理問題、國際經營中的倫理問題等)等。從課程內容可以看出,管理倫理學課程天然含有豐富的思政元素,從中國傳統文化、古代倫理綱常到現代法律法規,從倫理思想、倫理意識、倫理行為到倫理評價,從個人的倫理實踐、企業倫理問題到社會的倫理困境,都蘊含著豐富的課程思政元素。
1.4適合案例教學
談到倫理道德,學生往往主觀上認為課程比較枯燥,對教師講大道理和理論知識滿堂灌不感興趣,這也給任課教師授課方法提出更高要求。本課程既充滿哲學與倫理學的思辯色彩,又具有管理活動的實踐品質,基于該課程的特點,適用于采用參與性強的案例教學法,圍繞社會實踐中和倫理道德法律相關的“熱點”話題和現象,展開案例討論和倫理辯論,有助于學生和管理者掌握倫理分析工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倫理觀。同時在案例教學中挖掘案例中的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思政內容。
2管理倫理學案例教學課程思政的意義
2.1發揮案例教學的優勢
案例教學要選擇和課程內容相關的案例或熱點事件為切入點,通過生動直觀的案例教學方式解讀課程內容,學生運用己掌握的知識、理論和個人經驗分析案例,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程內容和案例的理解,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描述問題、分析問題、團隊協作的能力。案例教學強調案例討論過程的參與性和師生互動,引導學生發現新問題。相較于傳統教學中課程思政的硬植入,通過案例事件起因、經過、結果的解讀,在案例分析的反面警示、正面啟示中提煉課程思政元素。將案例教學和課程思政結合起來,拓寬案例教學的深度,提升案例教學的任務高度,拓展案例教學的專業廣度,實現知識傳遞、能力培養與價值引領融為一體的教育目標。
2.2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的同時強化人才價值引領
案例教學強調學生的參與度和師生互動,相較于傳統課堂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合理設計課堂參與激勵機制,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程討論。在案例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講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塑造健康向上的價值觀和人生追求,培養學生專業自信和積極進取精神。通過案例教學課程思政的持續融入,提高學生的管理倫理意識,使其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能夠理性思考、獨立判斷企業經濟活動中所遇到的倫理問題,為其成為有益于社會的優秀自主創業人、職業經理人或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礎。
2.3有利于多學科知識融會貫通
習近平總書記2021年4月在清華大學考察時強調,要用好學科交叉融合的“催化劑”,加強基礎學科培養能力,打破學科專業壁壘,對現有學科專業體系進行調整升級,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加快培養緊缺人才。學科交叉融合是科學創新發展的趨勢,也是新時代多學科交叉人才培養的要求。管理倫理學是一門交叉學科課程,內含管理學、經濟學、倫理學以及社會學等學科的理論與方法。在案例教學中,需要同學們運用多學科多課程中的理論知識進行案例分析,有利于學生多學科知識融會貫通。
3管理倫理學課程思政案例教學現狀與探索
案例教學法由美國哈佛商學院于20世紀20年代首創和倡導,然而在大學課堂中大多數教師將案例僅作為一種教學輔助手段,充當原理“注釋器”的作用。
關于管理倫理學課程思政研究相關的文獻較少,缺乏結合課堂思政的案例教學研究。此外,案例教學中本土案例開發相對比較匱乏,案例教學中課程思政融入較為生硬,所以要求專業教師在管理倫理學課程思政案例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
3.1精心挑選案例,對案例材料進行加工取舍
第一,從時效性、典型性和相關性角度出發,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需求,選擇近幾年和課程內容相關有討論價值的案例。選擇與專業密切相關,貼近實際,具有時代性,能反映當今時代問題的新鮮案例。可以從管理倫理學相關參考教材、案例庫和新聞中收集。例如人力資源中的倫理問題、市場營銷中的倫理問題、財務管理中的倫理問題等章節,案例不僅是體現倫理問題還必須是人力資源、市場營銷、財務管理等領域有一定代表性的案例。人力資源倫理問題可選擇就業歧視、共同不同酬、隱私侵犯等倫理問題。市場營銷倫理案例可選擇強制性產品淘汰、價格欺詐、歧視性定價、顧客歧視等倫理案例,具有一定影響性且能較全面反映教學內容。
