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天群
摘要:高考評價體系下以情境為載體的高中數學試題有了新的變化,這些變化體現了數學學科獨有特點,需要高中數學教師重視創設課程學習情境,創新教學模式,以應用突破為思維導向,助力高中數學育人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高考評價體系;情境;高中數學;試題;備考策略
高中數學一直體現的是邏輯性與思維性特點,需要學生從基礎處抓起,將基礎知識靈活應用并掌握,做到學以致用,并學會突破現有數學題型中的束縛,破后而立,這樣才能在高考評價體系下以情境為載體的高中數學試題變化中,找到數學學科學習方向,不偏離學習軌道,以不變應萬變,取得良好數學成績。
一、高考評價體系下以情境為載體的高中數學試題變化
在高考評價體系下,以情境為載體的高中數學試題發生一定變化。不僅將基礎性知識和綜合性知識作為考察的基礎,還重視在考題中體現應用性特點和創新性特性。與此同時,從數學學科的邏輯性特點和抽象性特點出發考慮,將數學試題進行變形,體現情境設置要求,加強數學學科知識內部的有效聯系。此外,在高中數學試題變化中,還有一項重要體現,不僅在試題中體現學科的生活化和實踐應用化特性,更促進其與其他學科的有效滲透融合。在設計數學試題初衷中探索發現,試題類型由原有的考察基礎型的單選題、填空題、判斷題以及大題解答,還增加了一部分的多項選擇題和開放類試題等。對試題分數也做了相應的調整,對原有的出題形式和排列模式也做出相應調整,這樣的試題變化需要教師及學生轉變以往的刷題思路,從而轉向從基礎抓起,培養數學思維,鍛煉數學解題應用能力,以最佳狀態備戰高考。
二、高考評價體系下以情境為載體的高中數學備考策略研究
(1)夯實基礎。夯實基礎是高中數學學科成績明顯提升的必備條件。任何試題的編制都離不開從基礎出發,所有題型的分析也是從基礎知識開始。為此,高中數學教師要重視帶領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如基本數學概念、定理公式、解題思想等進行夯實鞏固。在試題變化中,數學題目也會以基礎知識的課程學習情境為載體,從教材中都有明顯體現,將分散的知識點集中在一道基礎試題上,以綜合考察學生對此知識點相關知識內容的關系及從屬知識的掌握情況。為此,當學生對基礎知識熟練記憶并應用時,將會撥開情境為載體的試題,找出真正的考察點,做出正確答案。
(2)熟練掌握。熟練掌握,這是數學學科教學中經常提到的一個“老話”,但具體掌握到什么程度才算合格,許多學生并沒有明確的認識,這就導致大部分的學生使用題海戰術,每天不斷的刷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脫離教材,投入到各種習題練習冊中,不可自拔。這樣的學習方法是不可取的,尤其在高考評價體系下以情境為載體的數學試題變化中,這樣的學習方法不僅浪費時間,還增加學生學習的難度。熟練掌握的重點在于對數學知識的融會貫通,將數學學科內部的各種知識點進行有效聯系,形成系統化的知識體系結構,與此同時與其他學科間的某些知識進行有效聯系,這樣,在面對復雜的數學題目時,學生也會在最快的時間內找到解題思路,并作對題目。因此,熟練掌握并不是多做習題,而是找出數學密碼,梳理出數學概念關系。
(3)學以致用。學以致用,這是高考評價體系下以情境為載體的數學試題變化中最明顯之處。隨著社會上對人才的需求量增加,對專業人才的要求越來越精準,促使高考數學試題的編制更貼近現實生活,順應時代發展變化,并增加一定比例的以實踐應用情境為載體的試題考察內容,這樣的試題變化指引數學教師與學生將數學靈活學習,不再單純地學習理論數學知識,而是與現實實際相聯系,對數學問題進行整理分析,找出正確的解決方案,以此適應時代發展對人才的更高要求,同時也助力學生成長為新時代應用型及創新型人才。
(4)破而后立。破而后立,這是新高考中最明顯的試題變化,也是對學生的一項難度考驗,將會直接將學生的學習成績以明顯的分水嶺進行劃分[1]。為此,高中數學教師與學生必須重視此項試題變化,從而將基礎知識牢牢掌握的同時,不斷創新數學思維,以此迎戰以情境為載體出現的數學試題變化。這樣的試題變化主要在數學解答題中體現,將以往的解答題題型轉變為開放型題型,并對試題題型的展示結構進行變形,以結構不良形式狀態呈現,以此增加數學解答題的難度。這樣的創新型試題,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因學生思考方向不同,得到的答案也不同,體現了個性化發展特點,也體現了新高考對人才創新能力的要求。為此,傳統的題海戰術等以做題為教學導向的方法必須轉變,幫助學生夯實基礎,形成有效的數學思維。
總而言之,高考數學隨著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標準變化而發生一定的變化,但無論試題的出題形式還是涉及到的理論知識,我們不難發現,試題的本質內容并沒有發生改變,只要高中生端正學習態度,夯實數學基礎,并對理論概念熟練掌握,做到學以致用,并發散個人數學思維做到破而后立,那么終將會在高考中取得優異成績。
參考文獻
[1]謝榕平.高考評價體系下以情境為載體的數學試題及備考策略研究[J].理科考試研究,2021,28(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