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承志
關鍵詞:校企合作;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實施策略
一、立足企業參與,開發特色校本課程
合作平臺的建設是為企業參與教學管理提供的重要途徑。在平臺構建過程中,中職汽修專業首先要從課程內容改革入手,由企業的參與引導開發全新的具有特色化的校本課程。學校優秀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共同組建特色校本的開發小組,教師對校本課程的基本形式、結構等進行優化設計,符合教師的教學習慣與經驗;企業技術人員,對課程的內容進行刪減與補充,既要將落后或無用的大量理論內容進行精簡,又要將最新的汽修技術、設備以及車輛相關內容進行融入。在此基礎上,開發小組還可以進一步分化校本課程的方向。其次,中職學校還可以聘請企業技術人員進行實踐教學,以此提升汽修專業課程的專業性與動態性。
二、應用企業資源,構建校內實訓基地
合作平臺的建立要發揮校企雙方資源的協同應用功能。中職學校應有效利用企業的資源基礎,建立更高水平的實訓基地。在實訓基地建設過程中,首先需要企業保證器材與設備的完善性,尤其對于汽修專業,不僅需要不同品牌的車輛、不同型號的設備與零件、不同使用情況的發動機與車架等材料,還需要車輛性能測試與車輛系統診斷的相關設備,這都需要企業提供必要的支持。其次,學校則要提供相應的場地空間與教學方案,通過建立不同的實訓區域,設計不同的實訓方案,進而組織學生循序漸進地完成實訓過程。此外,企業還可以為學校提供崗位實踐的訓練方式,學校可以根據學生的成長進度定期開展觀摩學習與實訓學習,一方面要觀摩汽修企業的工作環境與基本內容,另一方面要觀摩企業技師針對不同車輛狀況的針對過程與維修技巧,實訓時則要跟隨師傅完成日常的工作內容,不斷提高崗位勝任力。
三、深化合作評價,提升協同育人質量
合作平臺的建設同樣要具備教育效果檢測與評價的功能。在學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過程中,通常都關注其最終形成的教育成果,進而判斷其合作的成效。但隨著職業教育的發展以及企業需求的不斷提升,合作成果的評價不能僅從結果進行判定,必須建立具有動態屬性的機制。首先,要將企業引入教學評價的各個環節之中,由此既深化了合作的效果,又將評價的過程進一步優化。其次,中職學校還應與企業建立聯合評價體系,對學校教師進行深度評價,一方面要從理念與方法入手,判斷教師的教學優勢和不足;另一方面則要從實踐技能入手,促進教師的發展意識。此外,在崗位實習過程中,也要有師傅對學生進行評價,一般要針對其技能操作、職業表現、崗位適應能力以及協作意識等進行評價,進一步挖掘學生最合適的工作崗位方向。
四、落實雙師融通,提升專業教學質量
合作平臺的建設還需要學校教師與企業技工之間的協同交流。汽修企業之中存在部分職業水平不足或素養不完善的員工,可以通過建立短期培訓班的方式入駐學校進行深化學習,由此為企業的整體發展建立良好的完善機制。學校教師則需要進駐企業進行實踐學習與交流發展,通過與企業師傅之間的交流或實際崗位工作的操作練習,幫助汽修專業教師真正了解汽修相關崗位的工作環境、主要內容以及操作難度和細節,進而提升教師的專業屬性,進一步提升汽修課程的質量,實現雙師教師隊伍的融通建設目標。此外,中職學校還需要建立完善的雙師教師審核機制,由企業技工師傅設置相應的考核項目,從而選拔出真正兼具理論與實踐技能的優秀教師;針對雙能力教師還應提供必要的獎勵機制,除了更高的薪資水平之外,還應為其提供職稱評選、職位晉升、課題申報等方面的傾斜輔助,讓優秀教師擁有更好的成長空間。
五、結語
隨著我國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汽修行業對高素質汽修人才需求缺口也在不斷擴大。中職學校汽修專業作為技能型汽修人才的重要輸出窗口,應積極貫徹落實國家在職業教育改革領域出臺的相關政策,深入推進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打造多主體共贏的良好育人局面,推動我國職業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彭錦振.校企合作在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中的應用[J].南方農機,2018,49(10):214.
[2]席東梅.校企合作機制下汽修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J].職教論壇,2014(32):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