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中職語文教育開始越來越多的依賴網絡。將中職教育與專業教育結合起來,有利于促進中職學生專業技能的提高。因此,本文對互聯網進入中職教育的意義、中職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語文教育與專業教育結合的必要性進行了研究,重點研究了中職語文教育與專業教育結合的策略,旨在通過本文研究,促進中職語文與專業課程的結合,從而達到提高中職學生專業技能的目的。
【關鍵詞】? ? 互聯網? ? 中職語文? ? 專業教學? ? 有機結合
引言:
互聯網的應用,極大地促進了中職教育質量的提高。受到社會等方面的影響,部分中職院校對語文學科的重視程度偏低,語文學科嚴重脫離中職的專業教育。因此,本文進行了如下研究。
一、互聯網融入中職教育的意義
計算機技術與通信技術的結合促進了網絡教育的發展,網絡教育是一種以互聯網為依托的新型教學模式。網絡教育能夠將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及內容改變,最終使得整個教育界迎來根本變革。同樣地,互聯網的融入也促進了中職教育的發展。
首先,互聯網的應用可以打破中職教育的局限性。當前我國中職學校的學習模式依然采用的是傳統的模式,也就是說,學生與老師聚集在學校中,依照作息時間來開展學習以及工作,校園里的各種場所為師生提供了活動的地點以及服務,這些場所的服務對象也僅僅局限于校園內的老師和學生。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可以接觸到的只有老師一種角色。而“互聯網+”背景下的中職教育則會發生諸多改變,比如,傳統課堂中,學生只能通過老師的講授來獲取知識,但是在互聯網的影響之下,學生可以在任何時候接收到來自網絡的各種教學資源以及教學視頻。只要是可以連接網絡的地方,學生就可以利用學習軟件向老師提問并且可以得到老師的解答,如此一來,教育將不會受到時間與空間的限制[1]。
其次,互聯網可以改變教師與學生的位置。中職教育以互聯網作為基礎,逐步實現了“翻轉課堂”,實現了學生先學,老師后教的教學模式。上課前,教師將上課所需要用到的知識要點等內容通過互聯網媒介發送到學生的手機或者電腦上,使學生提前了解到上課的內容;上課時,學生根據自己之前的學習通過網絡向老師提問,老師將學生的問題以及重難點進行細致的講解,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調整課堂模式,實現知識的吸收內化過程。
再次,互聯網能夠為中職學生提供更加多樣的專業學習選擇。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使得互聯網時代下的競爭愈發激烈,我國社會對于勞動者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傳統中職教育培養的單一技能人才已經難以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在“互聯網+”的背景下,中職院校可以為學生提供不同專業的課程學習,學生在網絡平臺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程,借助“慕課”等學習模式進行學習,促進學生的按需學習和自主學習方式的實現,長此以往,專業與專業之間的界限感會被削弱,中職院校的人才培養也可以逐漸走向多元化[2]。
最后,中職教育因為互聯網的融入實現了點對點的教學管理。“互聯網+”背景下,學生借助網絡手段將自己的問題反映給老師、班主任,減少了許多中間環節,老師與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直接溝通,點對點解決問題,這樣做更加有利于教師因材施教。互聯網中,線上與線下、虛擬與現實兩方面的融合,可以讓學校、老師以及家長都在同一個網絡環境中進行點對點的溝通,如此一來,可以更好地為學生服務[3]。
二、中職語文教學現狀.
