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躍
【摘要】立德樹人是教育根本任務,如何落實這一教育理念是現下教育領域專家學者以及一線教師爭相探討的課題.文章以初中數學教學為對象,通過參與教學設計、觀摩現場授課、查閱文獻資料等方法研究德育教育滲透策略,并對結果進行整理與歸納.現下初中數學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德育教育上存在理念滯后、方法陳舊、內容單一、評價不合理等問題,基于此,文章從革新思想、創新方法、豐富內容、完善評價體系這幾個方面簡要闡述德育教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融入路徑,旨在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關鍵詞】初中數學;數學教學;德育教育
初中生正處于人格塑造的關鍵時期,包括數學教師在內的所有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停留在學科知識講解層面,除了教授學生知識以外還要有計劃地對青少年進行心理、道德、政治、思想層面的教育,讓學生在擁有優異成績的同時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然而,就現下初中數學教學狀況來看,德育教育有待進一步加強與落實.
在本文中,筆者依據自己日常工作中的觀察與總結就如何將德育教育融入初中數學教學闡述幾點拙見.
1 初中數學教學現狀分析
在素質教育不斷推進和深化的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卓越成就,但是在德育教育上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1.1 教育理念滯后
受到應試教育的桎梏,加上傳統教育教學理念根深蒂固的影響,現下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仍然以傳授學生知識、技能為主,功利性較強,以學生掌握數學概念、公式以及解題技巧等為目標,忽視了他們思想品德的發展情況[1].
行為以思想為先導,思想上沒有重視德育教育,行為上也會存在偏差.所以,當前初中數學教學中普遍存在教師重智育輕德育的問題,將教學重心放在如何提升學生成績上而忽視了對他們良好品質的培養.
1.2 教學方法陳舊
素質教育強調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部分數學教師明確自身職責,認識到德育教育是必須落實的工作.
在實施過程中采取的教學方法陳舊、傳統,仍然以“講解-接受”式為主,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口頭說教,比如告訴學生努力讀書的重要性,父母供孩子讀書不容易,尊敬師長等.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短暫地感染學生,但是很難從根本上提升他們思想認知水平甚至使其知行合一.
1.3 教育內容單一
德育教育有豐富的內容,包括愛國精神、團隊協作能力、迎難而上的精神、分享意識、永不言棄的精神等.然而,就現下初中數學德育教育情況來看,大多數教師將教學內容局限于認真嚴謹的學習態度,即要求學生端正學習觀,在數學學習上不能敷衍、應付了事,要認真對待學習.這樣的德育教育內容比較單薄,很難起到提升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作用.
1.4 教學評價不合理
教學評價是促進教師改進教學、學生改進學習方式的重要途徑,間接影響教學實效性.在現下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實施的教學評價不夠合理,通常以結果性評價為主,也就是只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結果,而忽視了對他們思想品德、行為習慣的培養如近期進步情況、學習態度的端正與否等,這些實際上都要納入到評價體系中[2].實施結果性教學評價不僅讓學生的自信心受挫,而且在無形中增加了他們的學習壓力.
2 初中數學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的具體路徑
2.1 樹立科學的育人目標
行為受到思想的控制,以思想為先導.這也意味著,教師若不從思想上重視德育教育,在教學實踐中執行的教學行為必然會存在偏差,不利于德育的落實.換句話說,要想促進德育教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滲透,教師首先要革新“分數至上”的傳統思想,以立德樹人為導向樹立科學的育人目標[3].
用通俗的話來說,數學教師在工作中不僅要思考怎樣讓學生理解并掌握課本上的數學概念、例題、公式等知識,還要讓他們的非智力因素通過數學課程的學習得到培養,如端正的學習態度、迎難而上的精神品質等,從而落實培養全面發展的育人任務.
初中數學課本上的很多概念、公式背后都是數學家孜孜不倦、探索知識的艱辛史,在教授學生數學知識的同時,教師要有挖掘意識,通過對數學史的滲透激發學生求知欲與學習興趣,同時借此培養學生良好的精神品質.
例如 以“勾股定理”一課為例,在指導學生學習勾股定理公式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講解古希臘著名數學家畢達哥拉斯的故事,他在朋友家做客,從地磚中發現了直角三角形中三條邊有相似的關系,繼而展開探索.我國著名數學家趙爽在公元3世紀左右于《周髀算經》中進行了注解,再次驗證勾股定理.一個小小的看似很簡單的數學定理,其背后是無數人的付出.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深入挖掘并指導學生學習,一方面,讓學生通過背后蘊含的人文精神感受到數學知識的溫度,激發他們的內在情感與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利用這些人文精神陶冶學生的情操,凈化他們的心靈,使學生養成孜孜不倦、積極探索、迎難而上的精神品質.
2.2 德育創新教學方式
德育教育滲透的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摒棄傳統的“講解-接受”教學法,結合實際情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要堅持智育與德育相結合的原則,不能單純地為了實施德育而對學生進行口頭教育,要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深刻的體驗,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質,獲得全方位的發展[4].
