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丹莉
關鍵詞:信息化教學;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創新應用
在互聯網環境下,各行業領域實現了信息化發展,就連教育領域不意外,人們不斷嘗試將網絡技術與傳統課堂相互融合,以新的教育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參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結合語文深刻的意境描寫與信息技術的優勢,充分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以發揮信息教學的技術優勢,滿足學生的長期發展需求。
一、應用信息化教學大數據功能,整合課堂教學資源
信息化教育環境下,大數據技術能夠對海量數據進行快速分析與結果展示,為教師各項教學活動提供有效參考,讓教師在短時間內整合符合教學方向的教育資源。對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優勢,將抽象知識點轉化為動態的教學課件,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吸引學生,促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狀態。
例如在統編版教材四年級上冊《蟋蟀的住宅》課文教學中,考慮到大多數學生對昆蟲的了解較為薄弱,尤其針對蟋蟀這一昆蟲的特點及其生活場景等相關知識的更是陌生。對此,教師可借助大數據技術為學生搜集蟋蟀或昆蟲的相關紀錄片,選取各類昆蟲紀錄片的片段進行整合。這些紀錄片以獨特的視角展示了各類昆蟲的生活習性,對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在觀看過程中學生會產生好奇心,進而激發學科學習興趣。在此過程中,教師可將視頻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建立聯系,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積極搜集并記錄昆蟲相關信息或其他種植物信息,以便于后續交流分享,為學生語文學習與其他學科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小學生的好奇心較強,大數據功能能夠有效總結出小學生的學習規律,為教學改革工作起到良好指導作用。
二、應用信息化教學視頻展示功能,豐富語文教學課堂
在信息化教學環境下,教師可獲得更加豐富的信息資源,可借助各類信息技術為學生搭建出輕松豐富的學習環境,通過創設教學情境,促使教學活動的創新與改變。
例如在課程《亡羊補牢》教學過程中,考慮到亡羊補牢是一篇寓言故事,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啟發性,教師可在教學之前引導學生思考背后寓意,讓學生通過對文章閱讀,找出文章的主旨句,并在課程之前將自學成果通過網絡平臺發送至教師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結合學生的預習情況,尋找相應的視頻故事進行播放。學生通過對視頻的瀏覽,學習,正確認識到此故事背后的寓意,認識到及時糾正錯誤的重要性。而后教師組織學生開展角色扮演活動。以不同的角色演繹寓言故事。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通過角色體驗切實領悟故事寓意,同時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教師則對學生參與過程的積極表現與回答效率進行記錄,為后續評價工作提供有效數據參考。在此過程中,教師實現了對信息技術的充分運用,將一系列教學活動進行記錄,以此總結出教學活動經驗與存在的不足,為后續教學工作改革提供針對性參考。
三、整合信息化教學資源,拓展語文課外教學活動
在信息化教學背景下,單純依靠傳統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強化對信息資源的整合,以此拓展課外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加充足的提升平臺,促使課內外教學的有機融合。
例如在課程《麻雀》教學中,教師可借助信息技術搜集學校周邊的動物園或公園等,為學生尋找出適宜課外學習的場所。經過信息搜集后,教師組織學生進入動物園,嘗試觀察麻雀的生活狀態,鼓勵學生以文字形式或拍照形式等手段,記錄自己的觀察內容。為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可在學生觀察過程中提出開放性問題,比如教材中對麻雀的描述與現實生活中觀看到的麻雀有哪些異同?如果是你來描寫麻雀,你會選擇哪些語言詞匯?讓學生結合問題進行討論,教師則將學生的討論過程進行記錄。觀察活動完畢后,教師可鼓勵學生以觀后感或作文形式進行記錄,并將優質作文成果展示于教室中,為學生學習優質作文成果提供機會,為語文學科學習營造良好氛圍。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信息化教學背景下,教師要不斷探索信息技術教學手段與理念,結合小學生發展規律與認知特點,創新信息教學的各種教學策略,以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在信息技術實際應用過程中,教師要圍繞教材內容與學生具體表現尋找出符合小學生興趣特點的教學資源,使語文學習更具有全面性與豐富性,促使信息技術與語文課程教學的有效融合。
參考文獻:
[1]才讓拉毛.基于信息化背景下提升語文教師教學能力的策略探究[J].知識文庫,2021(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