(一)學生輕視文化課
近年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但是在社會上逐漸出現了學習無用的聲音,這些聲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中職學生。中職生認為,他們只需要將自己的專業技術學好,文化課成績的好壞并不能影響他們以后參加到工作時的薪酬與晉升,特別是語文學科的學習,他們普遍認為語文更加偏向于文科類型,對他們以后偏向技術的工作起不到幫助作用。在此種觀念的影響之下,中職學生會出現閱讀障礙、語言表達能力較差的情況。
(二)學生文化基礎較差
受到社會等方面的影響,許多中職生都是在中考之后,因為成績不理想而進入到中職學校進行學習,基于此背景,就導致許多中職生的文化課基礎較差,并且學習的積極性也不高。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會出現遲到早退的情況,嚴重時還會出現曠課的情況,即使學生人在課堂中,也會出現玩手機、開小差等現象,以上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語文教育工作者工作的難度[4]。
(三)教學觀念落后
我國教育普遍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大部分老師還在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還保留著傳統的教學觀念。教師會認為,學生只要將書本上的知識學好就可以了,只要將語文教材上的內容牢記就可以了。傳統的教學觀念使得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占據主導地位,學生充當的角色只是被動的接受者,而且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以及課件時,并沒有考慮到中職學生的特殊性,課堂教學設計得枯燥、單一,不具備吸引力,致使中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幅度降低。[5]
(四)教材內容與職業教育相脫節
中職院校與普通高中相比較來說,在教材的選擇上有很大的不同。中職院校使用的語文教材應當更加重視實用性,旨在通過實用型教材來提高中職學生的應用技能。但是實際的情況是,教材的編寫無法滿足中職教材的要求以及中職學生的需求[6]。所幸新的《中等職業學校語文課程標準(2020年版)》發布后,全新的統一的教材版本即將面世,將大大緩解上述存在的問題。
三、中職語文教學與專業課程結合的必要性
中職語文教學與專業課結合指的是面對當前社會的實際情況,語文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將語文學科的學科性、系統性等方面進行弱化,促進語文學科與專業課之間的結合,使語文學科更好地為專業課服務,推動中職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過程,從而提高中職院校的就業率。
第一,中職院校學生在學習語文課程時,既可以提高語言的應用能力,又可以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基礎。中職學生在學習任何一門課程時,都離不開語文知識的應用。中職院校中,不管是基礎課還是專業課,知識的載體都是語言文字;知識的傳輸以及接受過程都需要用到語言活動;知識性作業都要借助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因此,語文課程在中等職業的課程體系中是十分基礎的存在[7]。
第二,中職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復合型人才。相比于初高中來說,中職教育語文學科的比重已經呈現下滑趨勢。因此,要將語文與專業化教學結合,確保中職學生可以在學習專業課程的同時,涉及語文的相關知識。同樣的,語文教學也要強化“專業化”思想,將語文教學活動變得更加注重基礎,促進學生能力的提高。
第三,中職學生進入到社會以后,需要具備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還需要具備留言、廣告宣傳等能力,以上能力的培養,都離不開語文學科的學習。因此,要在中職教育中,將語文學科與專業化教育有機結合起來[8]。
四、“互聯網+”背景下中職語文與專業教學結合的策略
“互聯網+”背景之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點,將語文教學與專業教學有機結合起來
(一)挖掘現有教材的職業因素
選擇與專業知識相關的教學切入點,將語文知識能力的培養與學生的專業技能的訓練有機結合。教師在講解《我的空中樓閣》一課時,針對美術專業的學生,教師可以將文中的景色通過互聯網模擬呈現出來,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美麗的自然景色,在進行知識點的講授時,也要將重點放在文中的景色描寫中,通過觀看視頻以及景色描繪,激發學生的創作欲望,并且鼓勵學生創作美術作品,同時對作品加以文字敘述。對于建筑裝飾專業的學生來說,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課文中出現的小屋建筑結構描寫部分進行總結,總結其中的優點以及不足之處,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利用網絡查看本篇課文相關的圖片以及視頻,在網絡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如此一來,中職學生在進行語文教學的同時也可以學習專業知識[9]。
(二)著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寫作能力
中職學生在進入到社會之后,口語表達能力與寫作能力可以直接影響到其日后的發展。因此,中職語文教育要重視以上兩個方面。比如學前專業的學生,在教授專業的口語以及普通話測試之外,可以借助網絡手段進行糾正,學生可以利用網絡軟件進行聲音的錄制,并且在錄制結束之后,聽自己錄制的普通話,找出不足之處,加以完善。同樣的,機械加工專業的學生也可以利用網絡軟件來進行設備操作的模擬過程。
人們在生活中,經常會用到寫作技能,應用文是人們處理事務、溝通聯系工作的文字表述,所以,具備應用文寫作能力也是中職生必備的崗位技能。教師在教授應用文寫作時,可以提前讓學生在網絡上尋找優秀的應用文范文。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避免機械地講授應用文的寫作要點,可以將應用文融入求職信、推薦表中,如此一來,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寫作應用文的能力,還能夠促進中職生專業技能的提高,進而推動中職生職業生涯的發展[10]。
(三)利用語文活動,讓學生了解專業特點
許多學生,在進入到中職學校進行學習之前,對自己所要學習的專業并不十分了解。基于此種情況,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認識專業課程的相關內容。教師可以借助中職語文教材《基礎模塊》中的實踐課部分,結合專業教學,組織主題多樣的實踐活動,比如,以所學專業為主題,設計一期黑板報,請相關專家開一場所學專業的講座等等,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加深對專業課程的理解程度,促進中職學生學習專業課的積極性。語文教師在組織與學生專業課相關的實踐活動時,需要提前對專業特點以及內容進行了解,在此過程中,就可以借助互聯網手段,通過網絡了解專業知識,可以讓教師更加深入地認識到專業化教育的特點。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通過互聯網手段,自行了解專業知識,比如,在網絡上了解本專業發展的歷史以及優秀的代表人物等。借助與專業相關的活動,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1]。
