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金輝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要求,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樹立文化自信已成為時代的主流思想觀念之一,教師同樣應當如此,通過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方式來對小學思想政治課堂教學進行改革創新,加強學生思想觀念方面的教育建設。
【關鍵詞】傳統文化? 思想政治? 學校改革
【課題項目】本文系甘肅省平涼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大中小幼思想政治理論課一體化建設專項課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融入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與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立項號:[2021]PLSZZ002。
【中圖分類號】G623.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2)08-0049-03
一、引言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在歷史發展的洪流當中所形成的智慧結晶,能夠為人們的成長和未來發展提供精神方面的指導引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增加學生的道德感,加強學生的人文素養建設。
二、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中缺失的具體表現
(一)對運用傳統文化進行思政教育的認識不足。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對于傳統文化的融入和運用,在認識上存在著一定的不足,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方式較為傳統和落后,不能積極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對學生的教學也不能進行有效提升。教師需要轉變思想觀念,讓學生高效高質地對這一方面的知識內容進行學習,傳統模式下的小學思想政治教學課程開展相對較為枯燥,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教育開展過程當中相對較為死板和單一。這樣的教學模式會導致學生對于知識內容的學習和吸收有一定的有限性和局限性,這就需要教師能夠使用新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來對當前的教學進行創新和改革,完善促進學生能夠在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更好地對這方面的知識內容進行學習和吸收。
(二)運用傳統文化進行思政教育的內容不全面。
在使用傳統文化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需要重視學生的思想教育方面,并且將傳統文化作為一種教學手段,融入到思想政治課堂教育的過程當中。如果能夠讓傳統文化的融入變得更加合理有效,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和吸收才能夠更加充分,使學生的思想觀念得到更新換代的同時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全和發展。但是大多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在這一方面存在著一定的缺失,不能夠讓學生正確地對這一方面的知識內容進行學習,學生的知識掌握和思想情感教育就會存在著相應的缺失,這就需要教師能夠轉變思想政治教育的觀點和想法,正確對待課堂教學,促進學生能夠得到更好的提升和成長。
(三)運用傳統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方法過于陳舊。
小學階段的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相對較為傳統和陳舊,這樣的教學方式不能夠讓學生高效率、高質量地對思想政治方面的知識內容進行學習,反而會遏制學生的創新和創造能力,這就需要教師調整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使用新穎有趣的教學方式來對學生開展教學活動。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已經有了大量的多媒體設備和豐富的課程資源進入到課堂當中,教師應當能夠使用這些設備和資源開展課堂教學活動,讓學生更加高效率、高質量地對相關知識內容積極學習;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和知識學習的興趣,轉變學生學習態度和思想觀念。尤其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自身的好奇心相對較重,對于知識的學習和吸收,也更加依賴自己的興趣愛好,教師如果能夠充分利用這些設備和資源來開展教學活動,能夠使得學生在課堂當中對知識內容的學習更加深刻,并且也能夠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這方面的知識,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是多種多樣的,包含各個方面。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當中所使用的傳統教學方式,會使學生對于中華傳統文化學習的認識重要性產生一定的不足,這就需要教師能夠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不斷進行擴充,從而推動學生對于知識學習和理解程度的加深,在新的時代背景之下,能夠將傳統文化賦予新的時代內涵,讓學生的思想政治課程教育也能夠得到實際的體現和應用,使學生在一個更加輕松愉快的氛圍當中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學習,推動學生社會主義思想價值觀念的樹立和形成,促進學生能夠在成長的過程當中保持良好向上的學習態度和精神風貌。
三、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融入小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意義
(一)有利于小學生增強人文素質。
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能夠幫助學生增強自身的人文素養,讓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學習,促進學生思想觀念的更新,使得學生能夠正確認識并對待我國歷史社會發展過程當中所出現的優秀傳統文化。尤其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在成長的過程當中,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正處于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學生的自我意識逐步覺醒,也會導致學生對問題的理解變得更加深層次。這一階段的學生在成長和發展的過程當中,需要對人文素養方面加強教育,讓學生自身的責任感、目標感、規則感能夠得到相應的提升和成長。通過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幫助學生夯實完美人格基礎,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提升自身的社會責任感,讓學生也能夠形成自強不息、拼搏向上的精神。通過思想觀念教育,能夠讓學生腳踏實地,從而推動學生能力的提升和成長進步,使得學生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
(二)有利于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小學階段的學生在成長的過程當中,通過學習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能夠讓學生的人文素養得到增強的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使得學生繼承并發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對學生加強思想精神方面的建設,這也是我國在發展過程當中增加文化自信的具體途徑之一。通過對小學階段的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教育,能夠讓學生從小做起,打下一個堅實牢固的基礎,讓學生的成長變得更加健康,推動學生思想觀念的迭代更新,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在時代發展的洪流當中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與時代背景相契合。對于學生的培養和教育,也能夠朝著更加全面的方向發展,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讓小學階段的學生也能夠對這一方面的知識進行更加深入的學習。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對于學生的培養和教育,通常奉行集體主義精神,需要在對學生教學的過程當中,增加對學生的引導和指導,讓學生能夠感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且在日常生活的過程當中,貫徹落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學生道德感的增加,讓學生能夠在成長的過程當中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培養一個優秀的具有良好道德感的人是小學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而這一切都有賴于在對學生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深學生理解的同時,促進學生行為和思想觀念的轉變。