第二,關注當下社會熱點和國際宏觀環境,選擇受關注的倫理討論話題和倫理兩難問題。
第三,鼓勵學生提供論題或案例,將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學習實踐中兩難問題,吸收到教學環節中有選擇性的展開課堂討論。教師提前收集案例或話題的相關背景信息和相關材料,思考案例中的課程思政元素和適當植入的環節。
3.2小案例和大案例合理搭配
在管理倫理學課程思政案例教學實踐中,根據教學內容和課程設計,合理分配大案例教學和小案例教學,把大案例和小案例結合起來使用。大案例一般需要一節課或兩節課的時間針對某一個案例分組進行深入討論,案例討論前教師需要整理案例文字材料和相關圖片、視頻素材,課前發給學生閱讀案例相關材料。教師預設多個討論問題,也可學生提出討論問題,給學生10-30分鐘時間分組討論,小組成員記錄觀點,在觀點闡釋階段鼓勵學生簡要闡述案例內容,結合所學理論知識分析案例,盡量詳實表明觀點,鼓勵學生收集案例中沒有介紹的背景信息,互相補充并發現新問題,教師積極傾聽、引導和提煉要點,最后進行總結,總結可以是教師總結也可以啟發學生總結。大案例教學一般一至兩個章節學完使用或者重點章節使用,案例較綜合,需要運用該章節或幾個章節所學知識點和其他課程知識積累進行案例分析。小案例一般是不需要全班一起討論的引導性或啟發性案例,案例情節較簡單,材料內容較簡短,根據課程內容每節課都可以合理使用。
3.3有效組織案例討論,靈活融入課程思政
管理倫理學案例教學設計十分重要,管理倫理學課程一般大三開設,此時學生已經具備較好的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積累。同時管理倫理學又是一門融合倫理學、管理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的交叉課程,需要打通課程之間的界限,能運用不同課程和學科的理論知識解釋倫理現象,進行倫理分析和倫理評價。此外,案例教學課程更強調課堂管理,如果不能有效調動學生或學生參與度不高,容易出現討論冷場,如果討論話題特別有趣或學生活躍,課堂可能過于高亢和混亂。同時案例教學對教師的要求較高,除了做好教學設計,教師一定要以學生為導向,了解學生已經掌握了哪些基本理論知識,受到哪些思政教育,在案例討論中學生需要運用到哪些知識點,關注學生知識點盲區。在管理倫理學案例教學中,課程思政元素可以來自案例內容本身,也可以從學生發言中提煉,來自于理論知識和實踐的碰撞,或從案例分析、案例啟示和反思中獲得。
4管理倫理學課程思政案例教學實施與應用
在管理倫理學課程案例的選擇上,可以選擇經典案例或古典著作進行講解,也可以選擇新時代民族企業案例和熱點話題。在實踐中,改革傳統灌輸方式為參與式、體驗式,創新課程評價方式,采用案例教學方式有利于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強化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保障“課程思政”教學機制的有效運行,將“課程思政”潤物細無聲的融入到管理倫理學的每一節課程當中(如表1所示)。
優化教學評價方式,課程成績包括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期末成績以期末考試為依據,試題更多地考查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分析類題目分值占到總分值的50%左右,并且會在題目設計中體現思政元素內容。課程思政是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基礎性和全面性工作。實現專業課程和“思政課程”課堂育人功能跨學科耦合,充分認識專業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在育人中的同等地位,完善三全育人格局。
參考文獻
[1]孟櫻,龐加蘭.管理學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探索[J].西部素質教育,2022,8(8):23-25.
[2]尹文漢.“管理倫理學”課程教學中案例的選擇與運用[J].池州學院學報,2017,2(31):149-151.
[3]杜占江.基于案例教學的信息管理學課程思政教學實踐與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20(23):149-150.
[4]祁潤晶,彭毓蓉.案例教學法在《管理倫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8,(46):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