很多初中生由于長期受到“講解-接受”教學模式的影響而養成“等、靠、要”思想,十分依賴教師,這不利于他們的高效學習,也不利于他們的未來成長.基于此,教師可以采取翻轉課堂教學法,顧名思義,顛倒師生角色,顛倒課堂內外,變過去“教師先教”為“學生先學”.一方面,這可以幫助學生提前做好準備,從而提升他們的聽課起點;另一方面,這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他們的獨立意識.
例如 以“二元一次方程組”一課為例,筆者在上課之前制作了微視頻,對二元一次方程組的幾種解法進行了講解,并且設計了導學案,在學案上明確了學習目標、重難點同時附加了學習任務單,然后借助釘釘軟件將這些資源提供給學生,要求他們課前自主學習.
通過課上學生聽課狀態以及對問題的反饋情況來看,他們課前都認真預習了課本,所以在解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時候得心應手,大多數學生都做到了當堂知識當堂消化.
實施了翻轉課堂教學法一段時間后,筆者發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明顯增強,而且獨立意識也有明顯的改善,很多學生甚至養成了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這在無形中塑造了他們良好的學習觀.
又如,很多初中生是家中獨生子女,缺乏合作精神、分享意識、集體榮譽感等,甚至存在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問題.基于此,筆者在課堂上經常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活動,即布置他們學習任務,然后讓學生與小組成員共同討論并完成.這樣的教育方式有利于營造輕松的教學氛圍,而且有助于拓寬學生的學習深度,培養其批判思維、發散思維,更重要的是能夠提升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團隊協作能力、合作精神、分享意識等[5].
例如 以“三視圖”一課為例,筆者組織學生開展數學實驗,利用光源、規則的幾何體等探討物體的俯視圖、主視圖與左視圖,并比較這三個視角下圖形的特點,分析它們之間長、寬、高的關系.在這個學習任務的驅動下,每個小組進行激烈的討論,并根據討論結果進行實驗,最終繪制出不同視角下幾何體的投影以及三個視圖長寬高對應的關系.
在這個小組合作探究活動中,學生感受到參與知識探究的快樂,體驗到成功完成任務、達到目標的喜悅感與成就感,而且深刻地認識到團隊力量的強大,其合作精神、集體榮譽感、分享意識、團隊協作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培養與提升.
除此之外,在指向德育教育的數學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采取分層教學法,以此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他們迎難而上、永不言棄的精神品質;運用故事教學法,通過講述數學家的故事以及數學知識背后的歷史培養學生端正的學實習態度、求知若渴的精神品質與不斷探索、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運用游戲教學法,讓學生在玩中學,獲取知識的同時具備更強的規則意識.這些都是有助于德育教育滲透的教育方式,教師在課堂上應當有選擇地使用,從而落實立德樹人任務.
2.3 提升學生思想道德水平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德育教育,教師不能僅僅局限于培養學生端正的學習態度,除了塑造他們正確的學習觀以外,教師還可以結合當前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以及實際教學內容去豐富德育素材,比如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此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與綜合素質.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德育教育融入到概念、公式等基礎知識的講解中,也可以將其融入到例題講解或課堂提問中,實現智育教育與德育教育的雙重落地[6].
例如 在指導學生學習函數圖象,筆者借助它的性質對學生進行引導:“人生就像函數圖象,所走的路并不是平坦的,一帆風順的,有時候崎嶇,有時候平坦,有的時候處于低谷有的時候又在頂峰,當我們處于谷底的時候不要氣餒,因為接下來都是向上的路了,同樣,在頂峰的時候也不要驕傲,因為接下來可能就是下坡了.”這樣的教育內容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函數圖象的印象還能幫助他們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例題講解中滲透環保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在無形中影響學生,提升他們的思想道德水平.
2.4 落實立德樹人工作
教學評價是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的反饋,在指向德育教育滲透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革新思想觀念,將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作為評價指標納入到評價體系中,以此塑造他們良好的學習觀.
例如 有的學生雖然在數學考試中沒有考取好成績,但是相較于上一次的考試成績有明顯提升,教師可以以此為出發點肯定學生的努力與付出,并且鼓勵他們“勤能補拙”,只要繼續努力下去一定會取得理想的成績.又如,在課堂小組合作探究活動中,教師可以表揚那些主動幫助隊員解惑,集體榮譽感很強的學生.
這樣的教學評價可以引起學生對思想道德品質與良好行為習慣養成這些內容的重視,有利于推動德育教育在數學教學實踐中的滲透,對于落實立德樹人教育任務有重要意義.
3 結論
綜上所述,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初中數學教學中是素質教育背景下不可阻擋的趨勢,可以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提升其綜合素質.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堅持以立德樹人為導向,革新分數至上的傳統思想,指向德育教育創新教學方式、豐富德育內容、完善教學評價體系,使學生得到全方位發展,推動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與教育事業的穩定、持久發展.
參考文獻:
[1]徐玉榮.論德育教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西部素質教育,2017(04):44.
[2]張偉.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德育教學的實踐策略探討[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7(09):98-99.
[3]張華.探究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有效滲透[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0(23):11-12.
[4]周怡.新課程改革下初中數學教學中德育滲透的認識及實踐[J].求知導刊,2020(49):70-71.
[5]姜麗麗.關于初中數學課堂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策略的實踐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08):29-30.
[6]王延坤.讓德育之“苗”在數學課堂“開花結果”——淺議初中數學教學中德育的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2019(29):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