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鑫
摘 要: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合唱教學一直是十分重要的教學形式,同時也是體現童聲合唱發展的重要途徑。因此,為了實現全面提升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小學音樂教師應提高對合唱教學的重視,創新教學模式,根據新要求改進缺陷,落實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基于此,文章從新課程改革對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要求入手,分析目前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總結如何創新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模式,落實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關鍵詞:小學音樂;合唱教學;問題及策略
為了實現全面提升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在具體教學方案制訂過程中,教師要重視以此目標為核心,通過科學化的教學方法進行有效拓展,幫助學生在綜合學習體驗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合唱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質量,全面實現提高學生合唱學習綜合水平的教育目的。
一、當前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演唱技巧不足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課程目標更為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素養和價值觀念,受合唱教學方法的影響,學生普遍存在演唱技巧不足的問題。具體表現為不能正確的呼吸和發聲、識譜視唱的能力薄弱、多聲部節奏的能力偏低、低聲部演唱的音準不佳,這些都影響了合唱效果,使學生喪失合唱的自信心。
(二)學生音樂素養不足
小學階段的合唱教學,與其他內容的音樂教學相比,雖然比較簡單,但仍然對學生的音樂素養有一定要求,如樂譜識讀能力、歌唱能力、團隊合作精神等,在童聲合唱活動中都發揮著十分關鍵的作用。然而在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由于很多學生很少或從未接受過音樂培訓,對音樂方面的各種知識、技巧了解也比較少,音樂素養很難達到合唱要求,因此合唱教學的開展往往會面臨很多困難,而各種教學問題也會隨之出現。例如有些學生對音樂接觸較少,音樂素養較差,在面對合唱學習、訓練時常常會出現缺乏自信心的情況,甚至是產生畏難心理,使合唱教學的效果受到直接影響。有些學生雖然音樂素養相對較高,能夠在教師指導下,實現歌唱能力、樂譜識讀能力等素養的提升,但卻很容易因此缺乏團隊合作精神,想要在合唱活動中盡可能表現自己,這同樣是不符合合唱教學要求的。
(三)教學方法單一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應用多種教學方法,豐富學生的合唱體驗。但在實際教學中,部分音樂教師能力和素養不足,仍采用傳統的教學法,由教師進行演唱示范,學生根據聲部分布,逐一學習,自主練習,再共同練習,整個學習過程由教師主導,不僅使學生難以提起學習興趣,還會影響學生合唱能力的提高,導致合唱效果不理想,不利于學生音樂素養的發展。
二、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方法
(一)創設音樂合唱情境
在小學音樂合唱教學過程中,實現強化合唱教學有效性的根本目標,需要以加強學生基礎理論知識、提高學生音樂實踐能力為基礎方向,幫助學生進一步提升合唱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合唱學習效果。很多學生在合唱學習過程中不能達到既定的學習目標,其根本原因在于無法體會合唱情境,無法深入理解音樂合唱的知識和方式。在此背景下,音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音樂合唱情境,幫助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情境中充分體會合唱學習的主要意義,全面提高學生的合唱學習效果。例如,小學音樂《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合唱教學方案制訂過程中,音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相關教學情境,使學生充分體會歌曲中雄壯神氣的進行曲風格,同時可以幫助學生在既定的學習情境中,利用自身飽滿的熱情及奮發向上的情緒對歌曲進行合唱表演。對此,音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模式為學生創設相關教學情境,通過播放歌曲伴奏的方法,促使學生體會歌曲中的節奏和運動,促進學生合唱學習效果及合唱實踐水平的提升。因此,從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效果提升目標角度進行全面分析,利用科學的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合理化的教學情境,是非常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
(二)加強基礎發聲訓練
在小學音樂合唱教學過程中,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其根本重點在于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科學的發聲方式及良好的發聲技巧。這是學生學習音樂的基礎條件,更是提高合唱教學水平的關鍵因素所在。在小學音樂基礎發聲訓練方案制訂過程中,音樂教師要重視結合學生的實際身心發展特點,為學生構建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以正確的姿態、正確的發聲方法完成合唱。
(三)創新歌唱訓練方法
面對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方法單一的問題,對于歌唱訓練方法的創新運用同樣是十分必要的。例如在進行小學低年級音樂合唱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運用情境教學法,創設與合唱歌曲相關的各種教學情境,同時鼓勵學生充分發揮自身想象力,對合唱歌曲中歌詞、旋律所描繪的畫面展開大膽想象,使其能夠進入到沉浸式的聆聽狀態之中。之后再引導學生對歌曲中的各種歌唱技巧展開鑒賞,幫助其準確找到合唱歌曲演唱中的各種細節。而在進行節奏訓練時,教師則可以運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帶領學生按照合唱歌曲節奏進行節奏朗讀或其他節奏游戲,使其能夠形成良好的多聲部節奏感,為后續的多聲部合唱打下基礎。
(四)調整合唱教學結構
在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要想保證歌唱技巧訓練的有效性,使學生音樂素養真正得到提升。首先就必須要對合唱教學整體結構作出合理調整,從聲音、音準、節奏、吐字、咬字等方面入手,組織學生逐步展開有針對性的集體訓練,使其能夠學會控制聲音,與其他同學配合完成樂曲的演唱,最終為學生參與合唱實踐活動做好準備。例如在咬字、吐字訓練中,教師就可以先進行示范演唱,并要求學生按照示范演唱的發音、吐字、咬字標準進行獨唱練習。之后再將學生演唱時容易出錯的吐字、咬字問題明確下來,引導學生按照字頭、字腹、字尾的方法來“出聲、保持、歸韻”,以免出現咬字含混不清的情況,使學生聲樂素養能夠得到盡快提升。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音樂合唱教學中,雖然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教學問題,但合唱教學本身的教育教學價值卻不會受到影響。教師需明確教學問題產生的原因,同時從教學內容設置、歌唱習慣培養、學習興趣激發等方面入手,采取合適的歌唱技巧訓練策略,就必然能夠使合唱教學的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丁學英.小學音樂合唱教學對學生歌唱技巧的訓練研究[J].家長(中、下旬刊),2020(17):138-139.
[2]董明月.乘著歌聲的翅膀:淺談小學音樂歌唱教學中的靈活變通[J].兒童音樂,2020(8):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