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遼艷
【摘要】在國家制造業升級的時代大背景下,人們開始越來越關注中職化學的教學質量,提升中職化學的有效教學成為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在中職學生文化素質普遍較低的背景下,結合課程實際,合理設計提問環節,對提高中職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具有實際意義。
【關鍵詞】中職化學;課堂提問;有效性
一、中職化學教學課堂的現狀
現階段,中職化學的教學質量、教學效率不盡如人意是不可否認的事實。表現在教學課堂中,主要是學生由于興趣不夠濃厚,所以聽不懂老師的問題。往往老師在講臺上講課激情高漲,但是學生們在下面聽講無精打采、開小差,從而造成課堂教學效率的低下,影響到教學目標的實現。
二、制約中職化學教學課堂有效性的主要原因
中職化學教學課堂出現目前這種問題的原因主要要從課堂接受者和組織者兩方面進行分析。
作為中職教學課堂的接受者,首先,中職學生本身的基礎很薄弱,在學習過程中學習態度與學習方法存在偏差。其次,中職學生比高中生更加側重形象思維,化學是一門抽象思維的課程,這就給中職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學習困難。
作為中職教學課堂的組織者,教師如果仍然不注重教學對象的特殊性,不考慮中職化學教學的特殊性,仍秉持傳統教學手段,也是造成中職化學教學課堂低效的主要原因。
三、提高中職化學課堂的有效性的基本策略
由于中職學生沒有什么升學的壓力,所以文化素質普遍較低,學習化學的興趣也不是很高。針對中職學生的情況,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培養符合社會需求和具備專業技能的人才為目標。
(一)中職化學課堂教學要突出人才培養的專業性,不僅要要求學生掌握最基本的文化基礎知識和最基本的技能,還應當培養學生創新、研究的能力。
(二)從學生本體出發,對于教學內容做出適當的整合。中職化學教學模式的改革,應該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根據學生的需要安排適當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學好知識。
(三)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應該注重學生的興趣培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合理性,才能從根本上提高化學教學的有效性。
四、提高中職化學課堂的有效性的有效手段
綜合以上論述可以得出,在中職化學課堂上教師如能通過多采用提問的形式,合理設計提問環節,可以有助于教師對課堂節奏的把控,提高師生互動,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具體應用體現在:
(一)提問在一般課堂上的應用
在一般課堂上,科學設計提問,方便于展開情景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吸引學生的好奇心從而實現有效教學。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通過提問,可以迅速地將學生帶入精心設計的課堂情境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以及學生的求知欲,完成教學。
例:金屬單質鋁的講解
以“法國皇帝拿破侖三世在宴會中獨自用鋁制的刀叉,而其他人都用銀制的餐具”這一故事,設置提問:
問題1:鋁比黃金更加珍貴嗎?
問題2:為什么拿破侖三世時代鋁比黃金更加珍貴?
問題3:為什么現在鋁的價值下降,成為普通的金屬?
通過這一系列提問就可以讓學生了解到,古代鋁的開采過程要難于黃金,鋁的金屬特性和冶煉方法。
(二)提問在實驗教學課堂上的應用
化學學科是一門應用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同時,由于中職學校的特點強調實用性,因此在化學教學的過程中實驗教學占有較高的比例。在實驗教學善用提問,可以迅速提高學生的興趣,同時可以提醒學生認真觀察,提高學生的專注度。
例:探究弱電解質解離平衡影響因素的實驗教學
問題1:請同學們認真觀察,把氨水與酚酞指示劑混合,溶液是什么顏色?
問題2:把氯化氨晶體放入溶液,溶液是什么顏色?
問題3:溶液為什么會變色?
經過問題引導的實驗教學,一方面可以憑借直觀的效果提升教學的效果,另一方面,對于動手能力強,注意力、紀律性較差的中職學生能夠起到規范行為,吸引觀察的作用。
(三)提問在多媒體教學課堂上的應用
在中職化學的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教學是較好的手段。在多媒體教學課堂上設計提問,主要通過課件制作來實現。在制作課件時,不要按照課本照本宣科,而是要通過分頁制造提問的效果,不可在一頁上同時給出問題與回答。比如用上一頁PPT設置問題,而答案在下一頁PPT上,或者多頁以后方才進行揭曉,以此長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善于利用多媒體課件引發“懸念”,能夠將知識深“埋”入其中,引導學生逐步“發掘”,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提高教學效果。
(四)提問在預習復習環節的應用
為了培養學生學習的良好習慣。要讓學生學會在課前進行預習,在課堂上正式課程開始前進行考查和解決。因為許多中職學生對怎樣預習,預習哪些方面并不清楚,所以可以通過設置問題,引導學生有針對的預習課程。
在課程結束后,應當留出時間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當堂復習,方便教師了解學生知識掌握情況。對于中職學生來說,這樣比課后作業更有效果。
總之,中職化學教學課堂上,教師多使用提問的方法能夠有效提高師生間的互動,有助于與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提高化學課堂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殷列,王春艷.如何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J].考試周刊,2011(49).
[2]陳慶廣,芻議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中學教學參考,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