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教學管理要關注教學質量,教學質量離不開教師與學生,因此,教學管理的第一要務就是以師生為本。在立德樹人的背景之下,教學管理要有新眼界。時代的變化意味著教學管理眼界的變化,今天的高中教學要明確核心素養的培育目標,同時兼顧高考評價。用“向下扎根”與“向上生長”來概括高中教學管理的思路是恰當的,高中教學管理的思路要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只有符合時代需要的教學管理,才是理想的教學管理。
【關鍵詞】高中教學;教學管理;管理理念;管理實踐
作者簡介:丁繼華(1977—),男,江蘇省徐州市豐縣民族中學。
高中是基礎教育的重要階段,其以九年制義務教育為基礎,同時指向高等教育,如何在這個承上啟下的階段做好學校教學管理工作,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從客觀現實的角度來看,立德樹人的素養教育對高中教學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教學管理要以人為本、以生為本、學為中心。眾所周知,學生是教育的核心、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是教育教學的組織者和管理者,二者的一致性關系到學校教育教學的效果。在管理過程中,管理者必須關注師生的發展需求和教育作用規律,從學生立場和教師立場考慮問題,保障學生的主體作用,保證教育教學的順利實施。但以人為本不意味著在高中教學管理中完全迎合人的需要。認清這一現實,對新時代做好高中教學管理具有重要的啟發意義。
對此,筆者的觀點是:高中教學管理要認識到高中教學質量的重要性,教學質量離不開教師與學生,教學管理的第一要務就是以師生為本。認識到教師與學生是教學管理的基礎的同時,學校還必須明確教學管理的目標。這里必須強調的是,教學管理的目標具有層次性。往遠處看,核心素養的培育與學生的發展是教學管理的目標;往近處看,學生的考試分數是教學管理的目標。同時,筆者認為在高中教學管理中,真正切實可行的目標應當是師生愿意為了教學質量的提升以及核心素養的落地而共同努力,只有建立這樣的認同感,才能真正實現“向下扎根,向上生長”。
一、新時代意味著高中教學管理要有新眼界
有人說,教學管理應先考慮管理手段問題,但在筆者看來,教學管理應先從眼界問題入手。時代的變化意味著教學管理眼界的變化,在立德樹人的背景之下,今天的高中教學要明確核心素養的培育目標,同時兼顧高考評價。從某種程度上講,這也是一種“上”“下”關系,筆者用“向下扎根”與“向上生長”來概括高中教學管理的思路,應當說是恰當的。
“向下扎根”意味著教學管理的過程要重視教師與學生,而且特別要強調的是,高中教學要擺脫客觀存在的師生之間“準對立”的關系。學生不是教師意志的被動達成者,學生應當是生命個體,學生的學習過程是認知與情感共同發揮作用的過程。教育教學管理應以生命教育為指導理念和努力方向,以幸福的教育成就幸福的人生,用“幸福文化”引領辦學定位,用“幸福課堂”打造教學模式,用“幸福教育”喚醒成長自覺,即為了生命的幸福成長。當師生具有共同的幸福感時,學校教學管理層面的所有意志與努力才能真正扎根。
“向上生長”意味著教學管理要有明確的目標,這就如植物向光生長一樣,只有明確光在哪里,才會努力向上生長。大量的理論與實踐均表明,教學管理的目標變得單一不僅會大量消耗教師與學生的教與學興趣,而且會讓學校的發展道路越來越窄。反之,要想讓學校的發展道路越來越寬敞,就必須從教學管理入手,讓教師與學生在教與學的過程收獲評價(高考)成就感,收獲自身發展的成就感。對于學生而言,這就是學生的各個學科核心素養進一步得到發展;對于教師而言,這就是教師自身的專業成長、教學風格得到提升;對于學校而言,這就是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和學校精神文化的建設,實現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如此的高中教學管理的“向下扎根”與“向上生長”,兼顧了理想與現實、遠景與近期的關系,既腳踏實地又仰望星空,應是可理解、可踐行的。
二、用“向下扎根,向上生長”理念指導教學
管理