(三)有利于提升小學生的道德素質。
思想政治課程教學的過程當中,需要對學生的道德觀念進行培養和教育,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成長發展的關鍵時期,自身的道德感相對較弱,需要教師通過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來對學生思想觀念方面加強教育,促進學生得到更好的提升。在我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的過程當中,凝練了大量時代的精華以及古人的智慧,通過使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來對學生的思想觀念和道德感進行加強建設,能夠給學生樹立榜樣,使得學生形成模仿道德模范的思想和學習觀念,在日常生活的過程當中,針對自身所存在的行為問題不斷進行改正和完善優化,促進學生能夠得到更好的提升和成長。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開展的過程當中,能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選擇適合當前階段學生的內容來開展課堂教學,這也是為了適應學生的成長和發展規律,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影響和滲透。在學生日常生活和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對學生的情操進行陶冶,從而增加學生的使命感,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領悟人生的真諦,并且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對自身的行為舉止進行完善優化。在增強學生素養的同時,讓學生自身的道德感也能夠得到相應的提升和成長,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綜合素質培養教育而言,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四、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小學思想政治課程的具體路徑分析
(一)改進小學思想政治課程教學內容。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需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以及教材文本的知識內容來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革創新,更好地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課堂教學的環節中來。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加順利地對這方面的知識內容進行學習,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觀念以及道德感,讓學生能夠在成長過程當中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我國目前的教學模式相對較為陳舊和落后,需要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以及當前階段小學生的成長發展順序來開展教學活動,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的理解進步和成長提升。在對學生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也應當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比例,從而促進學生能夠更多地接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使學生的思想觀念能夠得到加強和建設,這并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學生成長發展的要求,而是為了讓學生的成長能夠更好地符合時代發展需求,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教師在對學生開展教學的過程當中,也應當能夠讓學生的思想觀念得到加強,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地對學生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教學。
(二)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技術和教學方法。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的過程當中,應當使用新穎有趣的教學方式來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例如,可以融入創造生活化教學情境的方式,或是使用激勵式教學模式來對學生進行課堂教學,將多媒體教學設備融入到課堂教學環節中。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對我國目前的小學思想政治課堂教學進行改革完善和優化創新,讓學生的精神得到集中,對于知識內容的學習變得更加積極主動,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讓學生在課堂當中更加自由地發表自己的思想觀點。教師也應當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完善和優化。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的過程當中,應當正確認識到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且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對課堂進行調整、完善和優化,促進學生能力的提升,增加學生的溝通交流互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讓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和理解變得更加深刻,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當中,對知識內容進行實踐,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學生的感悟能力,讓學生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并不僅僅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能夠深入肌理,用于實踐。
(三)營造良好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活動氛圍。
教師在對學生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過程當中,可以通過增加實踐活動比例的方式,營造一個良好的傳播氛圍,從而推動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和學習的過程當中感悟優秀傳統文化。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在教室或班級區域內張貼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的插圖、繪畫、文字性的敘述等方式,讓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能夠對這方面的知識內容進行學習,教師也可以通過舉辦手抄報大賽或是演講比賽、作文比賽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覺主動地學習和了解。通過這樣的方式,加強學生的感悟能力,營造一個良好的傳播氛圍,促進學生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習的不斷加深,讓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的過程當中,潛移默化地對這一方面的知識進行學習,加強學生的思想觀念。
五、結束語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對于小學階段學生成長和發展而言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應當對優秀傳統文化內涵不斷進行豐富,在符合時代發展的主流思想,價值觀念之下來對學生進行這一方面的教學,推動學生思想觀念的革新和成長進步。
參考文獻:
[1]劉德棟.淺析《德道經》在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滲透途徑分析研究[J].老區建設,2019(20):167-168.
[2]王東虎,魏曉路,尹紅領,劉興華,趙穎,馮慧,高昂,孫彤,譚宇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長效機制研究(筆談)[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51(3):237-243.
[3]郝明臣.淺析將傳統文化因素深入小學政治課堂的具體策略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S2):186-187.
[4]劉科,賈宵艷.試論我國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課程的特征和內容具體途徑分析[J].學理論,2019(23):139-140.
[5]邱斌.淺析核心素養視野下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教學策略研究分析[J].基礎教育研究,2019(2):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