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超
摘 要:在我國傳統文化領域中,剪紙藝術因為表現形式的特殊性,一直是獨特的存在。剪紙屬于民間的技藝,可以表達出人民群眾對于美好生活的期待,其中也包含民族藝術的審美內涵。小學階段開展美術教學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藝術創造能力,同時還要通過傳統藝術的教學,將中華的傳統文化和藝術形式傳承下去。基于此,教師要積極樹立起創新的教學理念,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將剪紙教學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打造出創新形式的剪紙課堂,讓學生形成以興趣引導的高效學習。
關鍵詞:剪紙;傳統藝術;小學美術
剪紙藝術在小學美術教學中的有效融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與民間藝術,并在吸收和尊重傳統藝術的基礎上吸收和理解現代美術知識,增強自身的創造思維能力,進而激發學生的美術習得興趣,促進小學生美術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
一、創新剪紙材料
剪紙藝術可以將栩栩如生的人物、憨態可掬的動物、千姿百態的花草呈現出來,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但是小學生因為年齡特點,興趣愛好以及關注點經常會發生變化,因此教師在開展剪紙教學的過程中,可以使用創新的剪紙材料,在使用傳統紙張的同時,也要推陳出新,選擇一些特色的剪紙材料。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尋找可用材料:比如廣告紙、包裝紙等,也可以用樹葉、花瓣等來設計剪紙畫面,從而創作出全新的剪紙作品,這一過程既能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讓學生的審美能力得到提升;也能發揮出美術教學和剪紙教學的效能,讓學生在未來可以更好地傳承傳統文化。
二、創新剪紙技法
剪紙藝術在實際操作中存在一定難度,但是小學生普遍具有較強的好奇心理,在看到圖案豐富的剪紙作品時,自然產生濃厚的探究和學習興趣,教師也要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圍繞課堂教學內容,適當調整教學方式,讓剪紙技法的教學更加具有趣味性,進而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首先教師可以采用涂鴉雕刻的方式,在課堂中先為學生演示基本的剪紙技法,在學生熟練掌握之后,就可以鼓勵學生按照自己內心的想法自由發揮。同時利用好身邊的各類材料,根據材料本身的原始形狀發揮想象力,將剪紙紋樣刻畫到材料中,從而創造出獨具風格的剪紙作品。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從平面圖形入手,將其成分割成多個菱形圖案,再運用對稱原理將這些圖案重新拼接起來,創作出與眾不同的作品。其次,采用中西結合的剪刻方式,西方藝術較為重視作品中的形式感,在藝術表達中也會較為灑脫和隨意,教師可以將西方藝術的表達特點融入到傳統剪紙藝術中,創造出全新的剪紙形式。比如馬蒂斯的剪紙:相對注重色彩和線條之間的協調關系,其剪紙形式具有抽象化特點。這也與小學生的思維模式高度一致,也是學生可以輕松接受的一種風格。
三、結合生活實際
作為民間風俗文化的剪紙藝術,之所以能夠傳承至今,不單單是因為它固有的旺盛生命力,更是由于中華歷史文化的積淀。剪紙起源于民間,它的應用通常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祝愿。就其文化特質來說,剪紙藝術非常講求“圖必有意,意必吉祥”。特別是對動植物元素的融合與應用,占據了剪紙藝術文化的重要地位,如雞象征吉祥、虎象征驅邪、松柏象征長壽。此外,還有展示福祿壽等吉祥色彩的剪紙作品,種類更是紛繁多樣。可以說,剪紙藝術是廣大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是體現勞動人民信仰、理想、信念的重要傳承載體,可以通過不同的角度,來展現屬于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們常說藝術來源于生活,其實剪紙也是如此。在美術課堂開展剪紙教學,有利于強化學生對生活的感知能力,因此教師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讓學生選擇創新剪紙題材。在我國傳統的剪紙藝術中,其作品題材大多圍繞自然中的植物和動物展開:比如高山、河流、花鳥魚蟲等,其中也不乏生活場景和人們主觀臆想出的神話故事場景。因此教師在剪紙創新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將生活化的題材應用到剪紙創作中,比如學生課堂學習的場景、學校門口的街道等,都是可以作為學生的剪紙素材,讓學生近距離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從而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鑒賞能力與文化表現能力,在未來自覺用行動肩負起文化傳承的重要責任。
四、增加課堂互動
在小學階段,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為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需要與學生積極進行課堂互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文化學習氛圍。教師通過與學生的交流,可以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心理變化,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式。比如教師可以圍繞剪紙題材與學生展開角色對話,讓學生從客觀角度感受剪紙文化的深刻內涵,這樣的方式也可以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后續的教學活動順利進行。
有效的課堂互動也能進一步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對提升剪紙教學實效性也有一定幫助。教師在課余時間也要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剪紙作品展覽,既能夠借此作為師生溝通的媒介,也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參觀之后,教師可以參觀內容作為話題展開課堂討論,及時了解學生的文化理解和知識學習情況。
綜上所述,小學處于教育的初始階段,美術作為藝術類學科,具有培養學生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的作用,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不僅要重視理論知識的教學,還要以漸進教學的方式,將中華傳統的剪紙藝術融入到教學中。教師要利用“剪紙”傳統藝術興趣,采用創新的手段開展教學,讓學生深刻感受到民間藝術和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促進自身藝術素養和實踐能力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焦婭男,王青松,姜珍云,等.剪紙藝術傳承與創新路徑的探究——以海倫剪紙為例[J].經濟師,2020(4):218-219.
[2]朱曉麗.在中小學開展民族傳統文化藝術教育的研究——剪紙在教學中的初步實踐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21(19):203.84CEF4D0-BBC2-4D36-8C6B-7AB6E78F1D5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