教學管理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其明確了“向下扎根,向上生長”的管理理念,還需要在實際的管理過程中,秉承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過程導向,以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思路去管理教學。問題從哪里來?從對教學的觀察與分析中來;問題怎么解決?從尋求師生認同感,分析教學來解決。無論怎樣高效的教學,都會存在一些低效現象。對于學校管理中存在的低效現象,學校應從教學任務、教材內容、課堂環節、教育對象等方面進行調整,教師應轉變教學方式,學生則需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總結反思等方面的學習策略。同時,學校要明確管理理念,建立全面正確理解“向下扎根、向上生長”管理理念的領導團隊,使其落實符合學校管理理念的措施,把學校的思想全面貫徹到學校的各年級,進而在學校全面推行。學校還要通過教師把理念傳遞給學生,全面構建高效管理體系。
就現有教育教學理論來看,學校應是一個學習共同體。校長的職能是架構學習共同體,創設團隊運行機制。教育的對象是發展中的人,要以發展人、成就人為價值起點。學校高效團隊的建設包含領導班子建設和教師團隊建設。學校領導班子是學校發展的核心,決定學校發展的方向、目標,領導班子的決策小到影響學校日常事務,大到影響學校的未來發展,建設學校高效領導班子刻不容緩。要想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學校就要帶領領導班子進行理論學習,并在實踐中思考應用,要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基礎教育大會上提出的“九個堅持”和“六個下功夫”,切實發展以人民為中心的教育;要增強科學管理意識,努力建設一支有理想信念、有前瞻性、有執行力、有示范性的高水平管理團隊,建設高水平、有奉獻意識的教師團隊,按規律規范辦學,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高素養有終身學習意識的優秀高中生。根據學校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和社會、群眾對高中教育工作的新期待,學校要從以下幾方面努力。一是學校要認真開展關于學校發展定位、發展戰略的大學習、大討論,科學制定學校搬入新校區之后的教育教學發展的長遠規劃和奮斗目標。二是學校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和科學發展觀,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在教育教學質量上狠下功夫。三是學校要集中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深入教學一線開展調查研究、指導工作,幫助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要建設優秀的教師團隊,教師就要了解學校的辦學目標與方向,要把學校的可持續發展與教師個人的成長緊密聯系起來;學校要為教師的發展提供各種平臺,讓每個教師都有發展的空間,找到自己的價值所在,實現自己的個人規劃。教師之間也要精誠團結,加強協作,切實落實集體備課,這樣才能進一步推進學校教學管理的發展。
例如,高中教學管理的教學目標。明確教學目標是學生上課后應該達到的目標而不是教師去實現的目標,不是教師講了哪些內容,而是學生學到了什么,理解了哪些內容,掌握了哪些知識,能夠運用知識來解決哪些問題。因此,教學目標的要點主要有:第一,教學目標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必須仔細研讀課程標準,準確把握要求,細化內容;第二,教學目標要符合教學規律,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第三,教學目標要具有可測量性,能夠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精準的評價,從而進行教學診斷,有利于教師和學生改進教學和學習,進一步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第四,教學目標要從學生的當前認知出發,即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準確定位學生當前知識和能力現狀。學校教學管理者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引導教師對所教的學生進行有效的分析。這個過程離不開教師對學生的準確判斷,及其對學生提出中肯、能夠為學生所接受的建議。這實際上也是一個促進教師認識學生、促進學生自我認識的過程,需要長期努力,久久為功。
