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莉
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各學科老師在教學中都原來越重視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在政治學科中有極其豐富的核心素養,不但能夠提高學生學習成績,而且還能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但是在目前高中政治教學中,部分老師仍然使用傳統教學觀念及方式,導致課堂教學效率低下。因此,高中政治在教學時需要培養學生形成核心素養,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中政治;核心素養;教學策略
前言
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影響下,老師需要堅持立德樹人教學觀念,充分發揮政治學科的優勢。為了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及身心健康的發展,高中政治老師就需要發揮好教學作用,引導學生逐漸掌握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制意識等核心素養。高中政治老師在政治核心素養的引導下,能夠積極創新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主動進行學習。
一、高中政治核心素養的培養意義
第一,堅定理想。高中學生雖然思想已經逐漸成熟,對待外界事物也有了自己的看法,但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學生接觸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多,因為自身生活閱歷較少,很容易上當受騙,不利于自身健康身心的發展[1]。因此,在政治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能夠讓學生清晰了解中國社會的制度、文化等,增加學生對民族的認同感。通過核心素養教學,能夠促進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并將其轉化成自己的理想,樹立遠大目標。
第二,培養思辨精神。在政治教學中促進學生形成思辨精神,能夠引導學生通過不同的視角看待問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也會逐漸形成科學精神,能夠掙脫傳統思維的束縛,感悟真理力量[2]。同時,也能促進學生創新意識的發展,讓學生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二、高中政治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一)培養政治認同素養
在高中政治教材中有許多抽象、理論性的知識,老師如果仍然通過傳統方法進行教學,那么不但會削減學生對政治內容學習的興趣,而且還無法促進核心素養的形成,導致學生發展失衡。老師可以設置情景教學,將教材中的知識聯系在一起,拓寬學生視野,增加學生政治認同素養。在教學情境中老師如果選擇和學生生活相關的內容,那么就可以很好的喚醒學生內在情感,讓學生積極投入到課堂活動中,進而實現法治認同教學目標。例如,在進行《政府的權利》教學時,老師就可以跟公務員內容相結合,引導學生大聲朗讀公務員的宣誓內容,大部分學生對公務員都比較了解,進而很容易帶入情感,這樣一來,不但能夠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而且還能激發學生對人民的熱烈情感,引導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
(二)培養科學精神素養
政治老師如果不能充分挖掘教材內容,那么就會很難通過教學促進科學精神的形成。
第一,自然科學素材。自然界中許多事物都互相影響,老師在教學時就需要引導學生掌握自然規律,根據自然定律提出問題并進行推理驗證。不但能夠加強學生對政治知識點的理解,而且還能幫助學生樹立嚴謹的科學態度。例如,在進行《世界是普遍聯系的》教學,老師就可以和科學常識相融合,減輕學生的學習難度。如“將一節電池隨意扔在地上,就會導致周圍一平方米的土地遭到污染,也會讓周圍的植物難以生長,而人們使用帶有電池污染的植物后,很容易患病。”通過自然內容引入教學,可以將抽象知識具體化,提高學生科學精神素養。
第二,歷史素材。歷史素材匯總包含諸多學科的知識,在政治教學中加入歷史素材可以讓學生通過思辨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發現事物的不同維度,例如,在進行《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教學時,為了促進學生形成思辨能力,老師就可以通過“隋煬帝”進行知識講解。在部分人眼中隋煬帝都是昏君,但在位期間卻興修運河、遠征西域,為當時社會的穩定作出了極大的貢獻。老師在教學時通過引導學生從多角度進行分析,能夠促進學生科學精神的形成。
(三)培養法治意識素養
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大部分老師還是比較注重法律內容的講解,但是卻忽略了學生法治意識的形成。雖然學生可以學習到大量的法律知識,但是卻無法促進學生精神層面的發展,導致學生法治意識薄弱。在新課改背景下,政治老師需要改變傳統教學理念,需要充分結合核心素養展開教學,讓學生可以真正理解政治知識的內涵,通過活動式教學改變傳統教學中的不足,激發學生課堂參與興趣。
例如,在進行《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教學時,老師就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在餐桌上鋪張浪費、各種節日的鮮花、高昂的消費品等視頻,讓學生思考“粒粒皆辛苦”的名言,進而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存在消費觀錯誤的情況,幫助學生形成正確消費觀。為了提高學生的法治意識,老師需要在班級文化與校園文化中積極融入法治意識,如張貼愛國標語、法律條文等,對學生進行積極影響。
結語
核心素養教育不僅是為了讓學生更了解政治知識點,也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所以,高中政治老師需要改變傳統教學理念,積極創新教學方式,在核心素養觀念下不斷拓寬教學深度,促進學生全方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田斌.高中政治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策略研究[J].文理導航.2019(31).
[2]縣文東.核心素養視野下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教學策略研究[J].天津教育.2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