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秀花
◆摘要:近年來,隨著新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師生關系的構建工作備受關注。構建和諧融洽的新型師生關系不僅有利于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還有利于老師更好地了解掌握學生真實的情感訴求,幫助學生解決其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難題。構建新型師生關系是新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提升教學效率的內在要求。因此,做好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就小學語文班主任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做探究分析。
◆關鍵詞:小學教育;班主任與學生;和諧關系;策略分析
一、引言
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對教學效率的提升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構建起和諧融洽的新型師生關系是新時代下新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需要意識到構建到新型師生關系的積極意義,針對目前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深入分析背后的誘因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策略進行整改,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開心、快樂地學習,成長為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二、目前師生關系構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眾所周知,小學階段是學生行為習慣和思維模式養成的重要階段,對其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這一階段,學生的行為方式和思想觀念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因此,老師要擔負起自身的職責和本分,解決好目前在師生關系構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做好積極的示范作用,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和培育,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和是非觀念,最終使其成長為自益且益人的個體,為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優秀的后備人才。
(一)班主任對自身的崗位工作內容認知不明確
在小學階段的教育中,班主任往往身兼數職,是班主任同時也是任課老師。這樣的雙重身份使得多數老師對自身的崗位工作內容認知不明確。在實際工作中,不少老師將班級管理作為自身工作的核心和重點,進而采取嚴格的班級管理模式。雖然嚴格管理模式下的班級安分守己,卻缺乏應有的生氣和活力,并且教學效果也不盡人意。
(二)以應試教育為主要的工作模式
新教育改革的目的是打破應試教育模式的桎梏,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和核心能力的培養。但在目前的教育教學實踐中,部分老師依舊以應試教育為主要的工作模式,將學習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優秀與否的標準,不注重學生綜合素質和核心能力的培養,在實際工作中背離了新教育改革的目標和要求。
(三)沒有給予學生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在以往的教育教學實踐中,老師經常犯的一個錯誤是:沒有將學生看作獨立平等的個體,沒能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作為平等獨立的個體,學生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然而老師和家長卻經常犯主觀主義錯誤,忽視學生真實的情感訴求,不僅沒能解決好已有的問題,反而激化了雙方的矛盾。
三、推進小學語文班主任與學生和諧關系構建的有效策略
(一)明確自身的工作內容,強化責任意識
對于既是班主任又是語文老師的教育工作者來說,除了做好對班級的日常管理工作以外,對班級的語文學科教育同樣應該引起重視,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自己的本職工作中來。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滲透在教育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僅是課堂上傳授的知識會影響學生,課下的言行舉止以及自身的從業態度也會對學生產生影響,因此,老師端正自己的工作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與學生構建起和諧融洽的關系,需要老師明確自身的工作內容,強化自身的責任意識。既要承擔起作為班主任該有的責任,又要做好身為語文老師的本職工作。明確自身在不同身份下的責任,才能更好推進教育教學工作的展開。在人教版五年級《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的教學中,老師可以通過播放視頻讓學生領略圓明園的壯美極其深厚的歷史背景,促進學生對課本內容的理解吸收,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增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如此一來,不僅做好了語文老師的本職工作,還在這一過程中對學生進行了德育教育,將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融入進課堂,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其背后的深刻意義。
(二)改革教學模式,加強師生互動
上面已經說到,在實際中,不少老師并未突破應試教育的桎梏,未能緊跟新教育改革的目標和要求。為了響應新教育改革的號召,構建和諧融洽的新型師生關系,改革教學模式、加強師生互動是很有必要的。老師要一改小學語文課堂刻板沉悶的氛圍,營造輕松愉悅的氣氛,緩解學生的緊張情緒,使其以放松的心態進行語文學習。在傳統的小學語文課堂中,大多是“滿堂灌”、“一言堂”,學生始終處于被動的接受地位,與老師缺乏及時有效的溝通交流。因此,學生只是一味的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缺乏獨立思考領悟的過程,最終導致學習質量欠佳的后果。改革教學模式,一是需要積極轉變老師的身份定位,將學生置于教育教學的主體地位,自己扮演好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即可。二是要設置開放性課堂,給予學生表達自己的平臺,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得思考并回答問題,加強師生間的交流互動。
(三)給予學生足夠的理解和尊重
反觀以往的教育教學實踐,之所以學生與老師的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與改善,是因為老師沒能給予學生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作為平等獨立的社會個體,學生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然而,這卻是在已有的教學活動中老師常常忽略的關鍵點。給予學生足夠的理解和尊重,是構建和諧融洽的新型師生關系的必然要求。不以權威和經驗來逼迫學生,而是靜下心來聆聽學生的心聲和情感訴求,尊重學生的想法并給予適當的鼓勵、幫助和支持,這對于教育工作的開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首先,有助于師生之間情感橋梁的架構,增進對彼此的了解,以便于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擁有更加開放包容的心態。此外,給予學生理解和尊重,有助于培養其獨立健全的人格,增強對其綜合素質的核心素養的培育,使其擁有豐盈的精神世界并成長為優秀的人才。
四、結束語
構建和諧融洽的新型師生關系,既是新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內在要求。廣大教育工作者要妥善解決好當下存在的問題,將學生置于教育教學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加強師生間的交流互動,增強對學生的素質教育,培養其正確的價值觀念,使其成長為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文娟.小學語文班主任與學生和諧關系構建的方法研究[J].考試周刊,2021(23):31-32.
[2]閆福梅,喬志銘.關于小學語文班主任與學生和諧關系構建的研究[J].報刊薈萃,2018(05):164.
[3]柳剛. 小學語文班主任與學生和諧關系構建的研究[J]. 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2016(44):1.