比如說,教師對學生的判斷不能完全基于學生的考試成績,基于成績判斷學生是根據結果判斷過程。盡管由于班級授課制的限制,教師不大可能在課堂教學上關注到每一個學生,但是基于分層教學的思路,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準確的判斷,對一些重點學生進行關注,是每一個教師的基本功。為了培養教師這樣的教學意識與能力,學校既需要從理論上進行強調,又需要給教師做一定的示范,確定一些樣板課堂讓全體教師觀摩,從學校層面形成班級授課制下的分層關注統一認識,讓全體教師以此為基礎去磨煉符合自己教學習慣的觀察能力,并立足課堂而指向學生的未來生長。這也是“向下扎根、向上生長”的樸素含義。
再進一步講,引導學生實現自我認識,也應當是高中教學管理的重要內容。盡管教學管理者并不直接面向學生,但這依然應當成為教學管理的重點。一個普通高中往往有很多具有不同教學習慣、教學風格的班主任,而學校應充分激活這些班主任的管理經驗,并且通過沙龍等形式讓這些優秀經驗得以凝聚,再發散到全體班主任和教師,這樣不僅可以培養教師關注學生的意識,也可以讓學生的能力得到成長。
教育的目標和規律告訴我們,學校應著眼于學生未來發展,同時著手于當前的學科素養及其形成的重要途徑,即課堂。課堂教學管理是學校教學管理的重心。如何提高課堂效率,在課堂中實施素養教學,是教師也是學校教學管理的重要責任。學校要立足課堂,站穩課題,將核心素養的育人途徑和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轉化為課堂的一個問題、一個活動、一個情境、一次評價,引導師生在問題解決中夯實基礎、發展素養。三新背景帶來教育教學的大變化,如何把握新機遇,落實核心素養?在充分調研三新、教師思想和學情的基礎上,筆者召開了主題教學工作會,基于核心素養和學科素養開展大討論,總結和反思學校教育管理和教學工作的特點與不足。會議提出,學校發展的唯一路徑是適應新形勢,以素養育人為目標,努力創生課堂,大膽摒棄日常教學的惰性行動和機械做法,將理論學習與教學實踐密切聯系,探索校本高效做法。徐州市在三新背景下提出了“學講2.0+”的新思路,筆者在此基礎上構建了具有校本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用模式推動教學改革,將教育教學理論學習和課堂教學創新實踐制度化,并推出一系列考核評價的可持續激勵機制,鼓勵教師走出去、引進來,多交流和學習,并搭建促進教師團隊研修、學習和成長的平臺。經過理念引領、行動研究、總結反思,筆者學校逐步形成了符合自身特點的“學-議-展-評-導-測”的六字課堂教學模式,此模式倡導學生自主學習、互助學習、探究學習,倡導能學不教、多學少教、先學后教。六步教學法的教學模式體現了以學定教、以學為主、以學評教和以測評學的教學原則,突出了課堂教學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學習促進者角色。
三、高中教學管理要在時代理解中更新觀念
縱觀一所學校教學管理思路的演變,又或者對不同高中的教學思路進行比較研究,我們可以發現一個規律,那就是高中教學管理的思路一定要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只有符合時代需要的教學管理,才是理想的教學管理。
近年來,高考改革的力度不斷加大,從以往的“素質教育”到今天的“新高考”改革,都牽動著整個社會。這一場由上而下的改革,帶動整個教育體系的調整與變革,作為輸送人才的樞紐站之一的高中,必然會面臨新的挑戰與機遇。在面對這一挑戰,尋找新機遇的過程中,對一所高中的教學管理者而言,最關鍵的一個前提就是教學管理理念的更新。一般來說,教學管理理念的更新,既是一個務虛的過程,又是一個務實的過程。務虛強調的是理論層面的理念理解,其可以提高教學管理者的理論水平,雖名務虛,但其實并不虛;務實強調的是理論向實踐的轉化,強調的是教學管理者必須向教師傳遞具有可操作性的策略等。這樣的理解其實也符合“向下扎根”與“向上生長”的思路。根據已有的教學管理經驗,只要在教學管理的過程中堅持這樣的思路,一所高中的教學質量及其發展都可以得到可持續的發展。
綜上所述,高中教學管理堅持“向下扎根,向上生長”的思路,是符合當前高中教學實際需要的,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與現實意義。
【參考文獻】
[1]肖廣勝.基于“以人為本”理念的高中教學管理措施[J].天津教育,2020(02):70-71.
[2]高玉峰,董明福,李霄霞,等.生命教育背景下的全寄宿制高中管理策略探究[J].中小學校長,2020(06):30-32.
[3]孫衛東.高中教學管理中的低效現象及對策[J].當代教育科學,2013(22):26-28.
[4]劉福艷.新高考改革下高中教學管理面臨的挑戰與機遇[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6(18):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