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海
摘 要:在初中的教學當中,化學逐漸的出現在學生的學習內容當中,在課堂上了解到的都是化學的基礎知識,以此為學生今后對化學方面知識的深入了解鋪好基石。初中教師在進行化學教學時,應該遵循教學材料的內容指導學生,通過這種方法提高學生開展自主探究的學習水平,學生的綜合水平需要不斷進行實踐才能夠得到升華。所以,教師應通過足夠的實驗教學方法來知道學生,使學生了解到實驗在化學學習過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初中化學;實驗研究;教學研究
引言
學生在學習的生涯中,初中階段才剛開始了解化學知識,對化學這一門課程開展學習,所以針對化學方面的了解還較為陌生,在學習的初期進程會很慢,對化學知識理解不夠深入,會產生浪費時間的現象。化學這門課程需要有大量的實驗支持,使學生直觀的了解化學知識,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重點研究怎樣能讓學生對教授的化學知識進行深刻理解的方法,在進行化學實驗的過程中才能夠使學生深刻的理解化學知識,提高學生進行實際操作的水平,能夠促進教學水平的提升。
1.初中化學探究性實驗在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1.1教學觀念老舊
化學學習中探究性實驗起到的作用很大,但是初中教師大多數不重視實驗教學的方法,認為這種方法起到的作用不大,只要做到把教材上的知識全部教給學生就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忽略了實驗在教學過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仍然遵循過去的教學方法與教學觀念教授學生化學知識。教師在課堂上占據主導位置,這種情況造成了學生只能處于被動的位置來了解實驗的結果,在實驗的過程中失去了參與感,盡管會產生部分學生問題不明白,或者與教師的想法不符,也不能違反教師,因為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教師是權威的象征,從而不相信自己,進行否定自己,造成了學生的想法被教師的授課思維限制。
1.2教學設施不完善
目前的初中化學教學設施過于老舊,不能在課堂上起到應有的作用,教材在不斷的改變,但是進行實驗的設施還是陳舊的設施,學校只重視更換教材,忽略了實驗設備也要與時俱進。學校中實驗室中的教學設施與教材中的內容匹配度不高,甚至有些學校中并沒有進行實驗的固定場所,所有實驗都是在教室開展的,將化學設備轉移到教室進行化學實驗,所有學生集中到教師的周圍觀察,對進行實驗的原理不清楚。教師只是將教材中的理論知識機械化的教給了學生,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不能了解化學實驗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學校不具備完善的實驗器材的情況對學生進行實驗的操作產生了不良影響,在源頭上切斷了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
2.初中化學探究式實驗設計與教學的方式
2.1提高初中化學教師開展實驗教學的水平
教師在平時可以利用集中討論的方式,對化學教學方法進行改善,避免實驗教學中的缺陷,制作相對應的實驗教學報告,詳細分析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問題,進行循序漸進的教學。比如,在進行鎂條性質的實驗過程中,教師可以在實驗開始之前對學生進行提問:“鎂條與其他金屬相比有什么特性?”“鎂條燃燒后產生的火焰是什么樣的?”先使學生心存疑慮看即將開展的化學實驗,教師在進行了萬無一失的防護情況下,能夠教授學生開展實驗,讓學生按照實驗的步驟進行操作,以確保實驗不會出現意外。之后在教師的指揮下學生需要將鎂條點燃,讓學生仔細觀察燃燒過程中產生的變化,再將這些變化和教師之前提出的問題相結合。最后實驗結束后,將學生分成各個小組,使各小組的學生之間進行討論,把每個人的意見都集中起來,進行總結概括,教師再進行糾正與教學。
2.2以學生為主進行師生共同探討
教師可以篩選出部分學生,使這些學生與教師一同進行化學實驗,這種方式能夠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進行一個實驗的時候使學生輪流參與,讓每一名學生都能開展實驗。比如,在研究鈉的性質教學中,讓學生進行切鈉的實際操作,在這個過程中注意產生的變化,然后在安全的前提下使鈉在石棉網上燃燒,指導學生留意并且記錄產生的變化,由教師提出問題,例如:“鈉具備什么樣的性質?”“鈉燃燒會產生什么樣的變化?”接著學生進行作答,教師進行總結。在這個前提下,學生還能夠了解生活中產生的化學現象,向教師提出自己的疑問,并且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進行實驗,把自己了解到的化學知識與其他同學進行共享。
2.3教師引導學生開展實驗
學生在化學實驗中難免想要自己動手嘗試,教師可以滿足學生的心理,給學生提供幫助。例如,在“空氣的捕捉”實驗中,教師首先在課前給學生指派任務,讓學生進行課前預習,教師告訴學生都要準備什么設備。同學A準備的是注射器,利用注射器吸取空氣;同學B是用塑料袋采集空氣;同學C則利用玻璃瓶,在內注滿水,打開瓶蓋將水倒出,隨后蓋上蓋子,即可收集空氣樣本。這3種方式都可行。教師進而引導學生進行試驗操作。教師指導學生動手完成此實驗,使得學生有參與感,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還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動手能力,通過操作能更好地理解化學知識。
2.4優化實驗方案
實驗需要準確性,教師就需要定量制定實驗當中所需要的化學物品。在化學實驗中圍繞成果進行思考:都是什么原理,如何測量數據,數據如何精確,有什么因素會對實驗結果進行干擾,怎么在干擾的情況下還能保證實驗數據的準確等。教師將所有產生的問題集中起來,設計實驗探究課程,組織學生進行研討,將學生的思維開放開來,再次進行試驗,讓學生在對之前所探討到的化學知識在實驗中合理地運用起來,找到形成誤差的原因,并且進行分析,減少誤差的形成,從而有一個準確的實驗結果,得到一個合理的化學規律。
3.結論
教師作為指導學生了解化學的重要人物,必須對化學探究性實驗提起重視,其內容知識涉及到化學的每個層面,因此教師及時發現改正化學實驗中的錯誤方式,對化學進行深入探究,在一次次實驗中不斷學習,注重教育事業的改革創新,一切為了培養全能型人才。教育事業的發展離不開教育部門與教師的參與付出,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適宜學生學習的實驗環境,促使各個學生在未來能夠成為強有力的綜合型人才,為社會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劉夢清.基于STEAM教育理念的初中化學實驗設計與實踐研究[J].文理導航(中旬),2021(08):47-48.
[2]洪慧琴.運用研究性學習理念改進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1(29):30-31.
[3]翁俊輝.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1(20):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