(四)不同專業采取不同的教學與學習方法
各個專業的學生對于語文學科的理解與掌握程度都不一樣,作為教師,可以采取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模式,由此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比如,語文課程口語交際能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介紹”的方式,也就是說讓不同專業的學生用不同的介紹模式來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采取情景模擬教學法,在課堂開始之前,中職學生可以先利用互聯網查詢一下自己想要介紹的景色,并將所要介紹景色的圖片與視頻進行下載,制作成課件的形式。學生在課堂進行介紹時,可以將課件展示給同學們觀看,如此一來,不僅可以增強課堂的互動性,還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感受到中職語文教學的魅力。數控專業的學生,教師可以采用演示教學法,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對安裝數控設備的環節進行介紹[12]。
(五)堅持中職語文教育實用性原則
教師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進行合理且科學的安排,讓中職語文教學可以最大程度的體現專業知識需求以及特點。中職語文教師要以就業需求為基礎,將專業課與語文課程有機結合,讓語文課程可以發揮最大的作用來為專業教育以及未來的就業服務。比如,酒店管理專業的語文教學,教師可以依據專業特點,將教材中出現的與酒店管理專業相關的內容進行提煉,并且讓學生閱讀,以此來提高理解與表達能力。教師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手段,可以借助網絡來進行新式教學。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可以利用網絡播放一段影視資料,讓學生找出里面合格以及不合格內容。最后教師結合專業特點,引導學生以對話的方式進行傳統美食或者酒店服務的介紹,通過以上實用性的學習來提高學生專業的語言表達能力,為以后的職業生涯奠定良好的基礎。
中職教育還應與生活實踐進行結合,通過語文學科的教學,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以及社交禮儀。在學習生活中,將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比如,《拿來主義》一文中,教師可以借助課本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思考自身周圍的糟粕與精華,使學生可以從各個角度來對比分析,促進價值觀念的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對中職學生日后的文化生涯也具有推動作用[13]。
(六)豐富語文教育的內涵
中職語文教育的最終目標不是學生基礎知識的沉淀,而是使學生可以掌握良好的語言技巧,更好地為專業服務。因此,要不斷豐富語文的內容,借助語文教育來提高學生相應的專業技能。比如,《故都的秋》一文中,教師在講解景色描寫時,可以借助網絡視頻來展現文中的景色,如此一來,學生對于景色的美就從文字的形式轉變為動態的認知,進一步體高了中職生對美的鑒賞能力,對其專業教學也具有積極的影響。探究美學的過程,也是對語文學科內涵不斷豐富的過程,內涵的豐富可以提升語言的運用能力,從而更好地完成專業教育的學習。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互聯網融入中職教育具有積極作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將中職語文教育與專業教育結合起來,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語言的表達能力以及專業技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語文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發展。因此,就要求相關的教育人員要轉變觀念,積極尋找將二者結合的方法以及契合點,為中職學生以后的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作者單位:苑偉麗? ? 沈陽市城市建設管理學校
參? 考? 文? 獻
[1]孫亞潔. 詩意化的語文教學[J].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1(4):88.
[2]譚瓊芳. 大學語文教學中的語言教學[J]. 文存閱刊,2021(4):129,128.
[3]郭斌. 語文教學中語境的運用[J]. 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2021(3):42-43.
[4]竇玉霞. 淺析"互聯網+"背景下中職語文課堂教學的創新策略[J]. 現代職業教育,2021(44):168-169.
[5]楊帆.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中職語文跨媒介閱讀模式創新研究[J].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1(6):72-73.
[6]王麗. 探索”互聯網+”背景下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改革[J]. 中國新通信,2021,23(5):203-204.
[7]賴亞貞. “互聯網+”背景下中職語文教學實踐探索[J]. 現代職業教育,2021(26):206-207.
[8]李有信. “互聯網+”背景下中職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現狀及改進策略[J]. 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14):514.
[9]莫瑩瑩. “互聯網+”背景下中職語文信息化教學模式研究[J]. 魅力中國,2021(22):191-192.
[10]王亮玲. 移動互聯網背景下的中職語文教學實踐與研究[J]. 現代職業教育,2020(3):74-75.
[11]劉奮林. “互聯網+”背景下的中職語文實踐教學探析[J]. 語文課內外,2021(2):347.
[12]蔣建偉. “互聯網+”背景下中職語文口語交際教學有效策略淺談[J]. 課外語文, 2020(36):75-76.
[13]梁獻珍. 淺談中職語文古詩詞教學如何融入中華傳統文化[J]. 中學教學參考,2021(3):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