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先榮
摘 要:小學美術是小學課程體系中具有藝術性和創造性的學科,對小學生藝術感知能力的培養、綜合素質能力的提高、整體智力智慧的開發,以及促使小學生認識傳統美術、熱愛傳統美學、增強自信具有特殊意義和重要價值。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繪畫課程正在向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想象力、激發學生藝術學習興趣、增強學生課堂理解力、提升學生藝術鑒賞力、加強學生素質發展提升的教學方向與教學目標轉變。
關鍵詞:小學美術;自信心;單親家庭
小學生在認識和理解世界的時候,可以借助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情緒,這是一種非常自然的方式。繪畫是小學生比較喜歡的認識世界,表達情感的方式,將繪畫心理和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結合在一起,可以有效的推動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一、小學美術繪畫課堂融入自信的優勢分析
(一)政策引導,小學美術教學水平穩步提高
當前,美術教育改革正在不斷深化,“藝術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審美體驗+專項特長”的教學模式逐步完善。2020年8月,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發布了《2019年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藝術學習質量監測結果報告》,報告以“大數據”的形式對當前我國義務教育階段的藝術教學情況進行專業分析。報告顯示,現階段“學生美術基礎能力、美術作品賞析能力、美術知識生活運用能力與2016年相比總體保持穩定;學生對中國畫、民間手工藝、書法等中華優秀傳統藝術形式的喜歡程度較高,但對傳統美術作品的辨識和鑒賞能力較弱;八成以上的學生喜歡藝術課和藝術教師,學生參加藝術學習的興趣較高。而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以互聯網信息技術應用為載體的教學,以尊重學生個性展現和全面發展為導向,通過一系列美術教育活動,強化學生在體驗中的審美,著力提升學生的美育核心素養,在充分發掘學生個性化傾向的基礎上,促使學生形成獨有的美術特長。
(二)家長重視,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得到充分釋放
單親家庭的子女缺乏家庭的溫馨感,加上父母的主要精力在掙錢養家上,忽略了孩子的陪伴,容易導致孩子內心的孤獨,使孩子缺乏自信。審美教育以其獨有的陶冶人的性情、塑造健全人格等方面的作用,逐漸得到教育工作者和全社會的廣泛關注,家長往往希望通過書法、繪畫、手工等美術科目,培養孩子發現美、認識美、創造美的能力。家庭要提高對美術學科的重視,讓學生在繪畫過程中重建自信心。
二、小學美術融合自信的策略
(一)加強學情分析,找好自信與教學內容結合點
單親家庭的子女數量在不斷增加,這部分學生的自信心比較缺乏。教師要充分了解單親學生的心理狀況,根據他們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點開展個性化的繪畫教學。一開始設置的主題可以比較簡單,從小學生常見的事物和生活入手,逐漸導入積極的心理學暗示之后,可以在之前的主題的基礎上進行一定程度的強化,將主題進行一定的深入,讓學生對生活的煩惱、人際關系等進行思考。小學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中國本土文化特色、日常生活為主題,為學生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
(二)加強教學互動,選好多維互動教學模式
課堂上的多維互動交流是應用的主要特點之一。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學互動技術手段,使教學形式更加生動,師生間的溝通方式更加多元,學生對自信方面的教學內容的接受更加有效。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隨時利用智能錄播系統捕捉學生的實時狀態,掌握學生對當前學習內容的關注度和教學活動參與情況,對自信教學內容的介入進行適度掌控。
(三)動態調整課堂教學培養目標,激發小學生的自信
在進行教學設計時,美術教師要充分考慮教學目標和培養對象的差異性,分析小學生的心理發育特點,不能為“自信”而“自信”,從科學的角度認真分析教學內容、定向設計課堂教學培養目標,適度引導學生產生正確的自信。在小學美術繪畫教學過程中,有的學生面對一張白紙,總是不知如何下筆;有的學生即使下筆后,總是認為自己畫的不好或者是不正確,撕掉重新畫。在這些學生中,單親家庭的學生尤為突出。這時候教師就應該積極鼓勵學生:要大膽的創作,如果自己對繪畫內容不滿意時,不要急于將作品扔掉,應該將其它內容畫完后,畫出自已喜歡的作品。然后,教師積極指導和幫助這些學生,從而使學生更加自信,提高自己的繪畫水平和能力。
(四)改進教學評價,用好教學評價反饋工具
在教學上,教師可以全面搜集學生學習內容、學習方式、作業完成情況以及課堂專注度、興趣度等方面的情況,形成課堂教學反饋的第一手資料,并通過對相關數據和圖表的深入分析,對課堂教學全過程進行動態診斷與評價,得到實時教學反饋,在此基礎上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法。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除了采用常規的評價方式,還可以引用學生互評和自評的方式,從而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認識美術作品,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
(五)正確樹立美育價值認同導向,鼓勵小學生表達自信
美育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美育,是指人的一切審美活動;而狹義的美育,則是指經過自覺、能動的規劃,有意識進行的審美教育。小學階段的美術教育,不只是學習藝術技巧,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從傳統美術教育中獲得感動。在小學美術課程教學中,教師要激活學生的自信意識,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并進行相應的美術作品創作。
總之,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面對單親家庭的學生,我們要給他們搭建個性展示的平臺,鼓勵學生在自主繪畫、自主制作的過程中展示個性,表達自己的情感,建立自身的自信,進而也確保美術課程價值最大化實現。
參考文獻:
[1]史苡.小學美術對學生人文教育的滲透之路[J].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19,(12).
[2]饒曉.小學美術文化自信的教育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19,(10).
[3]董亞東.單親家庭學生的自信心培養策略[J].教育導刊(上半月),2019,(3).DA71E924-AC01-4B62-AF8D-A2D7E7712B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